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

更新时间:2024-07-10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6小题,18分)
  • 1.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 .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B .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C .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D . 我有亲父兄 , 性行暴如雷
  • 2.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B . 侧身西望长咨嗟
    C . 且臣少伪朝 D . 尘泥渗漉,雨泽
  • 3. 对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组是( )
    A .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笃:更加

    余既为此                        志:志向。

    B . 谓余曰                        每:每次

    凡在故老,犹蒙育                矜:怜悯

    C . 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到
    稍异于前                      制:修建。
    D . 诸父异爨                        迨:等到

    府而宴                        逾:越过

  • 4. 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⑧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A . ①②④ B . ①⑤⑦ C . ⑤⑥⑧ D . ②③⑥
  • 5. 下列画线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猥以微贱 , 当侍东宫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        ③谨拜表以
    二世                ⑤垣墙周庭                ⑥东犬
    少长咸集              ⑧彭殇为妄作            ⑨固知死生为虚诞

    ⑩眄庭柯以颜          ⑪园涉以成趣           ⑫亲戚之情话

    ⑬早以蕃             ⑭非有能而之也        ⑮而此独以钟

    A . ①②⑦/③⑩(14)/④⑤(13)(15)/⑥(11)/⑧⑨ B . ①⑦/③⑩(14)/④⑤(13)(15)/⑥(11)/⑧⑨(12)/②
    C . ①⑦/③⑩(14)/④⑤⑥(13)(15)/①/⑧⑨(12)/② D . ①⑦/⑩(14)/④⑤⑥(13)(15)/(11)/③⑧⑨(12)/②
  • 6. 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是( )
    A . 古之人不余欺也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 . 若属皆且为所虏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 . 大石侧立千尺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D . 余始循以入                       托遗响于悲风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小题。

    文本一:

    船上岸上

    沈从文

    船停到十八湾。上了岸无事可做,大多数人都坐在岸边石墩子上看一帮船。船的头尾全已站了人,相互欣赏。凡是日间在篷里呆睡呆坐的,这时全出到舱面来了。

    各个船上都在煮饭,在船头,在船尾,无一不腾起白的烟气。一些煮好了饭的,锅中就炒菜,有油落在锅里炸爆的声音,有切菜的声音。又有人蹲在船篷上唱戏。坐在岸边慢慢地看看天夜了。饭还不曾熟,我们就上了街。

    一共不到二十家铺子,这算南街。再过去,转一个拐直入山上去,进堡子门零零落落一些人家,比次而成一直行,算东街。

    我们到一个卖梨子花生的摊子边买梨。

    问那老妇人:“怎么卖?”

    “四十钱一堆。”

    一堆梨有十来个,只去铜圆四枚,未免太贱,就一共买了四堆。“不,先生,这一共买就只要百二十钱。”

    “怎么?”

    “应当少要点。”

    望着那诚实、忧愁、憔悴的面容,我想起这老妇人有些地方像我的伯妈。只是不知这妇人有没有伯妈那一副好心肠。

    “那我们多把你这点钱也不要紧。”我就一面用草席包梨,一面望那妇人的脸。

    远也在望她。

    妇人是全像我伯妈了。她说既然多给钱也应多添几个梨子。

    一种诚朴的言语,出于这样一个乡下妇人口中,使我无端发愁。乡下人多么笨拙。这诚实,这城中人所不屑要的东西,为什么独在一个乡下穷妇人心中盘踞?良心这东西,也可以说是一种贫穷的元素。

    远似乎也被这妇人触动,望到这妇人又把筐中的梨捡出到簸箕里,大小平均兼扯地摆成一堆,要我们抓取,不愿抓,就轻轻嘘了一口气,趁我们不备,把一堆梨放到我们席包里了。

    天是渐夜了。日头沉到对河山下去,天空就剩一些朱红色的霞。这些霞还时时在变,从黄到红,又从红到紫,不到一会儿已成了深紫,真是快夜了。

    我们依然坐在那码头石墩子上,船上煎鱼的油味,顺着微风飘来时就可以闻到。

    在空中,有一些黑点,摆得极匀,在那灰云作背景的天空匆匆移向对岸远汀去。直到渐渐小去才听到叫出轲格轲格声音来,原来这是直嘴渔鹭鸶!

    我想起远家中的那只大白鹤,就问远,是不是还牵挂那只鸟。

    “怎么不?还有狗,还有那火枪,都会很寂寞。”狗是为远追逐田兔的,枪是不知打过多少山鸡的。

    “我也念它呢,”我说,“我念它第一次咬我吓了我,第二次同我亲热时扑上身来又吓了我!”当真这时家中的狗也许极无聊,因为正是吃夜饭时候,人既离了家,狗同谁到夜饭桌边去闹?因此我又想起那黑狗吓了我后被远的母亲用杖挞时伏于地面不动的情形。还有比狗更可恋的许多许多东西!此后坝上的鱼,谁去钓?鱼不也会寂寞么?

    到船上我闻到了煎鱼姜辣的香味,对岸已全为一种白色薄薄的烟雾所笼罩,天上是一片青色,有月亮可以看得出了。

    吃了饭又上岸。天上月更明亮了。在月下,有傍了各帮的船尾划着小划子的人曼声叫卖猪蹄子粉条,这声音,只像他是为唱歌而唱歌,竟不像是真在那里招引主顾。在水上远处,又可听到摇橹的歌声,声极清,又极远,声非常美。

    一切光景过分的幽美,反而会使人在这光景中忧愁。我们不能不念到渐渐远去的乡下所有各样的亲爱的熟习的东西。这歌,就是载着我们年轻人离开家乡向另一个世界找寻知识希望的送别歌!歌声渐渐不同,也像我们的船下行一样,是告诉我们离家乡越来越远。我们再也不能在一个地方听长久不变的歌声了!

    我想起要看看那卖梨子的妇人这时是不是还在做生意,就说我们可以再到街上去玩玩。我们就第二次上了街。

    到卖梨子妇人的小摊旁,见这老妇人正坐在一小板凳上搓一根麻绳,腰躬着,那梨子簸里的桐油灯便照着她的头发,像一个鸟窠。

    妇人知道我们原是上街玩,就起身搬了两个小竹凳子让我们坐。

    本来是预备来同这妇人说说话的我,且想送她一点钱,到此又觉得这想头近于幼稚,我们随即又转身到河边码头了。

    上船来,同远睡在一块儿,谈到这妇人,远想起他妈,拥着薄被哭。我只能装成大人,笑他“不济事”。出门不到三百里就想家,这一去还有三千里,怎么办?一会儿,都睡着了。

    (有删改)

    文本二:

    沈从文写的是下层社会人的日常生命状况,他探寻的是关于人的最为根本意义上的爱、真、美,他的小说具备生命力。他说他的作品是建一个希腊小庙。他通过对淳朴的爱恋的风土人情的描,营造了一个特殊精神空间,这个精神空间与作者所身处的特性空间形成强烈对照,这精神空间就是“希腊小庙”,庙里供奉的是一种充实人性和神性的爱。一方面他用作品经营着希腊小庙,一方面现实却是人欲横流,红尘滚滚,这样就必然产生孤独和悲凉,他的作品又温馨又哀伤是自然而然的。我画莲喜欢画出藕、茎和花,莲花就是藕的精神之花,这朵花是艳丽的、洁净的,又艳丽和洁净得无比哀伤。

    (贾平凹《沈从文的文学》,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一、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与远由卖梨子的老妇人联想到自己的伯妈和妈妈,说明我们两个人离家远行,内心却始终牵挂着家乡的亲人,思亲情切。
      B . 文本一中几次说到“愁”,有为乡下人笨拙、诚实、有良心却贫穷落后的忧愁,也有为自己要离开自己熟习的一切而走向另一个世界的忧愁。
      C . 从“我只能装成大人,笑他不济事”来看,“我”虽然也思念家乡和亲人,但比远要坚强些,“笑他”也是为了缓和心中的悲伤。
      D . 贾平凹以自己画莲为例,说明艺术创作应该有精神追求,但精神追求与现实会有矛盾,所以他的作品所展现的内容是美丽而哀伤的。
    2. (2)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描写了十八湾码头傍晚的热闹情形以及人们的各种活动场景,绘声绘色,点面结合,描绘出一幅极具地方特色的风情图。
      B . 文中回忆了“我”与远家中的狗相处的故事,充满温情,并由狗联想到家乡其他很多可恋的东西,表现出“我”对家乡的思念。
      C . 文中写两次上街有详有略,第一次较为详细地描写了与老妇人的对话,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和回忆,第二次是为了重看老妇人;所以略写。
      D . 文本一作为一篇小说,故事性并不强,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加入了细致的景物描写,间以恰到好处的抒情与少许议论,气氛温馨而哀伤。
    3. (3) 请赏析文本一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4. (4) 文本二指出,沈从文的作品是要建一个希腊小庙,请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建一个希腊小庙”这一特点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元常,相州安阳人,其先盖长乐信都著姓。曾祖子琼,北齐右仆射。叔祖慈明,有文辞,隋为内史舍人。奉诏讨李密,为密将所缚,身数创,密厚礼之,情谓曰:“东都危蹙,我欲率四方贤豪建功业,幸公同之。”慈明曰/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囚之俄为翟让所杀。武德初,赠吏部尚书,谥壮武。

    元常举明经及第,调浚仪尉。高宗时,擢累监察御史、剑南道巡察使,兴利除害,蜀人顺赖。历尚书左丞。尝密谏帝中宫权重,宜少抑,帝虽置其计,而内然之,由是为武后所恶。元常在职脩举,识鉴澄远,帝委遇特厚。及不豫,平章百司奏事。武后擅朝,嵩阳令樊文进瑞石,后暴石朝堂示百官。元常奏石妄伪,不可以示群臣。后怒,出为陇州刺史。会天下岳牧集乾陵,后不欲元常得会,故道徙眉州刺史。剑南有光火盗,夜掠人,昼伏山谷。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面缚。贼平,转广州都督,诏便驿走官。安南酋领李嗣仙杀都护刘延祐,劫州县,诏元常讨之。率士卒航海,驰檄先示祸福,贼党多降,元常纵兵斩首恶而还。虽有功,犹以拂旨见怨,不录功。凡三徙,终不得至京师,卒为酷吏周兴所陷,追赴都,下狱死。

    元常闺门雍睦,有礼法,虽小丧不御私室。神龙中,旌其家,大署曰“忠臣之门”。天下高其节,凡民族皆愿通婚。

    从弟元淑,及后时,历清漳、浚仪、始平三县 , 佑善去恶,人称为神明。与奴仆日一食,马日一秣,所至不挈妻子,斥奉余以给贫穷。或讥其近名,元淑曰:“吾性也,不为苦。”中宗降玺书劳勉,付状史官。元淑约洁过于元常,然刚直不及也。终祠部郎中。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仕隋为内史舍人”与“且臣少仕伪朝”(《陈情表》)两句中的“仕”字含义相同。
      B . “讯平章百司奏事”与中“使孺卿逐捕”(《苏武传》)两句中的“沼”字含义不同。
      C . “小功丧不御私室”与“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两句中的“功”意思相同。
      D . “历清漳、浚仪、始平三县令”与“王使屈平为令”(《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令”意思不同。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 冯元常出身望族。他的叔祖父冯慈明正直刚烈,面对李密的优厚待遇和诱惑,痛斥李密恩将仇报,最终被李密囚禁杀害。
      B . 冯元常为人正直,敢于进谏。但也因此触怒武后,最后又遭酷吏周兴构陷,奉诏回京领罪,终被下狱害死。
      C . 冯元常有勇有谋,多次立下功劳。在眉州时,冯元常恩威并施,不费一兵一卒便平定了剑南的山贼叛乱。
      D . 冯元常忠心为国,深得皇帝器重,他去世后,唐中宗下旨旌表冯家,在其门大属“忠臣之门”,以示褒奖。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元常奏石妄伪,不可以示群臣。后怒,出为陇州刺史。
      ②与奴仆日一食,马日一秣,所至不挈妻子,斥奉余以给贫穷。
    4. (4)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概括冯元常“有功而不录”的原因。
  •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 , 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此词是陈与义在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避金兵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②午日,端午日。③戎葵,有向阳特性。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两句写词人高咏《楚辞》度过端午,表达了对屈原的念,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B . “榴花”句是对旧日的追怀,词人将“榴花”与“舞裙”做比较,回忆了自己昔日的志得意满。
      C . “无人”两句情景交融,用“满帘风”的环境烘托出词人无人了解、没有知音的悲慨心境。
      D . 整首词将叙事、说理、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语言浅近易懂,但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丰富深沉。
    2. (2) 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词人的爱国之情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陈情表》用“”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2. (2)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每月十五夜里项脊轩的环境:“”,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十分可爱。
    3. (3) 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表现自己辞官,摆脱束缚,归田途中内心的喜悦与轻松,能够感受到陶渊明“无官一身轻”的轻松。
    4. (4) 《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列举了“他植者”种树存在的种种问题,说自己只是“”而树木也就活得长久、长得很快。这颇有《老子·第六十四章》“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意味。
四、语言文字运用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味道 , 并且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人的体味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研究表明,    ①     , 而汗液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体味,与基因有关,更与生活在人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

    首先每个人的汗液多寡,主要由基因决定。与亚洲人相比,欧洲人和非洲人通常长得更高大粗犷,身上体味也更浓。为什么亚洲人的体味不那么重呢?原来,大约70%亚洲人的16号染色体上的ABCC11 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得汗腺的分泌减少。

    我们身上刚刚分泌出的汗液,    ②    。汗水中含量最多的三种成分是硫醇、类固醇和酸性物质,这三种物质本身是无色无味的,人之所以有体味,主要是汗水分泌出来后,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才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非洲人和欧洲人因为汗水分泌多,微生物“发酵”的原料就多,    ③    

    1. (1) 下列句子中的“味道”和文中加点的“味道”,含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 . 印象中,妈妈做的红烧辣子鱼味道非常鲜美,一直是我全家人的最爱。
      B . 过分退色的墙体已经没有昔日的金碧辉煌,但是墨迹斑驳更加有味道。
      C . 衣物开始沾染着他的气息,你穿过归还的时候,衣物就有了你的味道。
      D .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无间》情节曲折,越看越有味道,引来不少人追剧。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时候,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

    那不是寻常的灯。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____将一瓢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再用废棉花将它擦得亮亮的。

    灯的底座是木制的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落下小心翼翼的灯罩。我提着这盏灯,觉得自己 ____。

    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

    ,     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

    父亲说过年要让家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高高挂起的是红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是冰灯,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____;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然后    光彩照人     即便     有声有色
      B . 后来    光彩照人     尽管     绘声绘色
      C . 后来    风光无限     即便     绘声绘色
      D . 然后    风光无限     尽管     有声有色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灯的底座是木制的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将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落下小心翼翼的灯罩。
      B . 灯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
      C . 灯的底座有木制的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被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
      D . 灯的底座有木制的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将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落下小心翼翼的灯罩。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中国拥有悠久的慈善文化传统。自晚清义赈之后,传统慈善事业开始出现变。以上海为例,民国时期上海民间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因此,上海也成为____的慈善之都。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慈善事业恢复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华慈善总会和地方慈善会纷纷成立,慈善事业____。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下中国慈善事业正处于转型节点,如何____,协调慈善事业发展中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关系,如何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等,都是当代史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近代慈善义演多以赈灾义演、公益演出和爱国动员为指向,从发展脉络来看,呈现出从初级“社会救助”向高级“民族大义”提升的趋势。笔者看来,慈善事业的当代发展正由过去的“小慈善”向时代呼唤的社会“大慈善”变化。发掘中国历史上的慈善文化及其优良传统,借鉴其中的宝贵经验,定能____,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与启示。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当之无愧     扶摇直上     因势利导     从中渔利
      B . 当之无愧     蒸蒸日上     因势利导     大有裨益
      C . 名副其实     扶摇直上     顺水推舟     大有裨益
      D . 名副其实     蒸蒸日上     顺水推舟     从中渔利
    2. (2)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笔者看来,当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正由过去的“小慈善”向时代呼唤的社会“大慈善”变化。
      B . 笔者看来,慈善事业的当代发展正由过去的“小慈善”向的代呼唤的社会“大慈善”转变。
      C . 在笔者看来,当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正由过去的“小慈善”向时代呼唤的社会“大慈善”转变。 D . 在笔者看来,慈善事业的当代发展正由过去的“小慈善”向时代呼唤的社会“大慈善”变化。
五、写作(60分)
  •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②不要低估你的能力,不要高估你的毅力。

    ——知乎高赞回答

    ③刀口向内,与自己的欲望作战,与自己的散漫、好逸恶劳的天性作战!

    ——知乎高赞回答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