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开州区云枫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7-10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 1. 请补充括号里的字音或字形。

    送你一轮明月,让人生不在怅wǎnɡ(   );送你一轮明月,使人生没有雾ǎi(   );送你一轮明月,让羁绊不在;送你一轮明月,让心灵栖(    )息。把眼眶(     )的泪水、失败后的疲惫、蓦然回首的失望抛散空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愿你们晴朗每一天。

    怅wǎnɡ    雾ǎi      栖    眶

  •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读书使人明智,使人聪慧,使人深刻。当春回大地时,脱口而出“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当皎洁的月光倾斜而下,会有“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生动描绘,更会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感慨①当夕阳西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会走进你的心里,若你羁旅漂泊,此时“断肠人在天涯”吟唱在空中……读书吧,不要让朗朗书声在这个安定富饶的时代戛然而止②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③书籍会增加你思想的宽度和广度。当你看见花儿飘落、融入泥土时,就不再缄默 , 每一处人生的风景,都不会袖手旁观。读书使人深刻④

    1. (1) 文段中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皎洁 B . 戛然而止 C . 缄默 D . 袖手旁观
    2. (2) 给选文方框内加上的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 3. 在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 一项是(   )

    人的耳朵管听,眼睛管看。喧闹会扰乱视听,幽静中的见闻才清楚明白。于是,人们似乎更喜欢幽静而逃避喧闹。但其实,____,____,____,____。

    ①二者相互依存,无须逃避,接受就好

    ②喧闹与幽静都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状态

    ③坦然面对外部世界,接受现实,自在安然,方是智者

    ④一味追求幽静,逃避喧闹,我们的心境就会为外物所役

    A . ②④①③ B . ②①④③ C . ④②①③ D . ④①②③
  • 4. 请参照示例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具体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句式基本一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只要有心,你便会发现身边处处是美景。草儿从土里羞羞答答地出来,轻声告诉你,春天的气息;鸟儿从空中欢呼雀跃地过来,轻声告诉你,青春的活力

  • 5. 名著阅读
    1. (1) 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谈到,读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B . 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 C . 《周易》原只是一部切用的筮书。《周易》第二里面介绍了观象制器:观六十四卦演变制造了器物、制度、耒耜(lěi sì,即农具)、文字、日中为市等。 D . 《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中国文字相传是伏羲创造的。
    2. (2) 阅读文段,完成相应问题。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后人对这一经典的内容和写作艺术,概括为六个字,简称“六义”: 

  • 6. 综合性学习

    某校八年级一班将举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1. (1) 为了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活动拟定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 (2) 请你仿照示例,为大家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声情并茂诵古诗            ②妙笔生辉画古诗

    3. (3) 阅读经典诗词能够汲取精神力量。小语最近情绪低落,请你从下列诗词中任选一首推荐给他,并写一段推荐语。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我选第句。

      推荐语: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 7. 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词名句

    友谊

    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句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自然

    风景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蒹葭萋萋,。——《蒹葭》

    ④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的蜿蜒曲折、时隐时现。

    情感

    ⑤《子衿》中“”描写女子无可奈何,只能一个人在城门楼台徘徊。

    ⑥表现小伙子对美丽的姑娘日日夜夜的思念:。——《关雎》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文:

    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注释】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选自邓牧《雪窦山记》,有删改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字。

      便还家        处处

      涧水尔       二岭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

    3. (3) 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 甲文: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 . 甲文: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 . 乙文文字朴实,不仅写出了路途遥远曲折,而且在长途跋涉中,使人看出作者“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后,就不殚旅途险阻,而“一意孤行”的勃勃兴致。
    4. (4) 联系《桃花源记》第二、三段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山水有相逢

    李娟

    春天的桂林,多雨。烟雨中的山水最为迷人。

    清晨,微风细雨中乘着一条小船游漓江,细雨落在身上,分不清是雨还是雾,空气清新如甘泉。青山如黛,江水如蓝。山都不高,也不陡峭,有的如小鹿,似碧螺,有的如蘑菇端坐在漓江之畔。山水青翠,令人神清气爽。想起诗人韩愈的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水边多凤尾竹,随着微风摇曳着身姿,在碧波中照影儿。江边停着一张竹排,竹排上蹲着戴着斗笠的渔翁,一口一口悠闲地抽烟,竹排的另一头蹲着两只褐色的鸬鹚,静静地望着江水发呆。渔翁将长竹竿伸向鸬鹚,它们就一头扎进清凌凌的江水里,不一会又游回来了,嘴里叼着一条小鱼,渔翁拿出一个竹篓,一手抓住它的脖子,它乖乖地将小鱼吐进竹篓里。鸬鹚神奇的本领,让孩子们看得出神。

    午后,我们乘车离开桂林市去了阳朔,一路柳丝如烟,陌上花开。阳朔是一座山水环绕的小城,几分安逸,几分宁静。

    阳朔的西街多榕树,沧桑的老树有几百年了吧,几个也人合抱不过来。大树绿荫如盖,无数根须低垂着,仿佛大树的血液,它们重新回到大地深处,与泥土紧紧相连。微风习习,榕树下一片清凉世界。白发的老人们聚在一起在树下聊天,或者无言相对静坐着。大树的枝桠上蹲着几只黑色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或歌唱或低语。忽然想起黄永玉先生的一幅画,画着黑色的小鸟,画旁写着:“鸟是好鸟,就是话多。”令人忍俊不禁。

    走进西街深处,见有一座古朴的院落,木门开着,围墙上有砖雕的漏窗,几枝粉红的樱花从墙上探出头来。这里是画家徐悲鸿先生的故居。走进安静的院落,就看见一棵高大的玉兰树,郁郁葱葱,足有二十多米高。一树白玉兰盛开,花香袭人。徐悲鸿故居的牌匾是他的夫人廖静文题写的。抗战期间,画家徐悲鸿为躲避战乱,曾在小院居住了四年,当地人常常遇见他背着画夹,畅游阳朔的身影,他也与秀美的山水结下美好的情缘,他在这里创作了《漓江春雨图》《漓江风景》等名作。

    夕阳西下,我们带着孩子们来到漓江边散步。兴坪山似画,阳朔水如晶。余晖洒在江面,半江瑟瑟半江红。江水清澈,石子清晰可见,孩子们脱了鞋子,卷起裤脚,站在清凉的水中嬉戏,水花四溅。我和朋友坐在岸边的石阶上,看着他们在水中游戏。孩子大声呼唤着,妈妈,水一点都不凉,快点下来呀……

    漓江两岸,树木葳蕤,春花烂漫,余晖将游人染成金色。

    余光中先生说:山水有相逢,终会到漓江。秀美的漓江山水吸引了画家徐悲鸿,吴冠中、李可染也多次来这里作画。

    吴冠中笔下画过漓江四季美景,漓江春雪,漓江新篁,江上渔舟,写实与写意虚实有度,淡雅娴静,有一种东方审美的意蕴和韵味。

    想起画家吴冠中先生的画作《漓江山水》,那一年早春在阳朔,他和妻子来江边作画。一帧黑白的照片里,两人都穿着毛呢大衣,下雨了,江边的风大了起来,她一只手为吴冠中撑着雨伞,一手为他撑着画架。吴冠中站在伞下,不顾风雨潇潇,依然全神贯注地作画,忘了风雨,忘了衣服已经被雨水淋湿。

    住在阳朔西街,晨起,独自去江边漫步。薄雾如纱,山水苍茫,静谧悠远。不远处的江畔有几户人家,屋顶上正升起袅袅的炊烟。在江水的转弯处,一群野鸭子自在地游来游去。山水之间有人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间静美的画卷。

    晨曦里,一个人在小巷游走。昨夜落过小雨,青石板路越发显得洁净清幽。有卖花的中年女子挑着担子迎面走来,她的叫卖声旖旎婉转。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她头上包着蓝花布的头巾,担子里插满桃花、樱花、铃兰、白百合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花,仿佛挑着一担春天。

    我跟着她的脚步,慢慢走,嗅着淡淡的花香,在阳朔的春天里,我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只做一朝的赏花人。

    小语和小文准备根据这篇文章拍摄一部微电影,请你和他们一起合作,理解这篇文章,以帮助他们完成拍摄。

    1. (1) 小语和小文在梳理作者的游踪时,遇到了难题。请你梳理文本内容,帮他们把作者游踪补充完整。

      地点

      桂林

      阳朔


      游踪


      ④傍晚带孩子江边散步

    2. (2) 小语和小文在研读文本时,对有些句子理解不到位。请你帮他们完成理解。

      ①青山如黛,江水如蓝。山都不高,也不陡峭,有的如小鹿,似碧螺,有的如蘑菇端坐在漓江之畔。(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渔翁将长竹竿伸向鸬鹚,它们就一头扎进清凌凌的江水里,不一会又游回来了,嘴里叼着一条小鱼,渔翁拿出一个竹篓,一手抓住它的脖子,它乖乖地将小鱼吐进竹篓里。(从用词角度赏析)

    3. (3) 小语和小文发现,作者在游漓江时,提到了徐悲鸿、吴冠中等名人在漓江的往事,这些名人事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你回答。
    4. (4) 文题“山水有相逢”中的“相逢”指的是什么?请你结合全文,帮小语和小文分析。
    5. (5)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景可以“洗心”“养心”,治愈心灵,中国人对此总是充满期盼和憧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全文和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好帮助小语和小文更好的理解和后期拍摄。
  • 10.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四百多年前的这天,“中国第一旅游达人”徐霞客从宁海出发,开始了他游历天下的传奇体验。在古代,人们是如何旅行的呢?让我们跟随徐霞客,来一场“古早味旅行”吧!

    《山海经》是一本不错的旅行攻略。书中记载了几十种旅途中可能会碰到的自然灾害,还有130多种野菜野味等,告诉人们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植物有毒等,是古人旅行的重要法宝。

    古人旅行也需要“身份证”和“护照”。早在东周就有的“符传”,类似现在的身份证。不管是过城门还是遇到宵禁,都要出示“符传”,否则就会被当成流民抓起来。通关文牒则是古代的护照,它是人们通过关卡时必备的通行证,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通行。

    出门在外,为了防止半路出现身体问题,常用的中草药是必备的,如干姜、大黄、艾草等,可以应付一下拉肚子以及驱赶蚊虫这些小问题。如果需要爬山,还要备一双耐用的“谢公屐”,此鞋鞋底装有两个木齿,上山时拿掉前面的齿,下山时拿掉后面的齿,抓地性和耐磨性都非常强。古时路上常常方圆百里没有人烟,还要带上被子、火绒、炊具等野外生存工具,方便露营过夜。

    在交通工具上,可以选择牛车、马车以及船只等,只不过跟今天比,速度慢了许多。至于旅行的感受,古人的表达形式可就高端多了,写诗、作文、画画……丰富多彩。虽然古人的旅行常受困于山川险阻、疾病痛苦,但是人们在旅途中猎奇采风,增长见识,在广泛了解和接触社会中,加深了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

    【材料二】

    初心不改,奔赴山海。旅游不仅是一种学习成长方式,更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方式。对于喜爱旅游的伙伴们来说,没有足够的时间出行是个很大的困扰,“云旅游”为人们打开了看世界的“一扇窗”。

    在直播间里,可以跟随导游主播遍览各地美景,徽州的古村落、大理的苍山洱海、黄山的奇松怪石尽收眼底。华灯初上,还可以在西安的大唐不夜城观看“不倒翁”表演,在湘西的凤凰古城观赏沱江两岸灯火通明的吊脚楼……

    某平台推出的VR 智慧景区“沉浸式”游览,也很受欢迎。游客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就能身临其境地浏览720°超清VR 全景,感受各大景点的极致美感。游客可以获得一站式观览服务体验,随时免费收听语音讲解,既省心又开心。VR 智慧景区集合了景区相关的各种资讯,可以为游客提供景区概况、位置查找、路线规划等服务,充分给予游客自主旅游的便捷。还能为游客带来别样的娱乐空间,通过整合VR 全景技术和AI 图像合成技术,让游客能够在线上景区合影留念。

    在业界专家看来,尽管线上旅游不能代替实地旅游体验,但开启了“种草”功能,为旅游业发展打下基础。

    【材料三】

    5月的花海洋溢着人们外出旅游的喜悦。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呈现强势复苏局面。新的一年,旅游消费将出现怎样的趋势?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显示:2023年,15至34岁的青年旅游者占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总量的31.55%,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青年群体在旅游中更注重个性化和特色化,他们的消费行为和习惯深刻影响着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目的地的打造。

    某平台发布了关于青年人最喜欢的出游方式的统计结果,见下图:

    相比于简单的“打卡”拍照,“95后”旅游更加注重旅途中的特色体验。对比热门景点,他们更喜欢小众旅游地。他们喜欢随便上街走走感受城市氛围,体验当地美食,甚至去菜场或集市,感受不一样的“烟火气”,有滋有味地享受旅途时光。

    世界这么大,风景那么多,请你在旅途中怀揣一颗纯粹的心去体验、去感受吧!

    1.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根据图表可以发现,青年人更愿意选择自由行和半自由行。 B . “90后”旅游更加注重旅途中的特色体验,他们喜欢选择小众旅游地。 C . 古人旅行不仅要带上“身份证”“护照”和中草药,还要带上被子、火绒、炊具等野外生存工具,方便露营过夜。 D . 线上旅游虽然不能代替实地旅游体验,但开启了“种草”功能,为旅游业发展打下基础。
    2. (2) 阅读材料一,结合下面“古早味”的释义,说说什么是“古早味旅行”。

      古早味:闽南人用来形容古旧的味道,也可以理解为怀念的味道。早期料理做法比较单纯,以简单的调料料理食物,不精致,但料好,实在。

    3. (3)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线上旅游与实地旅游相比,有哪些优势。
    4. (4) 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下面链接材料中商家的做法吸引游客的原因。

      “五一”期间,各旅游平台推广直播渠道,不少商家入驻平台,横店影视体验度假区带领游客入“戏”。在清明上河图景区,可以报名参加“我在横店当群演”,全程体验影视拍摄,真人实景1:1还原北宋繁华热闹的图景。沉浸式场景、全图景人物互动,让人们仿佛回到北宋,与古人共赏春光、闲游街市,惬意而满足。

四、作文(55分)
  • 11.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题目一:畅游名著《经典常谈》,让我们看见古代经典的璀璨精深;

    古代文言作品《桃花源记》中的美景,让我们看见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水有相逢》作者一家人对自然对文化的欣赏,让我们看见现实生活的美好;

    旅行让我们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在生活中,我们能看见动人的亲情,生命的色彩,还能看见他人的精神,深刻的哲理……成长过程中,每一次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都可以引发我们的“看见”,触动我们的心灵。

    请以“看见 , 触动心灵”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请围绕这一话题,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部或多部,自定角度,自拟标题 , 写一篇读后感 , 和同学分享心得。
    A《西游记》
    B《红星照耀中国》
    C《海底两万里》
    D《骆驼祥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