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21 浏览次数:9 类型:期中考试
一、【活动一:一起上春山】
  • 1. 阅读回答问题。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今天原是平常一天,一曲“上春山”火遍祖国大地。歌曲悠扬婉转的曲调,歌手昂扬向上的风貌与枯□(zào),带来一片盎然的春意。

    农历三月初三登高赏春,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民俗,春山默,但“春山”意象在中国诗词中却具有丰富的寓意:它代表着新生,萌发蓬勃的生机;它彰显着希望,带来磅□(bó)的力量;____,____。

    1. (1) 请在 □ 写出正确字形,并为加点字标注字音。

      ①闭

      默 

      ③枯(zào) 

      ④磅(bó) 

    2. (2) 上文有一处标点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
    3. (3) 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使语意连贯
  • 2.

    批注2:改编自唐朝戴叔伦《苏溪亭》中的“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

    三月三来山青□□□

    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

    一江□□□□□

    批注1:改编自清代高鼎《村居》中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批注4:改编自唐朝白居易《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色闹人不得眠

    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

    春花儿开遍呢喃的燕

    □□□□正少年

    批注3:改编自现代建筑家、诗人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中的“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批注5:改编自唐朝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

    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

    今天原是平常一天

    因为遇见你而不平凡

    ……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

    看花人只觉春光太短

    与你相约一生春天

    灿烂的笑似今年

    1. (1) 请根据小语为第一、二小节做的批注,探寻歌词写作规律,选取恰当选项,将□处的歌词补充完整。

      ①三月三来山青 

      ②一江 

      正少年

      A.草漫漫

      B.十二阑

      C.春花红胜火

      D.春水绿如蓝

      E.春风得意

      F.看尽花开

    2. (2) 请结合课内所学,将小文根据第三、四小节所做的“读诗心得”补充完整。

      读诗心得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想来见到的一定是如画般动人的春景,春山上草色如烟,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林般“①,②”。

      “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谈及思念,总让人想起先秦《诗经》中遥远动人的故事,③。悠哉悠哉,④”是君子对淑女的万千情思。

      古往今来,有着无数“因为遇见你而不平凡”的佳话,孟浩然渴望遇到的那个“你”是张丞相,⑥”为喻,含蓄地向其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

      在歌词中,当人们走下春山,面对“春光太短”的别离,给人无尽的希望与积极向上的力量,不禁令我想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⑦,⑧”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成为千古名句。

  • 3. 小语和小文相约继续研读古诗,老师向他们推荐了《经典常谈》一书,请将以下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初读《经典常谈》,这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看到其中《<说文解字>第一》《<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诗第十二》《文第十三》等诸多篇目

    小语:我们可以尝试一下①(A.精读和跳读 B.选择性阅读 C.快速阅读)这一阅读方法。

    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来看,运用这种阅读方法,我们可以这样来做:②

    小文:原来如此!我想,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常谈》中的篇目③,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了解。因为④

  • 4. 在研读古诗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春题湖上》一诗很感兴趣,请仔细阅读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释】①白居易为躲避朝廷党争而自请外任,来到杭州作刺史,本诗作于任期将满时。

    1. (1) 《古代汉语词典》中,“重”有“chóng”和“zhòng”两种读音,你认为《春题湖上》颔联中加点的“重”字,应该是哪个读音,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 (2) 在尝试分类辑录古诗的过程中,同学们确定以下几个专题,你认为把《春题湖上》放入哪一个专题最合适?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A.离愁别绪

      B.壮志难酬

      C.白描勾勒

      D.取景设色

二、【活动二:一起探文化】
  • 5. 春风和煦,草长莺飞,拂堤杨柳,对风筝前世今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查找搜集了一些资料,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活动,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风筝

    ①风筝在南方被称为“鹞子”,在北方被称为“纸鸢”。“风筝”最早出现在五代,《询刍录•风筝》中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以竹为笛,使风入竹,故名风筝。”【A】____风筝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相传墨翟以本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B】____。

    ②宋代之所以成为发展阶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宋代城市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二是宋代提倡传统的节日风俗____。

    ③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④如今,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⑤风筝有它独特的季节性,适宜春秋两季。清明节和重阳节是与风筝关系最密切的时节。在清明时节,放风筝已经和扫墓、踏青等活动一样成为一种风俗。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很多,而关于重阳节放风筝习俗的记载出现得较晚些。清代的《广西通志》卷十五中有记载:“登高岭在县西一里,九月九日邑人登岭放风筝为乐。

    ⑥风筝作为飞行器物被发明之后,它作为人们向天倾诉情感、表达愿望的工具,反映着民间信仰观念。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

    材料二:

    【知识卡片】

    吉祥图案:民族的旨趣

    吉祥图案是指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其创造方法主要有谐音法、象征法、文字法等,这些方法可互相结合。谐音法即用音同或音近汉字相互转借,“蝠”与“福”谐音,寄寓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象征法即两个事物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内涵,用来表达它们共有的内涵。如古人把喜鹊作为喜的象征,所以图案上有梅花,寓意喜上眉梢。文字法即直接用文字来表现吉祥寓意,这些文字已经不是简单的文字,代表着吉祥与美好,如“百福图”

    材料三:

    风筝的传说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迎风作响(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资治通鉴》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高州刺史李迁仁、天门太守樊文皎,将援兵万余人至城一,作纸鸱,系以长绳,放以从风,冀达众军,赏银百两。”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贼怪之,以为厌胜 , 射而下之。

    【注释】①厌胜:古代一种巫术。

    1. (1) 根据同学们整理的资料,请你指出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 ____。
      A . 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出现的“风筝”。 B . 《资治通鉴》里记载有一个放风筝向外求援并成功的例子。 C . 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清代的《广西通志》卷十五中有记载:‘登高岭在县西一里,九月九日邑人登岭放风筝为乐’”,通过举例子来补充说明重阳节放风筝习俗的记载出现得较晚。 D . 为了使风筝在空中产生更大的升力,并稳定地飞行,风筝的设计一定要包括一个凸起的中央部分和突出的边缘。
    2. (2) 如果请你在风筝上画一幅寓意美好的画,你会选哪一幅?请参考材料二,琢磨一下甲乙两图
    3. (3) 同学们在对材料一资料整理时不小心删掉了下面这段话,你觉得插入文中【A】【B】【C】三处中哪一处最合适,请说说理由。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4. (4) 请细读文本,找一找风筝除了有祈福避灾(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带来福气,放风筝就是“放晦气”“放灾”“放病根”)的功能外,结合材料帮助整理。
三、【活动三:一起悟情思】
  • 6. 阅读回答问题。

    西溪品茗

    陈博君

    ①品茗是需要心境的,要想在一杯清汤中品出别样的滋味,心情与环境

    ②适合品茗的心情,必然是松弛而恬静的;适合品茗的环境,在我们的身边,恰恰就有这样一处宁静自然的美景

    ③西溪的四季,韵味各有不同。此时的西溪,芦花似雪,柿果流丹,竹林溢彩,透着淡淡的恬然,每一处角落都是品茗的佳境。莲花滩的观鸟台旁,秋雪庵的粉墙岸边,河渚街的茶楼堂前,在塘边草丛的空地上摆开桌椅,就着一壶清香的绿茶闲闲地坐着

    ④当然,对于熟知西溪的我们,自然要寻找一种独特又惬意的品茗方式。那就是搭上一叶摇橹船,一边随小船缓缓荡悠,一边呷着香茗放空思绪,这种亦静亦动的品茗方式,只消想想就美得恍若梦中。

    ⑤一个午后,我们在周家村叫了一叶摇橹船,泻着绿莹莹的溪水,从微波摇曳的水面上无声地撩起清新的湿气,向我们迎面送来,慢慢接近了,似乎伸手可及了,游到远处,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得意地甩动着羽毛,甩出一串串晶莹的水珠……

    ⑥出神地望着这些细微的生动之际,船工为我们沏泡的龙井绿茶,早已在玻璃杯中悄然地舒展开了。端起那一杯微烫的氤氲绿水,一股炒青豆般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嘬一口,涩涩的茶香柔柔地淌过唇舌

    ⑦真没想到,平日里喝惯了的龙井茶,此时竟让人有了如此细致的体味。莫不是因为这一盈绿水,让人变得沉静,以至于蓦然品味到了这香茗之妙?

    ⑧小船悠悠,沿着平时很少有人进入的汊道慢慢驶向了湿地的深处。本以为汊道尽头会是树林遮天蔽日,眼前却突然变得一片豁朗。那些高大的林木渐渐退去身后,是一大片壮观的芦苇荡。洁白中透着嫩黄的芦花,在绿色的枝头密密匝匝地堆成一片,似絮。微风拂过,云絮飘洒起来

    ⑨近看漫天秋芦飞雪,遥想古今逝水年华,顿觉心潮起伏。举杯长饮时,方才滋味细腻的茶水已是如此寡淡。忽然就想起了味道要厚重许多的烘青茶。

    ⑩很多年前,曾在蒋村的农家喝过这种有滋有味的咸茶。泡茶用的是带盖碗的茶盅,揭开茶盖,更有一种独特的混合清香。细瞧茶汤,碧绿的茶叶之间,青豆则是加入桂皮、茴香等佐料制卤烘晒而成,加上笋干头等均富含盐分,又称为咸茶。喝咸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续过几道茶水之后,此时可伸出手指,将茶盅里的茶叶,一并拨入口中,细嚼一番,回味无穷。

    ⑪船工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当地的古老物产甚是熟稔。他见我们对茶感兴趣,便悠悠然道:“西溪更具特色的还不是这咸茶,而是安乐山茶,并非西溪独产。而安乐山茶,是正宗的西溪特产。不过

    ⑫的确如此,西溪并非不产茶,只是在常人印象中,却是地湿味薄,品质不佳。实际上,西溪的茶叶是久负盛名的。西溪南边的安乐山、法华山均盛产好茶。据《西湖志•物产》描述,每逢清明前后,茶香在山坞中经久弥漫,远飘十里。

    ⑬在这芦花深处,在临水荡漾的摇橹船上,呷着一杯渐渐淡去了滋味的西湖龙井茶

    《人民日报》(2023年12月13日19版)有删改

    1. (1) 行船品茗,“我”的心境也悄然变化着,请你根据文章内容

    2. (2) 请按照要求对下列两个句子进行赏析。

      A.第⑤段:调皮的小鸭子不疾不徐地游弋在前方,慢慢接近了,似乎伸手可及了,游到远处,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得意地甩动着羽毛,甩出一串串晶莹的水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记叙)

      B.第⑥段:端起那一杯微烫的氤氲绿水,一股炒青豆般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嘬一口,涩涩的茶香柔柔地淌过唇舌(从动作、多感官描写、修辞等角度中选择一个角度赏析)

    3. (3) 有同学读了文章后认为第⑪段画线句与本文所记述品茗的内容关联不大,应当删去,请说说你的看法。
    4. (4) 作者在结尾写道“呷着一杯渐渐淡去了滋味的西湖龙井茶,心中蓦然生出一丝怅然……”请结合全文分析,怅然从何而来?除了怅然
  • 7. 班级开展“柳宗元山水游记”探究专题活动,请你完成问题。

    【步骤一:背景引入】

    当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柳宗元被贬至僻陋蛮荒的永州。

    【步骤二:资料搜集】

    课内资料: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课外资料:

    材料一:

    与李翰林建书(节选)

    [唐]柳宗元

    永州于楚为最南,状与越相。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野则有蝮虺、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中人形影,动成疮痏。时到幽树好石,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伸展肢体,当此之时,不过寻丈,终不得出

    材料二:

    游盘山记(节选)

    [明]袁宏道

    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泉莽葬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 , 落花漾而过,影底,忽与之乱。游者乐,释衣,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逾三四石,水益哗,旋折奔舞而已。悬空石数峰,一壁青削到地,如有神气性情者。亭负壁绝涧,涧声上彻,与松韵

    【注】①这封信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写,四年谪居生活过去了,时年37岁的柳宗元写下了《与李翰林建书》。李建:字杓直(huǐ):蝮蛇。③袁宏道,明代文学家,文学思想主张“性灵说”。袁宏道生活的时期正值四海升平,他先后七次上书辞官

    1.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

    2. (2) 请你参照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课文迁移

      状与越相

      A佛印绝弥勒 

      字典查阅

      临:①接近,将近;②到;④降临。

      B亭负壁绝涧 (填写序号)

      成语推测

      云霄

      C影底 

      结合语境

      ——

      D与松韵

    3. (3) 根据柳宗元和袁宏道写景的特点,判断下面评价中的“他”是谁,并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新语”自的理解。

      他的文深幽精洁,最工游记;他创造了描写景物的新语。

      ——朱自清《经典常谈》

    4. (4) 请结合材料和背景信息,在材料一□处填上恰当的虚词,并说明理由。

      A.耳

      B.也

      C.哉

      我填写的语气词是 ,我的理由是 

    5. (5) 你觉得袁宏道游盘山之“乐”和柳宗元游小石潭之“乐”一样吗?请结合内容和背景分析。
四、【活动四:我手写我心】
  • 8. 作文。

    这一路,我们心随笔尖,循春而行,到学春俗,再到赏春景,请选择并完成下面一项任务。

    任务

    提示

    任务一:分享经历感悟

    在成长的旅途中,我们遇到可爱的人们,经历难忘的事情,也让生命获得了成长,这一切

    任务二:推介文化艺术

    你或许对一种艺术形式、文化样式(如风筝、剪纸、书法、国画)情有独钟,并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任务三:抒写阅读心得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请从本学期我们阅读的六本名著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本,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出现真实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