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二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试卷 ...

更新时间:2024-07-23 浏览次数:1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笑(nì)  分(zhī)    时(shà)  叨(suì) B . (mèn)       菡(dàn)       慈(lín)      弄(shì) C . (yǎ)       憔(cuì)    一宿(xiǔ)         妹(zǐ) D . 浴(mú)         散(chāi)       树(sāng)       蔽(yīn)
  •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遮蔽 烂漫 墙璧 暴怒无常 B . 莲蓬 花瓣 高洁 喜出忘外 C . 祷告 决别 徘徊 翻来覆去 D . 心绪 瘫痪 攲斜 各得其所
  • 3. 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B . 翻来覆去地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哪儿了。 C . 哥哥那种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生活态度彻底惹恼了爸爸。 D . 这次活动使大家各得其所 , 所以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会有将近1亿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减贫目标。 B . 疫情期间,群众的防控意识和卫生习惯大幅增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C . 加快推行“绿色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是能否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条件。 D . 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表层含义,更要透过文字进入作品意境,体验阅读的快乐。
  • 5.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到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 . ④①②③⑥⑤ B . ③④①②⑥⑤ C . ③⑥⑤④①② D . ④③①②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

    谢道韫·雪

    [日本]下田鸥湖

    晓来簌簌扑窗鸣,一夜千山削玉成。柳絮随风翻万点,谢家小妹是才情。

    1. (1) 诗歌中的第一、二两句,“簌簌”一词写出雪的特点,“”字写出了山之高峻陡峭。
    2. (2) 请联系文言文《谢道韫传》,具体分析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练习。

    温情的小火炉

    殷雪林

    a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记忆里豫南的冬天很是寒冷, 大雪迎门、河湖结着厚厚的冰、房檐下悬吊着一两尺长的冰条, 是常见的事。那时家家生活清贫, 没有暖气, 也不烧炕, 更没有空调和其他电器驱寒, 整个冬天室内和室外几乎一样冰冷, 每到天寒地冻让人难耐的日子, 为了抵御严寒, 人们就会想些办法生火取暖。

    b 那时受条件限制, 生活稍好的家庭会购置一个生铁炭盆搁在木架上, 烧木炭来烤火取暖, 木炭没有烟, 火又旺, 关紧门窗, 即使门外大雪飘飘, 室内也会被红红的炭火烘烤得温暖如春。一般的家庭会买一个铁皮小炉, 烧蜂窝煤来取暖, 铁皮小炉美观大方, 虽没炭火提高室内温度快, 不过经济适用, 也会取得很好的驱寒效果。我家生活困难, 连铁皮小炉也买不起, 只能凑合用父亲自制的漆桶小炉取暖, 虽然看上去寒酸简陋, 但也会让贫寒的家庭一冬里暖暖和和, 充满温情和欢乐。

    c 漆桶很好找, 家具厂里有很多, 选择一个比水桶小, 高度在三四十厘米、直径二三十厘米的就可以了。因为里外残留有油漆痕迹, 铁皮上还花花搭搭, 没多大用处, 做简易煤炉很适合。要想制成蜂窝煤炉, 还得买两样东西, 一是炉胆, 二是顶上的盖盘, 土产商店都有卖, 也很便宜。父亲在严寒还没到来前就开始了煤炉的制作。[甲] 先在靠近桶底处开一个小孩儿巴掌大的口子作炉眼, 再在炉眼上方横穿五六根细钢筋条, 作为箅子; 炉胆坐在箅子上安放在桶中央, 然后再和一小摊黄泥, 将炉胆和桶的空隙处用泥巴填满, 直没到炉顶, 斜抹平, 放上合适的炉盖盘, 一个活动的“取暖器”就算大功告成。[乙]因为接下来寒冷的冬季里, 我们就可以烤火取暖了。

    d[丙]蜂窝煤早在秋天时父亲母亲就打好晾干码放在厨房里, 它们一直在等待着漆桶小炉的召唤。

    e[丁]下雪了, 天地间顷刻银装素裹, 小孩子在家里是待不住的, 纷纷跑出来堆雪人、打雪仗。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玩雪, 当玩得小手冻得通红, 像紫芽姜, 连指头也难以伸直时, 就赶紧跑回家取暖。那时母亲每次都会燃着漆桶小火炉, 赶快拉我到炉边, 还握着我的小手放在火上烤, 并帮我不停地使劲搓, 不多时, 我的手掌热乎乎, 指头也灵活如初。

    f 记得我已经上小学了, 冰天雪地的清晨, 母亲依然准时叫我起床。因为怕冷, 常常母亲喊好几遍, 我还贪恋温暖舒适的被窝, 迟迟不愿起来, 母亲就走到床边, 将我的棉袄棉裤拿过去放在漆桶小火炉上烤, 直到烤温热了, 才递给我, 我马上愉快地穿起来, 那温暖舒适的记忆至今在我心间暖融融的。

    g 冬季饭菜容易凉, 母亲经常会将小火炉提前燃着, 把饭菜放在上面, 等我们一放学, 热热乎乎的饭菜就等着我们。在烟火味的饭菜香里, 像吃火锅一样, 一家人围着漆桶小火炉, 虽然都是平平常常的饭蔬, 但只要人人能吃饱, 也就津津有味了, 欢声笑语就会漾满简陋的小屋。

    h 寒冷的冬夜, 我们最爱坐在漆桶火炉边听父亲讲故事, 父亲并没有多少学问, 他只上过两年私塾, 可是他的肚里却装有许多民间传说, 我记得他最爱讲岳飞和杨家将的故事。那时母亲忙完了家务, 坐在一旁纳着鞋底或者缝补着衣衫, 我们也写完了作业, 全家人围着红红的火炉烤火。父亲在火炉里烧着纸条点燃香烟, 过了两口烟瘾后, 就开始讲起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杨家将保家卫国的故事, 精彩的讲述, 英雄们的爱国思想, 在我的心里深深烙下印记。

    i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 父母早已去世, 漆桶小火炉也早已消失在岁月的烟尘里, 可是一到冬季, 每当坐在取暖器前, 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儿时一家人围在漆桶小火炉边烤火取暖的温馨画面, 就会回忆起关于漆桶小火炉的许多温情故事, 并深深怀念起在那清贫的年代里, 父母用他们柔弱的肩膀为我们遮风挡雨, 并尽自己最大能力给予儿女们无尽的爱的温暖时光。

    (有删改)

    1. (1)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 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每当这时, 我们兄弟姐妹就会为父亲的杰作欢欣雀跃。

      A . [甲]处 B . [乙]处 C . [丙]处 D . [丁]处
    2. (2) 文章围绕“小火炉”, 回忆往事, 传递温情。阅读全文, 根据提示, 填写下表。

      回忆往事

      传递温情

      烤冻得通红的小手

      温暖舒适, 心间暖融融的

      回忆往事

      传递温情

      津津有味, 充满欢声笑语

      听父亲讲故事

    3. (3)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玩雪, 当玩得小手冻得通红, 像紫芽姜, 连指头也难以伸直时, 就赶紧跑回家取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全家人围着红红的火炉烤火。(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 (4) 文章以《温情的小火炉》为题, 有什么作用?
    5. (5) 文章结尾的“温暖时光”指什么? 请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你对这种“温暖时光”的感悟。
三、综合性学习
  • 8. 某校七年级(1) 班正在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
    1. (1) 什么是朋友? 古人云: “同门(师) 曰朋, 同志曰友。”也就是说, 在一起读书的叫“朋”, 有共同的理想、志向和抱负的叫“友”。古人有许多表达彼此间的关系的称谓, 请你仿照示例, 根据提示填空。

      【示例】生死之交: 有着同生共死交情的朋友。

      : 交情不深, 仅见面点点头、打个招呼的朋友。

      : 不拘年龄、辈分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 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 不谋名利、不尚虚华的友谊。

    2. (2) “读中华经典让我们知晓礼仪传承中华文明, 交贤明朋友让我们相互帮助共同成长。”请你根据提示, 将这句话压缩成一条宣传标语。

      读经典知礼传承文明,

    3. (3) 下面是一份邀请王老师参与活动的邀请函, 请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 我班准备将于10 月18 日下午2 点在七年级(1) 班教室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诚邀您莅临现场, 发表拙见。

      2023 年10 月16 日

      七年级(1) 班全体同学

      ①画线句子有语病, 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 邀请函中有一处用语不恰当, 应将“ ”改为 “”。

      ③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错误, 请提出修改意见。

  • 9. (2024·眉山)  微写作。根据题目要求,将下列寓言故事改写为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燕国乡下有个少年,跑到大都市邯郸去学走路,没有把邯郸人优美的步态学会,却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全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选自《庄子·邯郸学步》)

    要求:请你以第一人称视角改写这个故事,适当发挥联想和想象,在不改变寓意的基础上增添必要的细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