白醋 | 食盐水 | 石灰水 | |
①玫瑰花汁 | 粉红 | 粉红 | 绿 |
②大红花汁 | 橙 | 粉红 | 绿 |
③万寿菊花汁 | 黄 | 黄 | 黄 |
猜想一: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与斜坡的倾角有关;
猜想二: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与冲上斜坡前的速度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小乐多次改变长木板与水平面的倾角θ,让同一木块从弧形滑道同一位置静止释放,测出木块冲上长木板后滑行的最大距离,相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 1 | 2 | 31 | 4 | 5 |
长木板与水平面的倾角θ | 10° | 30° | 53° | 75° | 85° |
长木板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m | 0.50 | 0.40 | 0.36 | 0.39 | 0.43 |
【实验材料及试剂】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小鼠40只、生理盐水、注射器、不同浓度(15mg/mL、9mg/mL、3mg/mL)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SOD活性测定仪器(注:SOD活性数值越大,防护辐射损伤作用效果越好。)。
【实验方案】
①将40只小鼠均分成4组,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
②甲、乙、丙三组每天分别注射15mg/mL、9mg/mL、3mg/mL三种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10mL,丁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4组小鼠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育15天后,甲、乙、丙、丁4组小鼠分别用相同剂量的γ射线辐射处理。
④辐射后第5天,提取各组实验动物的血液,分别用SOD活性测定仪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血液中SOD活性数值,记录、统计分析各组实验数据。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且浓度越大效果越好。
②若,说明山核桃外果皮提取液不具有防护辐射损伤的作用。
实验组别 | 分液漏斗内药品 | 锥形瓶中药品 |
一 | 10毫升3%的双氧水溶液 | 2克的二氧化锰 |
二 | 2克的二氧化锰 |
表格中空白处的内容是。
电压(伏) | 0.6 | 1.0 | 1.5 | 2.0 | 2.5 |
电流(安) | 0.15 | 0.2 | 0.23 | 0.26 | 0.3 |
则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欧(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任务一:探究酸碱反应中pH的变化。小明取三份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两滴无色酚酞溶液,再以相同的速度同时滴加不同浓度的盐酸,已知盐酸浓度a>b>c,得到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
任务二:从能量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小明测量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观察到溶液温度升高,因此,得出两者能反应的结论。小柯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为此他在室温下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10mL、20%的盐酸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10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10mL、20%的盐酸与10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
任务三: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
【查阅资料】相同状况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盐酸的电导率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心脏模型”评价表 | |||
评价等第 | 优秀 | 合格 | 待改进 |
指标一 | 能模拟瓣膜的作用,效果明显 | 能模拟瓣膜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 不能模拟瓣膜的作用 |
【实验原理】测出每袋碳酸钙D3颗粒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或体积,从而推算出含钙量。
【任务一】质量法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电子秤分别测量反应前后装置与药品的总质量,计算出的差值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任务二】体积法
老师告诉同学们二氧化碳不溶解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小组同学设计了图乙所示装置,向一袋碳酸钙D3颗粒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通过测定排出液体的体积来确定二氧化碳的体积。(注:图乙实验中注射器栓塞始终未向上移动)
【任务三】数据处理
质量法 | |||
组序 | 反应前药品+装置质量(g) | 反应后药品+装置质量(g) | 二氧化碳质量 |
1 | 252.778 | 252.366 | 0.414 |
2 | 238.123 | 237.710 | 0.413 |
3 | 220.419 | 220.000 | 0.419 |
对比质量法与体积法,我们发现质量法测定结果均小于体积法,试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