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动荡不安 |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
农业继续发展 |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
各国进行变法 |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
①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役使大量的农民去修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墓等等;
③残酷的刑罚有车裂法、诛连法等等;
④秦二世恣意挥霍,四处巡游。
材料或史实 | 论述 | |
A |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
B | 秦蜀郡太守李冰设计建造的都江堰,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 彻底解决了关中平原的水患问题 |
C | 曹操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反映了三国时代战乱频繁 |
D | 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 维持了南方稳定,使北方重新陷入混乱 |
①《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②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领先世界近千年
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④蔡伦改进造纸术对世界文化做出贡献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经济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上,垦田面积日益增多,耕作技术有很大改进,牛耕已经普遍推行,粪肥也在推广,单位面积产量增加,麦、菽等北方作物开始在江南种植。……其次表现在手工业,冶铁技术也有显著进步,创杂炼生霂法……养蚕缫丝技术大见提高。……由于江南河流纵横,为适应经济、军事的需要,造船业特别兴旺。……其他如烧瓷、造纸、漆器等也都具有很高的水平。经济的发展促进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建康之外,又有成都、江陵、京口、襄阳、寿阳、番禺等地,也都是有名的商业城市。
材料一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为了防止再次分裂,……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中实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材料四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外交流】
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人口迁移】
材料三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置衣天下。
——《宋书》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材料一1975年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图1),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秦国商鞅量(图2)是秦统一后官定标准升量。
材料二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 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 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卢菡著《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
材料三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 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 盛,人物殷阜。”
——摘自《洛阳迦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