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改革中,这种层层封受的君臣关系是很复杂的。各个大中小领主的领地仅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土地及其行政权和司法权,并没有权力干涉封臣权力的运行实施,封臣只对其直接的领主负责,形成了所谓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封君封臣带来的是中央权力的削弱,地方权力的强大。
——黄瑞玲《采邑契约等级》
材料二: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磨坊……人们穿的衣服由羊毛和大麻、亚麻制成……庄园里通常设有酒坊,农民可以去酿酒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由当地全体居民出席,依习惯法判决。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11世纪,主教们为了教育其管辖区的教士,创办了教会学校。一个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期大学逐渐形成,在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等城市出现了第一批大学。这些大学是具有合法身份的自治团体,这是它们与众不同的特征。此外,它们不像教会学校那样只有一个文科,另外还有教会法规、民事法律、医学和神学等实用课程。
——摘编自《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9世纪中叶,查理曼帝国分裂,在帝国疆域的基础上形成了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二 9﹣11世纪,教皇和皇帝(指封建君主)通常是携手合作。教皇帮助皇帝制服日耳曼的世俗封建主,而皇帝则支持教皇对付公开对抗罗马教皇权威的拜占庭对手。1073年,随着格列高利七世继位为教皇,开始了教皇权力至高无上的时期。位高权重的教皇不断干涉西欧各国世俗君主的政治事务,夺取他们的利益,由此引发了激烈的冲突与斗争。教权与王权的力量经常此消彼长,直到14世纪后,这一紧张对峙的局面才随着王权的增强与教皇势力的相对衰落而缓解。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自从基督教开始在希腊罗马世界中传播,它就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始吸收各种异质文化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希腊的,也有东方的。这种兼收并蓄和多元混合所导致的文化上的“杂交优势”,是基督教得以在罗马帝国中发展壮大并且最终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保证。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讲稿》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