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19 怀疑与学问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册 19.怀疑与学...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3 类型:同步测试
一、【练基础】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 /检学/从/病入膏 B . 重/记        身/家        说/名人 C . /送        扣/腾        虚/自菲薄 D . /携        评/湖        懒/不甘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私塾    凶险    墨守陈规 B . 虚妄        迷信        不攻自破 C . 流俗        治学        辩伪去妄 D . 视察        停滞        征据确凿
  • 3. 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1. (1) 事实和证据的(渊源 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 亲身)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2. (2) 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 根源)?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言自明 不攻自破)了。
  • 4.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变通,一条道走到黑,结果往往会很糟糕。

    ②当然,选择角度不能乱选,只有建立在科学的判断和分析基础上的角度,才具有可靠性。

    ③如果还不行,那就再换,直到找到合适的路为止。

    ④生活中,理解事物需要有多个角度。

    ⑤比如遇到困难时,这条路走不通了,那么就要换一条新的路试试。

    ⑥所以面对一些选择时就要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

    A . ④⑤③①②⑥ B . ②⑤③①④⑥ C . ④⑤②③①⑥ D . ②⑤④③①⑥
二、【练阅读】
  • 5.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提出自己的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语言精简有力,点明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B . “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C . 文章对“怀疑精神”的重要性论述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D . 文章第6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是为了证明“怀疑精神”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 6.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B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C . 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无疑是一个问号。——李四光 D .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 7. 下面这句话出自文章第6段,请简要分析这个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8. 你在学习中的哪些做法体现了“怀疑精神”?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三、【练能力】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学会有“教养”地怀疑

    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怀疑有如草木之牙,从真理之根萌生”……从小到大,我们读书做学问,常常听到教诲:要学会怀疑。

    ②怀疑,似乎是件很简单的事。拿读书来说,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在《读书》一诗中说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不慌不忙之时,读到不明处、违背常理处,自然就要留个心眼。做学问也是一样,不迷信权威,比照多方资料,严谨求证,这些方法不知被老师耳提面命了多少回,早已烂熟于心。

    ③怀疑,有时给人的感觉又很难。在互联网时代,搜索一个知识点,常会冒出好几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何止是读书做学问,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上总会爆发一场“口水战”,吸引不少人围观甚至参战。浏览热门新闻尤其是争议事件的网友评论、辩驳。除了那些永远分不清是非真假的娱乐八卦,争论内容更多是和食品安全、健康养生、伦理道德、生活理念等相关的,观点五花八门,真相扑朔迷离。

    ④这个时候,我们该怀疑什么?又该相信什么呢?

    ⑤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保持怀疑态度,似乎并不是件难事。很多年轻人更是敢于说“不”:我不喜欢,我不赞同,我不接受。但问题的另一面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你不喜欢、不赞同、不接受的,有没有可能其实就是真相呢?

    ⑥在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在家教育”的言论引起争议。原来,现在的一些家长,出于种种原因,对九年义务教育说“不”,选择让孩子在家或者将孩子送到所谓“私塾”接受教育。这一明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不适合绝大多数家庭的行为,却受到不少人的盲目追捧。这位委员从法律常识和教育规律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任何“国学”“读经”“私塾”或各类外语、才艺、武术培训机构及个人,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取代义务教育的学校。

    ⑦就是这样一个好建议,却在网络上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家长有为自己孩子选择教育方式的自由”“国内教育质量差,只能在家学”“美国就可以自由选择在家上学”……这时候,你又该相信谁呢?

    ⑧答案其实很简单,带着疑问,翻翻法律文件,看看教育书籍,问问周围师友,查查国内外真实情况,也就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⑨“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因此,我们的怀疑应该是一种有“教养”的怀疑。

    ⑩何谓有“教养”?简单理解,就是有理、有据、有责任心。如康德所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讲逻辑、有底线,是为有理;“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注意信息来源,不妄加揣测,是为有据;自由与责任一体两面,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是为有责任心。唯有如此,方可称作有“教养”地怀疑——这既是自身涵养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的这句名言,后面接着的两句同样重要:“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不明白、说不清、有疑问的可以先放一放,仔细思量后再发表意见也不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本文作者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
    2. (2) 概括文章第⑤~⑨段的论证思路。
    3. (3) 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析其作用。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做到“有教养”地怀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