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材料二 (建武六年)六月辛卯,诏曰:“……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建武六年十二月)癸巳,诏曰:“……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建武十三年)冬十二月甲寅,诏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
材料三
西汉时期史料记载 | 南朝时期史料记载 |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材料一 甲骨文记下了真实存在的商王室谱系,揭示出权贵与平民、奴仆的阶级结构,经济产业的管理者与手工业劳动者的等级关系等,使商代成为有出土古文字记载的信史时代。甲骨文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书体造型与行文走笔具有的书法要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以后书学的流变,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学原则和共同心理。
——摘编自宋镇豪《世界记忆名录中的甲骨文遗产》
材料二
图A 居延汉简图 | B 错金铁书刀(东汉) | 图C 旱滩坡带字纸 (东汉) |
1930 年首次发掘于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居延地区,记录了居延地区的原始屯戍活动和兴衰历史 | 书刀是汉代的文房重宝之一,常与笔砚简牍等文房用具同时出土 | 旱滩坡带字纸采用①改进后的造纸工艺制造,虽然已经残破,但纸面均匀细薄,纤维组织紧密,精致之感跃然纸上 |
材料三
李冰石像 张仲景像 祖冲之像
中华优秀人物 姓名: 时代: 事迹: 贡献: |
【华夏认同】
材料一 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不满足于担任匈奴一族的“单于”,希望效法汉高祖刘邦建立一个新的华夏式帝国,他给自己创建的政权取名“汉”。……随后少数民族建立的“赵”“燕”“秦”等华夏式政权名号的选择,体现了“五胡”对“中国”的认同。不仅如此,内迁“五胡”迅速接受、学习汉文化。史学家赵翼感慨:“(少数民族)兼文学如此,人亦何可轻量(轻视)哉!”
【文化认同】
材料二 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指不尽职的官员),拔幽滞(选拔不得志的人),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晋书·王猛载记》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革衣服之制。……诏(下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洛阳)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按次序)赐冠服(汉人服饰)。
—《魏书·高祖纪下》
【民族交融】
材料四 魏晋时期,少数民族音乐不断传入中原,有西凉乐、疏勒乐、龟兹乐、康国乐等。洛阳的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