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专题五 光的直射、反射、折射--2023-2024学年浙教版...

更新时间:2024-06-05 浏览次数:30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4七下·长兴月考) 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 . A处应是紫光 B . 只有AB之间有光 C . 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D . 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 2. (2024七下·浙江期末) 文具市场上流行着一种红色透明遮挡板,将它覆盖在写有题目(黑字)和答案(红字)的白纸上,能达到”看见题目”而”看不见答案”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红字反射红光,被遮挡板全部吸收,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 B . 黑字反射所有色光,红光透过遮挡板,所以能看见黑字题目, C . 遮挡板吸收了白纸和答案反射的红光,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 D . 若换用蓝色透明遮挡板观察白纸,会同时看到黑字题目和答案
  • 3. 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 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23七下·常山期末) 如图是小科复习光学知识构建的思维导图。其中”现象Ⅰ”处可补充的实例是(    )

    A . 湖水中青山的倒影 B . 阳光下旗杆的影子 C . 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 D .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 5. (2023八下·余姚期末) 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眼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恰好看不见硬币(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在同样位置又能看见硬币了(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 .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 .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 .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 . 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 6. (2023七下·苍南期中) 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 汽车驾驶室两侧的反光镜(图甲)能扩大视野,利用凸面镜的发散作用 B . 图乙所示的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是实像 C . 图丙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 D . 海市蜃楼景象(图丁)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
  • 7. (2023七下·台州期中) 如图所示是课本上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上,纸板由可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纸板上的直线ON始终垂直于镜面。小金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沿着另一个方向射出。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BO是AO的反射光线 B . 经过该次实验,可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 C . 倾斜纸板使ON不垂直于镜面,无法证明光的反射定律 D . 以ON为轴向后旋转纸板F,反射光线将消失
  • 8. 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 . 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 . 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 . 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 9. 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A . 光线a B . 光线 b C . 光线c D . 光线d
  • 10. (2023七下·上城期末) 如图所示,甲乙为两种反射类型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们说法正确的是(      )

    A . 新黑板从各个方向能看清字,其原理如图甲所示 B . 新黑板从各个方向能看清字,其原理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 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其原理如图乙所示 D . 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其原理不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11. (2023七下·温州期末) 镇纸(如图)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在书写作画时,用镇纸压住纸张防止纸张移动。制作镇纸的材料比较常见的有玉、石、铜、乌木等。
    1. (1) 镇纸放置在纸上,对纸施加的压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 (2) 放上镇纸后,写字作画时纸张不易水平移动。阻碍纸张移动的力是(    )
      A . 纸张受到的重力 B . 纸张受到的支持力 C . 纸张受到的压力 D . 纸张受到的摩擦力
    3. (3) 将镇纸放置在玻璃上,镇纸通过玻璃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2. (2019八下·余姚月考)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小球向右作匀速运动,桌上放置一面与桌面成45°角的平面镜,关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像向左作匀速运动 B . 像向右作匀速运动 C . 像向上作匀速运动 D . 像向下作匀速运动
二、填空题
  • 13. (2024八下·余姚期中)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厚为2mm的茶色玻璃;铅笔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两支:白纸一张,火柴一盒。

    1. (1) 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2. (2) 小柯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他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1、2、3三幅图中,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 (3) 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光屏,则光屏(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烛焰的像;
  • 14. (2023七下·嘉兴期末) 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入射角为45°)后,再折射入空气。

    1. (1)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45°(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光从玻璃砖再次斜射入空气中时,请画出折射光线
    2. (2) 把该玻璃砖压在教材的”科学”两字上,则透过玻璃砖看到的“科学”两字是______
      A . 变浅的虚像 B . 变浅的实像 C . 变深的虚像 D . 变深的实像
  • 15. (2023七下·常山期末) 为了比较光从空气斜射入冰和玻璃中的折射情况,小明做了如图实验。

    1. (1) 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从A点射向O点(NN'垂直于玻璃表面MM'于O点),则该光路图中入射角为度。
    2. (2) 将玻璃换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冰,保持入射光线不变,再次实验,发现玻璃的折射能力比冰强。请在图中画出冰中的折射光线OC。
  • 16. (2023七下·武义期末) 如图所示,有一注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用激光笔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此现象属于光的
    2. (2) 若保持激光入射角度不变,要使光斑向左移动,则应使水面(填“上升”或“下降”)。
  • 17. (2023七下·东阳期末) 双彩虹是在原彩虹的外围出现一条直径稍大、颜色反转的同心彩虹现象。

    1. (1) ”人工彩虹”: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如图甲所示),在校镜后可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光的现象。光线射到白屏上后发现①处的温度升高比较明显,因为具有热效应。
    2. (2) 如图乙所示,用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蜡烛的烛焰时,半透膜上可看到一个(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向右拉动内筒,半透膜上烛焰的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8. (2021七下·椒江期末) 某同学进行了估测太阳直径的实验。他将如图所示的大卡片、小卡片垂直固定在米尺上,其中大卡片上的铝箔纸中间藏有一小孔,小卡片中间画两条相距8毫米的平行线。将大卡片朝向太阳,移动小卡片,直到太阳像的直径刚好等于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测得两卡片间的距离为80厘米。

    1. (1) 太阳在小卡片上成像的原理是(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
    2. (2) 若大卡片上的小孔为“△"形状,则小卡片上观察到太阳像的形状为      
      A . B . C . D .
    3. (3) 数据分析:①已知: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5×108千米。

      ②可以利用比例式:

      计算太阳的直径约为千米。

三、实验探究题
  • 19. (2023七下·上虞期末)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然后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B的边缘画圆(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A到玻璃板的距离LA , B到玻璃板的距离LB , 多次改变A的位置,得到三组数据如图丙所示。

    次数

    1

    2

    3

    平均

    LA/cm

    4.00

    5.00

    6.00

    5.00

    LB/cm

    4.00

    5.00

    6.00

    5.00

    1. (1) 拿走蜡烛B,将一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实”或“虚”)。
    2. (2) 如图甲,小明仅将图甲中玻璃板从M的位置水平向右移至N的位置时,蜡烛A的像随之移动(填“会”或“不会”)。
    3. (3) 小明将三组数据取平均值,得到LB和LA的平均值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请判断该数据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0. (2023七下·上城期末) 小金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观察到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路。

    1. (1) 根据光路的特点,小金确认反射角为(选填“α”“β”或“γ”)。
    2. (2) 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由数据可知①处为度。
      入射角 15° 30° 45° 60°
      反射角 15° 30° 45° 60°
      折射角 11.3° 35.4° 40.9°
    3. (3)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由此可推测,②处的数据θ范围是

      A.11.3°<θ<35.4°               B.11.3°<θ<30°

      C.30°<θ<35.4°                 D.15°<θ<45°

  • 21. (2023七下·吴兴期末) 用图甲、乙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F板可绕法线ON转动。

    1. (1) 实验时,硬纸板EF应与平面镜摆放有什么要求? 
    2. (2) 如图乙,将硬纸板F沿PQ剪开,并把F的上半部分向后折转,请说出现象及其所能论证的观点?
    3. (3) 小明继续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请帮助小明设计本步骤需要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4. (4) 小明想利用该平面镜继续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你认为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22. (2022七下·婺城期末)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科所在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请回答:

    1. (1) 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平板玻璃,应选择mm厚的平板玻璃做实验比较合适。
    2. (2) 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他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1、2、3三幅图中,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 (3) 在找准像的位置后,小科在白纸上标记出a、b、c三点,如图丙所示;他应分别测出(填“a、b”、“b、c”或“a、c”)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进行比较。
    4. (4) 如图所示,小科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平板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关系,最好选用(填字母编号)。

四、解答题
  • 23. (2023七下·上虞期末) 小明利用身边的器材做一个实验,实验过程中小明把一枚硬币放在桌子上的空碗里,头部保持不动,并将桌子上的碗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看不到硬币为止。然后缓慢向碗中倒水,直到又重新看到碗底的硬币。
    1. (1) 小明看不到硬币的现象是由于,重新看到碗底硬币是由光的现象造成的。
    2. (2) 若用MN表示水面,则下面四幅图中,能够合理解释该实验现象的是图

  • 24. (2023八下·镇海期末) 小科给妹妹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并研究该魔术原理。他先让妹妹站定不动,在她面前放置一只装有一枚硬币的“空碗”,妹妹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如图甲);然后小科缓慢地向碗里倒水,硬币上的中间B点和左端C点能先后被看到,直至成功地给妹妹“变”出了一枚完整的硬币(如图乙);最后小科画出了原理图(如图丙)。请你和小科一起分析回答:

    1. (1) 倒水前妹妹没有看到硬币,是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在逐渐把水加入到碗中的过程中,逐渐看到“硬币”,主要是利用了光的现象。
    2. (2) 妹妹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位置变浅的像(填“虚”或“实”)。
    3. (3) 刚看到中间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 , 刚看到左端C点时的入射角是αC , 请你判断αB和αC的大小关系?并用光的折射特点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