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

更新时间:2024-10-29 浏览次数:3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 道试题,每题2 分,计24 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阅读历史书籍要关注章节标题,以把握其内容主旨。下列适合选作如图所示章节的标题的是 ( )

    目 录

    第1 节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60

    第2 节 江南地区的开发………………65

    第3 节 北方民族大交融………………69

    A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 .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D . 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 2.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段话出自苏轼的名篇,它描述了 (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3. 下表是魏、蜀、吴三国统治者各自在治理国家方面作出的主要贡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其共同作用是 ( )

    政权名称

    主要内容

    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

    开发江东,发展了海外贸易

    蜀汉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A . 促进农业恢复 B . 加强了对外交往 C . 推动文化发展 D . 巩固了局部统一
  • 4.  某历史论文中写道:“(这场内乱)爆发在晋惠帝司马衷‘执政’期间……司马家族的王爷们前赴后继,不惜以最狠的手段骨肉相残。他们在洛阳城里打得头破血流,西晋王朝也变得奄奄一息。”该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 )
    A . 《分封同姓诸王的原因》 B . 《八王之乱:内讧没有赢家》 C .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 D . 《十六国与前秦的建立》
  • 5. 4 世纪时,大量汉族人口南迁,但其原先居住的中原地区人口仍增加了两倍有余。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 . 北方各族的内迁 B . 北魏孝文帝推行了汉化政策 C . 南方的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D . 西晋对内迁各族施行仁政
  • 6.  下面两幅魏晋墓砖画发现于甘肃嘉峪关,它们反映了魏晋以来北方内迁各族( )

                 

    牧马图                                                 耕牛图

    A . 生活习俗的转变 B . 思想观念的转变 C . 饮食爱好的转变 D . 生产方式的转变
  • 7.  观察下面的政权更替示意图,与①处政权相匹配的选项是( )

    A . 229 年—孙权—建业 B . 266 年—司马炎—洛阳 C . 317 年—司马睿—建康 D . 420 年—刘裕(宋武帝)—建康
  • 8.  《宋书》中记载:“三十年间……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这体现了南朝时期宋朝 ( )
    A . 经济繁荣 B . 政治腐败 C . 文化落后 D . 社会动荡
  • 9.  河南洛阳市区以北至邙山一带,分布着许多北魏墓葬,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元宏墓、元恪墓、元义墓和元邵墓等。从这些墓主人所处的朝代、姓氏及墓葬位置来判断,他们的身份是( )
    A . 汉族大臣 B . 匈奴贵族 C . 大月氏首领 D . 鲜卑族皇室、贵族
  • 10. 下列政权中属于曾统一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有(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1.  “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成果的是 ( )
    A . 顾恺之 B . 祖冲之 C . 张仲景 D . 王羲之
  • 12.  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以下史料中可信度较高的是 ( )
    A . 电视纪录片《三国的世界》 B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C . 赤壁之战战场遗址 D . 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非选择题(共3 道试题,计36 分)
  • 13.  经济的发展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材料二 (建武六年)六月辛卯,诏曰:“……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建武六年十二月)癸巳,诏曰:“……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建武十三年)冬十二月甲寅,诏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

    材料三

    西汉时期史料记载

    南朝时期史料记载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1. (1)  材料一中的“与民休息”指西汉时期推行的什么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言文景,美矣”局面出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光武帝重视民生所采取的措施。 这一系列措施有何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简析江南地区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 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记下了真实存在的商王室谱系,揭示出权贵与平民、奴仆的阶级结构,经济产业的管理者与手工业劳动者的等级关系等,使商代成为有出土古文字记载的信史时代。甲骨文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书体造型与行文走笔具有的书法要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以后书学的流变,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学原则和共同心理。

    ——摘编自宋镇豪《世界记忆名录中的甲骨文遗产》

    材料二

    图A 居延汉简图

    B 错金铁书刀(东汉)

    图C 旱滩坡带字纸 (东汉)

    1930 年首次发掘于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居延地区,记录了居延地区的原始屯戍活动和兴衰历史

    书刀是汉代的文房重宝之一,常与笔砚简牍等文房用具同时出土

    旱滩坡带字纸采用①改进后的造纸工艺制造,虽然已经残破,但纸面均匀细薄,纤维组织紧密,精致之感跃然纸上

    材料三

                                 

    李冰石像           张仲景像             祖冲之像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图A,推测图B 在当时的用途是什么。材料二中①处的人物是谁?结合历史或现实,说说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3. (3)  某班正在策划中华优秀人物事迹展,该班同学为此设计了如材料三第四幅图的宣传名片。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历史人物,将宣传名片的内容填写完整。

      中华优秀人物

      姓名:

      时代:

      事迹:

      贡献:

  • 15.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某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华夏认同】

    材料一 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不满足于担任匈奴一族的“单于”,希望效法汉高祖刘邦建立一个新的华夏式帝国,他给自己创建的政权取名“汉”。……随后少数民族建立的“赵”“燕”“秦”等华夏式政权名号的选择,体现了“五胡”对“中国”的认同。不仅如此,内迁“五胡”迅速接受、学习汉文化。史学家赵翼感慨:“(少数民族)兼文学如此,人亦何可轻量(轻视)哉!”

    【文化认同】

    材料二 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指不尽职的官员),拔幽滞(选拔不得志的人),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晋书·王猛载记》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革衣服之制。……诏(下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洛阳)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按次序)赐冠服(汉人服饰)。

    —《魏书·高祖纪下》

    【民族交融】

    材料四 魏晋时期,少数民族音乐不断传入中原,有西凉乐、疏勒乐、龟兹乐、康国乐等。洛阳的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1. (1) 请列举两个“五胡”中的民族。结合材料一,匈奴人刘渊给自己创建的政权取名“汉”,说明了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概括王猛在前秦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改革的目的。
    4. (4) 根据材料四,说一说民族交融对汉族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促进民族交融的因素有哪些。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