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孟子曾游说于齐、魏、滕、薛、宋等国,阐述儒家的理论和政见。他到魏国,惠王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当魏惠王问他“何以利吾国”时,孟子答:“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都江堰水利系统从设计建造之初到近代时期的2200多年历程中,人类活动始终遵循“道法自然”的理念,形成了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系统,完美应用了“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
——摘编自颜文涛等《探索传统人类聚居的生态智慧——以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为例》
材料三 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请回答: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周文王、周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率,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造就》
材料三 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材料一 据统计,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渡人口不下百万……南朝境内的人口中有近六分之一为北方南下流民……侨流人口具有更强烈的经济开发要求,以便在江南重建家园……东晋南朝各代封建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都推行功课农桑,奖励耕织等政策措施,……此外南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经济的开发。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