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区县2024年联考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19 浏览次数:3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散文极善于表现人的主体精神世界,强烈的主体意识必然外化为____的抒情色彩。一篇散文如一幅画、一首诗,作者执笔行文,浸jìn透着其个性与情感,字里行间,负载着人生的品味与体验,流露着个人的情韵。

    从某种意义上说,散文是一种“情”的艺术。《背影》写父子亲情,以儿子的视角多角度写父亲的背影,引读者潸然泪下 , 内心也跟着波澜起伏,自有一番____的情味;《阿长与〈山海经〉》记叙了作者对阿长____的认识过程,开篇以轻松活泼的文笔叙事,继之则庄谐并用,最后变为谦恭而肃敬,别有一种余韵; 《紫藤萝瀑布》赞颂生命的蓬póng勃向上,情感热烈、奔放。当脍灸人口的文字瞬间定格,亲近、思念、敬爱、同情、伤痛、忐忑……这些最原始、最笨拙zhuō、最丰饶、也最迷人的情感就出现在文字里,像风暴一样将一代代读者裹挟xié,令读者____其中。

    好的散文,总有作者独特的风格。如冰心的典雅清丽,周涛的气势磅礴,叶圣陶的清淡平实,巴金的热情坦诚,孙犁的于真美中见睿智 , 汪曾祺的融奇崛于平淡……正如每个人的掌纹是独一无二的,散文的风格也绝不能不整齐划一。阳刚固好,阴柔亦佳;自然朴素固清新可喜,富丽明艳亦光彩照人。欣赏散文,眼格宜宽。

    1.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浸jìn B . 蓬 póng C . 拙zhuō D . 挟xié
    2.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潸然泪下 B . 波澜 C . 脍灸人口 D . 睿智
    3. (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浓郁 美妙动听 由浅入深 陶醉 B . 浓密 动人心弦 由简到难 沉醉 C . 浓郁 动人心弦 由浅入深 沉醉 D . 浓密 美妙动听 由简到难 陶醉
    4. (4) 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成分残缺 B . 句式杂糅 C . 指代不明 D . 否定不当
  • 2.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阅读其实就是“共情”。作者通过作品抒发自己的情感,但大多不是直接抒情,往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其实就是文学阅读共情的三个层次:字面意思,景物画面,意境的塑造。

    ①让人阅读时脑海中浮现出这些画面

    ②并在意境中自己感悟

    ③进而营造一种氛围也就是意境

    ④令读者沉浸于这意境中

    ⑤用文字勾勒出一幅幅的画面

    A . ⑤①③④② B . ②⑤③①④ C . ②③①④⑤ D . ⑤③②①④
  • 3.  名篇名句默写。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写下壮丽诗篇,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成为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土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的决心;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可怜白发生”表现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曹刿论战》中,“”既是对乡人的回答,又是对统治者目光短浅、贪图享受的批判,表现了曹刿在国家危难时的责任和担当。

二、综合性学习(7~11题,共12分)
  • 4. 某校初二(1)班要以“大美中国”为主题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请你将下面活动方案中的评分细则补充完整。 

      “大美中国”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感受经典魅力,品味诗歌内涵,培养朗诵能力,提升审美素养。

      二、比赛时间与地点: 2024年5月16日 14:00-17:00 学校学术报告厅

      三、比赛对象:初二(1)班全体学生

      四、比赛评委:初二年级语文教师、部分学生代表

      五、评分细则:满分为10分,按评分表上的项目依次打分。

      项目

      A

      感情处理

      朗读技巧

      氛围营造

      分值

      2分

      3分

      3分

      2分

      评分说明

      结合诗歌背景、内容及主题,解说选择的理由。

      根据诗歌感情基调进行朗诵,注意情感的把握。

      B

      用服装道具、背景音乐、视频等辅助。

      注:①朗诵时需要脱稿, 不得超过5分钟,超时酌情扣分。②朗读形式可多样,个人朗诵、小组合作等形式均可。

    2. (2) 请你结合活动方案相关内容,将写给评委王老师的邀请函补充完整。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诚邀您担任评委,届时敬请光临。

      初二(1)班班委会

      2024年5月13日

  • 5. 为促进同学更好地复习,初三(2)班举行“图说名著”活动,并制作了名著图片展板。
    1. (1) 下面是“图说儒林”展板部分的图片,请根据人物在小说中的出场先后进行排序。 

    2. (2) “图说精神”展板部分需要推荐一位人物,能体现其与坎坷命运抗争的精神。请你从以下人物中挑选一位,结合小说情节说说推荐他的理由。

      沈琼枝 保尔·柯察金 简·爱

  • 6. 书法临写与鉴赏
    1. (1) 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

       

    2. (2) 楷书“中规中矩,棱角分明”,行书“行云流水、舒展有型”,隶书“方劲古朴,蚕头雁尾”,草书“狂放不羁,飞扬飘逸”。下面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三、阅读(共32分)
  •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 (1)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句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别亦难”,使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缠绵。 B . 颔联中的“丝”与“思”字谐音,表明自己的思念如春蚕吐丝般到死方休。 C . 颈联从“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D . 尾联中的“探”字一扫前文之哀愁,展现出一种昂扬的气概,给人以鼓舞。
    2. (2) 杜牧的《赤壁》和本诗都提到了“东风”,请分析作者的用意有何不同。 
  • 8.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三章》)

    【乙】

    昔者,周舍事赵简子,立赵简子之门三日三夜。简子使人出,问之曰:“夫子将何以令我?”周舍曰:“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随君之后,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简子悦之,与处。居无几何而周舍死,简子厚葬之。三年之后,与诸大夫饮。酒酣,简子泣,曰:“昔者吾友周舍有言曰:‘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众人之唯唯 , 不如周舍之谔谔。自周舍之死后,吾未尝闻吾过也,故人君不闻其非,及闻而不改者亡,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泣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令我:教我。②谔谔:直言相谏。③几何:多久 ④一狐之腋: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⑤唯唯:唯唯诺诺,这里指大臣们提不出任何意见。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必先其心志

      ②入则无法家

      ③简子使人出

      ⑤酒 , 简子泣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

    3. (3) 【甲】文中,作者先以六位名人的事例,论述是成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接着从“过而能改”“虑而后作”等方面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紧接着指出国家内部要有,外部要有实力相近之国并存、威慑,才能巩固国家的统治。 
    4. (4) 【乙】文画线句可以做【甲】文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据吗?为什么?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藏在点心里的文化

    ①同学们应该有吃点心的经历吧。很多点心味道香甜,造型可爱,名字有趣,让人爱不释手。可你知道点心的来历吗?

    ②点心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史的浓缩。相传“点心”一词来源于战场。一位将军为了慰劳英勇杀敌的将士,将烘制的糕饼送到前线,以表“点点心意”。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点心的雏形“蜜饵”——用蜜和米面制成的糕饼。汉朝,饼类点心开始崭露头角,芝麻饼深受大众喜爱。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羊羹配茶成了当时的特色。到了唐朝,点心走向商品化。据记载,长安有不少糕点铺,还出现了专业的“饼师”;由于饮茶需佐以点心,点心也就在唐代宫廷的茶宴中流行起来。宋朝点心的创新迎来高峰,紫苏糕、高丽栗糕、雪花酥、狮蛮重阳糕等各类点心层出不穷。明清时期点心文化进一步发展,点心一度成为待客送礼的佳选。

    ③中式点心注重着色,独特的色彩里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常见的点心色有茶白、藕荷、胭脂、琥珀、芦灰、朱砂等。茶在中国古书里是一种苦菜,花为白色,茶白是中式点心中最朴素也最常见的基础色。藕荷是淡紫中略带粉色,一顿大餐之后,这类色彩的点心能以醇厚甜蜜的口感迅速收拢味觉,荷花酥就是典型代表。胭脂艳若桃李,是最悠久的中国色之一,把它与白色相配,喜庆之中又寄托着美好的祝福。宋诗中有“芦灰迷桂晕,梁屋掩霞朝”的句子,给人一种悠远之感。芦灰为灰中带青,用此色制作的点心自带草木清香,有一种清幽淡雅的书卷气。这样的点心放置桌前,既精致,又让人静心。

    ④ 配合不同的色彩,中式点心也有不同的造型。有几何造型的,例如圆滚滚的麻团、四四方方的豌豆黄、三角尖尖的糖三角、元宝叠叠的定胜糕;还有动植物造型的,例如蛤蟆吐蜜、猫耳朵、海棠糕、梅花糕等。每一种造型背后似乎都藏着一个悠长有趣的故事,让人不得不赞叹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⑤中式点心的制作常常与节日时令和人生大事结合在一起,渗透出不同的民俗文化。端午节包粽子,以蜜枣、豆沙、火腿、冬菇等入馅,寓意祛祸避害;中秋节吃月饼表达团圆美满的愿望;重阳节吃重阳糕有“重阳吃糕,百事俱高”之意。芒种时节天气逐渐转热,苦瓜、绿豆、乌梅、百合等时令蔬果大量上市,用这些时令食材制作梅子千层酥、绿豆饼等点心,与时令呼应的同时还起到清热解暑、养护脾胃的作用。除节日时令外,婚丧嫁娶、祭祀祈福等,也少不了点心的点缀。生日寿辰有“喜大八件”等点心;女子出嫁生育,则有喜饼、送子观音饼、长命百岁饼等;学子逢考时,有的地方会制作“进士糕” “状元饼”等点心。

    ⑥“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今天,人们的饮食、消费习惯等都在变化,在中式点心的传承和创新上我们将会有更大的探索空间。

    (摘编自《中国点心太棒了》,有删改)

    1. (1) 文章主要从中式点心的来历与发展、A、造型、B、发展前景等几方面为我们做了介绍,点心里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2. (2) 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3) 某校举行“点点心意助中考”活动。老师准备在课间给初三同学送点心以表祝福。请你参考示例,联系文章相关内容设计一款中式点心推荐给学校。 

      示例:我想设计一款中式点心叫青青子衿。做成芦灰色、绿豆馅三角形。这样设计与时令搭配,颜色清淡,名称寓意高雅,可以让考生在闷热的夏季静心学习。

      你:我想设计一款中式点心叫

  • 10.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下面小题。 

    小事记

    肖复兴

    ①那天刮大风,很冷。快递小哥登门送快件,我刚开门,他把快件递我手里,笑着说了声“风太大”,立刻替我把门关上。我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的举动,这让我心里一下子很暖。

    ②又一天,我去面包店,卖面包的是个年轻姑娘。付款时我大声地报着卡号,刚报出前几位数,她立刻伸出手指按在嘴唇上对我轻轻“嘘”了一声。然后扭过脸,示意我看看周围有很多顾客。她是担心别人听到卡号,好心替我着想呢。听我放低了声音,她调皮地冲我嫣然一笑。

    不知为什么,这两件小事轻雾淡烟般总在心头盘桓。不由自主又想起很多类似的小事。

    ④小时候医院的制药车间离我们大院很近,那里收购节节虫,一只卖两分钱。那时两分钱可以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或文化宫公园的一张门票呢。晚上,我们一帮孩子绕着墙根儿捉节节虫。节节虫是一种黑乎乎的虫子,喜欢在晚上潮湿的墙根出动。我实在是太笨了,一连几个晚上一只都没捉到。院子里的节节虫被捉得差不多了,大家就跑到护城河边的老城墙下去捉,我也跟着跑去了。可整整一个晚上,我依然一只节节虫都没有捉到,灰溜溜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大哥哥走过来,悄悄把他瓶子里的节节虫倒了几只在我空荡荡的瓶子里,大哥哥笑着,眼睛亮晶晶的。

    ⑤我确实挺笨的,不只在捉虫子这件事上。我上高三了才学会骑自行车,一天上学歪歪扭扭地穿过胡同,把一个正在玩的孩子撞倒了。我赶紧下车,孩子的衣服都被撕开了一道大口子。我硬着头皮把吓哭的孩子送回家,找到他妈妈,耷拉着脑袋准备听凭发落。谁能想到,这位大嫂竞连声笑着对我说: “小孩子街上瞎跑总惹祸,你也别怕,没事儿。我家有缝纫机,待会儿把衣服补一下就好。”她麻利扯下孩子的衣服,手一扬让我快上学去。

    ⑥回北京当老师时,父亲刚去世,家里欠了一大笔债,我和母亲相依为命, 日子过得拮据。不知校长怎么知道了,每年春节前补助我30元生活费。那时候,我每月工资42元5角,30元不是个小数目。四年后,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散文,得稿费6元,这是我的第一笔稿费。消息传到学校后,校长找到我,说: “今年学校补助又该发了,听说你得了稿费,学校研究了一下,今年的补助就给你一半吧。”我谢了他。临出门的时候他笑笑鼓励我说:“    。”

    ⑦母亲病后,我给她订了牛奶,要每天傍晚到街对面的一家副食店里去取。我天天拿着空奶瓶去还瓶、取奶,和售货员很熟悉了,那是个胖乎乎的小姑娘。有天回家晚了,早过了小店打烊的点,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走到小店门前。门没关,虚掩着,我轻轻推开门,见屋里亮着盏灯。微弱的灯光下,小姑娘站起身来笑着对我说道:“您终于来了!我想着还是等等再等等,不然大娘明早喝不到牛奶了。”

    ⑧那天,我从医院出来,走到旁边的饭店想找张网约车回家,但又不会在手机上操作。旁边一个年轻的保安正忙着指挥进出的车辆,便想请他帮忙,嘴巴却嗫嚅着有些张不开。犹豫之间,没想到他竟笑着朝我走来,接过手机三两下就解决了问题。第二天,我又去了这家饭店,那位保安也还站在那里指挥车辆。看到我拿着手机,他轻车熟路接过去,依然不厌其烦帮我解决了问题。我谢了他,他笑了,笑得比我还腼腆。

    ⑨如今,像演电影一样,这些小事依依浮现在我眼前。也许,在露珠和珍珠之间,人们常常选择珍珠;在草萤和火焰之间,人们往往倾向火焰。但是,我常常在心里问自己:如果没有这样一件件的小事,你的一生还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吗?我一次又一次默默对自己说:小,是值得珍惜、是值得修为的。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1. (1) 作者笔下的人物虽普通却形象鲜活,请说说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特点。 
    2. (2)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从修辞角度对第③段中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不知为什么,这两件小事轻雾淡烟般总在心头盘桓。

      ②请简要分析第⑤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她麻利下孩子的衣服,手一让我快上学去。

    3. (3) 文章第⑥段写道:“临出门的时候他笑笑鼓励我说:‘。’”你觉得校长会对“我”说什么?请发挥想象,把校长对“我”说的话补写出来,至少使用一个成语。 
    4. (4) 第⑨段说“小,是值得珍惜、是值得修为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40分)
  • 11.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⑴题目: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⑵题目:让成为过去时

    要求:

    ①须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