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中考真题】福建省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09 浏览次数:11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

    A . 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 B . 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 C . “龙的文化”已经定型 D . 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
  • 2. 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不行;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可以。有弟子对此表示疑惑,孔子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克制。这体现了孔子注重( )
    A . 学而不厌 B . 因材施教 C . 温故知新 D . 不耻下问
  • 3. 晋文公曾与诸侯会盟于河阳,并召周天子来参加。这反映的是( )
    A . 国都变迁 B . 分封制走向瓦解 C . 百家争鸣 D . 大一统得到巩固
  • 4. 琵琶源于西亚,现代维吾尔语称琵琶为“巴比特”(barbit),与古波斯语对琵琶的称呼“巴波特”(barbot)十分相似。这一现象应缘于( )
    A . 丝绸之路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 隋大运河的开通 D . 郑和下西洋
  • 5. 据表1可知,《齐民要术》( )

    表1

    时期

    农书

    内容主要来源

    东汉

    《四民月令》

    日常农事活动

    北魏

    《齐民要术》

    收集整理的百余种古书

    明朝

    《农政全书》

    大量引用《齐民要术》

    A .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B . 强调因地制宜 C . 开创农书撰写的先河 D . 注重工具革新
  • 6. 下图为某同学收集的诗词。其研究的主题应是( )

    A . 对外关系的演变 B . 行政区划的变迁 C . 传统节日的魅力 D . 绘画技巧的成熟
  • 7. 北宋时,南方主食以稻米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南宋时,南方的面食店日益增加。该变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 . 温度差异 B . 土壤条件 C . 生活水平 D . 人口迁移
  • 8. 史书记载,“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契丹儿童便念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这反映出当时的( )
    A . 重文轻武 B . 宋辽和战 C . 政权更迭 D . 民族交融
  • 9. 《元史·百官志》记载,由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该事件开启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据此推断,下列机构在地区管辖上也起到类似影响的是( )
    A . 吏部 B . 刺史 C . 澎湖巡检司 D . 枢密院
  • 10. 明朝在户部设置太仓库,“专备三边军饷”,与皇室的内库有别。明神宗时,皇室的日用、婚丧等花费远超以往,皇帝“数取太仓银入内库”。这导致明朝( )
    A . 物价不断飞涨 B . 与清军作战失利 C . 官员职权范围缩小 D . 国家财政体制被破坏
  • 11. 下图体现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2. “白话的传播遍于全国,与1919年的学生运动大有关系”,因为此后“各地的学生团体很快办起了约四百种白话报刊”。这表明( )
    A . 戊戌变法促进思想解放 B . 君主专制制度已终结 C . 五四运动助推文学革命 D . 封建礼教被全面推翻
  • 13. 1924年的《真正革命歌》写道:“真正革命党人应该加入国民军,要铲除军阀,与帝国主义死拼。我是国民军,我是国民军,打仗为救老百姓。”这表明了( )
    A . 作者的反帝反封建理念 B . 军事歌曲的大范围流传 C . 北伐取得辉煌战果 D . 群众积极参加革命
  • 14. 由于秋收起义作战失利,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背弃了革命,为此毛泽东亲自撰写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这体现的精神是( )
    A .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B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 举国同心、尊重科学 D .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 15. 魏巍在《火线春节夜》中写道:“有人指着自己的一缸子白雪,几片肉,一块朝鲜打糕,还有早晨剩下的米饭说‘你看,这还不是好几个菜吗!这年过得蛮不坏哩!’”这体现了志愿军的( )
    A . 严明纪律观念 B . 武器装备精良 C . 革命乐观主义 D . 业余生活丰富
  • 16. 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放假2天,民族节日放假7天。这体现的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各地支援边疆开发 C . 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D . 旅游行业蓬勃发展
  • 17. 表2所示说明我国( )

    表2中国交通里程变化情况(部分)

    年份

    里程(万公里)

    1978年

    2023年

    公路

    89

    525.7

    高速公路

    0

    18.4

    铁路

    5.17

    15.9

    高速铁路

    0

    4.5

    A . 国防科技日新月异 B . 交通建设飞速发展 C .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 . 工业体系已现雏形
  • 18. 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为建造数量众多、工程浩大的金字塔,法老对劳动力、财政和建筑技术的控制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这反映了古埃及( )
    A . 国王权力至上 B . 法律体系完备 C . 军事实力强大 D . 医学成就辉煌
  • 19.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众多的城市,“东西方在这一时期频繁互动和深度融合”。能为此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A . 刻有希腊式长袍的印度佛像 B . 位于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C . 应用于航海的指南针 D . 传入中国的马铃薯
  • 20. 非洲东部毛里求斯岛上的渡渡鸟十分温驯且肥硕,欧洲人的出现,给岛上带来了猪和老鼠,使得渡渡鸟在地面的巢中下的蛋不断遭到毁坏,人们普遍认为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该现象源于( )
    A . 租地农场出现 B . 市民阶层兴起 C . 文艺复兴 D . 新航路开辟
  • 21. 历史课堂上,老师使用了下图,他应是在介绍( )

     图 蹲踞式跳远的运动轨迹

    A . 牛顿的力学理论 B . 瓦特改良蒸汽机 C . 达尔文的物种研究 D . 爱迪生发明电灯
  • 22. “1688年造成的巨大变化是一场真正的革命”,首先是威廉和玛丽,接着是玛丽的妹妹安妮,他们的继位都是由上下两院决定的。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 . 民众获得完全平等 B . 女性拥有崇高社会地位 C . 贵族维护封建专制 D . 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
  • 23. 《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写道,正统保皇派会在这里看到一幅旧制度和王室的糟糕画像;革命家会看到一幅对革命的华丽外衣不感兴趣的画像;只有自由的朋友们爱读这本书。这表明作者认为,影响人们看待历史的因素是( )
    A . 文化水平 B . 家庭出身 C . 自身立场 D . 审美观念
  • 24. 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与德国、法国等国的共产主义者和工人建立联系,共同讨论共产主义的宣传问题。这些活动( )
    A . 指导了里昂工人起义 B . 促进革命理论的传播 C . 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D . 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
  • 25. “南部的领导人决定,禁止废奴主义者的著作在南部流传”,种族主义者“抢走了从北部流入的反奴隶制的报纸,并且在广场上当众把它们烧毁。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效仿。”这可直接用于研究( )
    A . 拉美独立运动 B . 南北战争 C . 明治维新 D . 十月革命
  • 26. 某一时期,苏俄私人工厂生产的多是农具、家具、衣物等用品用具和食盐、面包等食品,商业经营多围绕这些产品进行。这主要得益于(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农业集体化
  • 27. 为防止德国受苏联的渗透和影响,1946年,美国国务卿声称“除了原子弹以外,德国连同它拥有的各种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力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它。”这体现了美国( )
    A . 研发原子弹的需要 B . 国家干预政策 C .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D . 称霸企图明显
  • 28. 在“万隆精神”的影响下,1957年第一届亚非人民团结大会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这表明万隆会议( )
    A . 使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受到鼓舞 B . 使非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 C . 终结两极格局 D . 推动欧盟成立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4分。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图为红四方面军战士杨世才长征前留给母亲的布币(有磨损)
    据左图判断,该货币最有可能发行于
    A.1923年
    B.1933年
    C.1943年
    D.1953 年

    上图习题,你选择了正确选项B。请观察该题,提取至少两个信息且结合其反映的史实,说服选择了其余选项的同学。

  •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 材料一 历代农民通过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测总结,积累了大量的物候知识。物候知识与气象、天象紧密联系,可被用于把握农时以达到增产目的,如“黄莺儿鸣叫”就是采桑活动时宜的标志。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物候学。

      ——摘编自阴法鲁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插图本)》

      根据材料一,简述物候知识的价值。

    2. (2) 材料二

      图 唐鎏金银香囊及其内部构造

      注:该香囊利用了陀螺仪万向支架原理,无论如何转动,中间焚香的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焚香都不会倾洒;外壳通体镂空,便于香气散出,且可随身挂佩,在唐朝风靡一时。

      图 北宋青釉剔花倒装壶及其构造示意图

      注:该壶利用了虹吸原理,注水孔在壶底,注水时,水并不会从壶嘴流出。水壶翻转后,水也不会从壶底漏出,只有当壶身向壶嘴处倾斜时,水才会自然流出,这增加了壶的密封性和便携性,后来该类壶普遍流行。

      ——摘编自爱德华·谢弗《撒马尔罕的金桃》等

      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体现出的古代手工业品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主题。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 材料一

      五大湖地区一度是美国制造业的骄傲,但持续了两百年的污染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目前。湖中发现了30,000种在工业中。常见的化合物,有500种对人体。有害,其中致癌物芳香烃和能引起基因突变的诱变剂浓度很高。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等

      图 五大湖地区的工厂集群排放污水·19世纪末

      根据材料一,简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2. (2)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规划。“十一五”期间,中央采取新建重大节能环保工程等举措,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

      ——摘编自刘国新《中国共产党治国社会方略研究》等

       图 “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为解决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归纳其成效。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32. 结合严谨的史料,电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感受历史上的时代变迁、重大事件、人物情感和社会百态。表3为中外电影摘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3

    中国电影

    外国电影

    《杨靖宇》

    《珍珠港》

    《百团大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血战台儿庄》

    《巴顿将军》

    《七七事变》

    《战争与和平》

    《狼牙山五壮士》

    《不列颠空战》

    《平津战役》

    《诺曼底登陆》

    ——摘编自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等

    1. (1) 呈现人类过往历史的方式是多元的,请写出除电影外的一种呈现方式。
    2. (2) 为举办主题观影活动,请你从材料中选出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部电影,结合其反映的史实,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

      (要求:价值观正确,选取正确,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