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市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02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4年贵州普定穿洞发布重要考古成果,该遗址出土石制品1万余件,骨角制品2500余件,是目前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出土磨制骨器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被中科院专家们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由此可知(     )
    A . 中国历史发展有赖于考古发现 B . 亚洲古文明的源头在贵州穿洞 C . 贵州原始手工艺可能高度发达 D . 进一步实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 2. 春秋时期,霸主通过制定新的会盟礼仪来规定新等级关系,但在盟约中仍反复强调“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要求列国坚持嫡长子继承制。该做法(     )
    A . 有利于巩固分封制 B . 重在传承宗法制度 C . 意在维护自身统治 D . 强调财产继承关系
  • 3. 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国家财政问题,专门下令设置上林三官进行货币改革,改革将各地铜矿收归国有,垄断铸币权,甄选优秀工匠提升铸币工艺,杜绝私铸。其结果(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提高了手工业铸造水平 C . 解决了边患问题 D . 扩大了中枢机构的权力
  • 4. 魏末,北方汉族出现了“胡化”和“鲜卑化”的趋势。如北齐奠基人高欢是一个长期使用鲜卑语并“鲜卑化”的汉人,祖珽、孙赛等汉人都因通晓鲜卑语而得到重用。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动摇了汉族的主体地位 B . 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C . 促进了阶层间双向流动 D . 加强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 5.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布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央政府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由图可知唐朝(     )

    A . 安史之乱使北方农业衰退 B . 政府高度重视南方农业发展 C . 南方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 D . 水利建设南北方的布局不均
  • 6.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自建隆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升任开封府尹。这一现象(     )
    A . 推动了文官政治形成 B . 反映了监察效能的逐步提升 C . 反映了皇权受到制约 D . 体现了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
  • 7. 宋代学者编著的儿童启蒙读物中,如朱熹《童蒙须知》等,都对儿童的“衣服冠履”“言语步趋”“读书写字”等具体行为做出了细致要求和阐述,强调儿童“语言详缓,不可高声喧哄,浮言戏笑,”“入则孝,出则悌”。据此可知,宋代学者(     )
    A . 探索儒学教育的世俗化 B . 注重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 C . 强化社会道德伦理秩序 D . 宣扬“经世济民”的思想
  • 8. 明清之际,在一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如太湖周围的三吴地区,原来虽然是粮食高产地区,但因栽种桑棉,还需从外处调进粮食。其他一些经济作物,像花生、烟草乃至甘蔗等,在其生产发展过程中,也都有类似情况。这说明当时(     )
    A . 农业精耕细作得到发展 B . 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 C . 重农抑商政策彻底瓦解 D . 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 9. 雍正四年(1726年),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在西南地区施行。后来,清政府在外藩蒙古实行盟旗制度,在青海、西藏等地却实行政教结合的治理模式。清朝的这种治理模式(     )
    A . 推动了少数民族的自我治理 B . 关注了地区发展的差异 C . 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D . 消弭了满蒙之间的矛盾
  • 10. 20世纪初,晚清政府开辟了留学做官的途径,通过考试录用政策将部分归国留学生纳入官僚体系。1905—1911年,清政府共举行七次留学毕业生考试,大量留学生通过这一途径跻身仕途。这说明(     )
    A . 科举制度具有时代局限性 B . 新旧学矛盾不可调和 C . 中国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 D . 国内新式教育的起步
  • 11.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解放区建立了很多专门性的科研机构。1947年春,晋察冀边区工业局化学研究所在阜平县平阳村成立。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农业研究机构—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这些科研机构的建立(     )
    A . 旨在保障科学研究的组织性和系统性 B . 说明了群众性科技团体发展较快 C . 顺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求 D . 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 12.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四章。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     )
    A . 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B . 表明我国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C .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 . 体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 13. 1980年,国务院转发经济联络部完成的《关于外经工作当前基本情况和今后方针任务的报告》指出,“对外援助工作,既要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发展,也要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建设”,基于此,中国对外援助总量占GDP总量开始回落到正常的比重,对外援助的目的也以促进当地发展并契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合作性议题为主。这体现了我国(     )
    A . 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 B . 开始从革命型外交转向务实型外交 C . 对外援助政策注重从国情出发 D . 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布局
  • 14. 【D项的解析与选项无关 】
    《大宪章》对于17世纪英国的意义,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是什么,而是在于它创造了什么。人们有一种思维习惯,那就是当他们意图进行改革时,如果他说那些新的东西以及似乎有理的措施只不过是简单的自古就有的真理而已,那就会容易得多,自由大宪章至少是与王权进行成功斗争的记载。据此可知,《大宪章》(     )
    A . 适当照顾了骑士和市民利益 B . 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C . 契合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D . 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 15. 1625年荷兰人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利益主体是国家,国家应该享有主权,从而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这一理念出现的原因是(     )
    A . 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B . 全球联系的加强 C . 国际治理水平的提高 D . 民族国家的发展
  • 16. 从图中可以得出(     )

    A .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区域集团化发展 B . 国际经济实力影响世界货币体系格局 C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运行具有随意性 D . 货币制度是国家经济治理的重要手段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始皇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外扩建交通路网,建成了连通秦朝各个区域的交通路网,并建立了众多邮驿,构成了便捷高效的邮驿网络。秦朝统一度量衡,规定了车同轨,建立了规范的邮驿通信制度,编制了《行书律》。并规定了朝中的垂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太仆则主要负责车马驿政。在地方,县令和郡守则共同负责交通运输事务。明朝之初,朝廷十分重视边境地区的稳定和交通状况,因此大力修建边境地区的道路,调遣人力疏通运河,极大地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的发展。中后期,明朝和蒙古的茶马开始互市,有力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郑和率领船队南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现在的索马里地区,极大的促进了明朝远洋运输能力的发展……工部都水清吏司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全国范围内的道路和水利事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典规。此外,明朝时期还形成了道路、关卡管理制度以及车马商船税务征收制度,是一套完备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

    ——摘编自孙驰《浅析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重要阶段及节点》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和明朝交通发展的共同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交通发展的原因。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绩制度是中国古代各朝对官员开展考核的制度,是古代官吏治理制度的重要内容。至唐代,官吏考绩制度趋于完善。唐代官吏考核主要侧重德行方面,所谓德即官员道德、修养、忠诚等方面情况,所谓行即官吏才干大小、履职情况、政绩情况等。明代官员考核制度更加细致详尽,考核方式包括考课与考察两种。考课就是以传统方式对守职正常的官吏进行考核政绩等,考察是以较新的方式考察官吏是否存在问题……考绩是对官员履职情况、政绩功过的考察,而发现和纠正官员存在的作风、施政等方面的问题和过错,则主要仰仗监察制度。

    ——摘编自孙玉梅《考核、监察、惩戒古代治吏三部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公共部门出现信任危机问题,社会公众对于政府是否有良好的执行力、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及产品开始产生怀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些国家的公共部门中,掀起了一股以全面质量管理和顾客满意度为理念的公务员绩效评估改革热潮。撒切尔夫人执政后,主张建立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利用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减少政府干预,节省开支减少税收,激励私人资本投资,大力削减公务员队伍的规模,并建立专门的执行局独立于各个部门,与政务官分开办公。

    ——摘编自高净《中英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考绩制度的特点。
    2. (2)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外考绩制度对现代政府官员管理的启示。
  • 19. 中外交流,有效增进了文明的互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肃靖远县北滩黄河古渡口出土了东罗马鎏金银盘,银盘内分三层雕刻不同的纹饰:外圈饰相互勾连的葡萄卷草纹,中间一圈雕刻古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十二神像,中央高浮雕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作为银盘的主题纹饰。盘底刻铭文“490金币”。这是东罗马银盘在中国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发现,出土地点是连接河西与河东地区的通道。在这里.中外宾客商旅往来频繁.络绎不绝。银盘应是西来商客或使者往返黄河古渡口时留下的遗物。

    ——摘编自于萍《丝路遗珍—从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文明>展精品看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   《宋史·食货志》记载:“(占城)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大约在唐末宋初,“占城稻”便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被引入福建种植,随后这种农作物甚至得到了宋朝最高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种植从最初的福建,推广至江淮、两浙地区,再逐渐传播到北方、岭南、湖南等地区,并且在各地又衍生出一些新品种,最后逐渐融入整个中国水稻品种系统中并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郭晔旻《经海路传入的经典外来作物—占城稻改变舌尖上的中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罗马鎏金银盘的史料类型及其史料价值。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引进占城稻的意义。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知识,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