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时作业

更新时间:2024-11-15 浏览次数:8 类型:同步测试
一、练基础
  • 1. 写出下列事件的影响。
    1. (1) 七七事变的影响:
    2. (2)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3. (3) 淞沪会战的影响:
  • 2. 北京有些街道是以著名抗日将领的姓名命名的,今天这些英烈的名字早已融入了北京街巷的历史文化中。七七事变爆发后,他们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壮烈殉国。他们是 (____)
    A . 赵登禹、佟麟阁 B . 赵登禹、 左权 C . 左权、姚子青 D . 姚子青、佟麟阁
  • 3. 下列哪些现象均表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了(____)

     ①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 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 ③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④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4. 1937年11月28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的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报道所描述的战役的意义在于(____)
    A .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局部阶段 B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 .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 5. 下图所示纪念碑是为纪念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它位于(____)

    A . 沈阳 B . 重庆 C . 北平 D . 南京
二、练能力
  • 6.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一变化表明(____)
    A . 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已取代阶级矛盾 B . 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拉开了序幕 C . 阶级矛盾缓和,国共实现全方位合作 D . 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 7. 下框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后,中国国内形势出现的重大变化是(____)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A .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B . 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C . 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D .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 8. 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直接证据的是(____)

    ①1995年拍摄的电影《南京1937》 ②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的时长达105分钟的南京大屠杀影像 ③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约翰·拉贝在1937年详细记录日军杀人暴行的日记 ④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夏淑琴控诉日军暴行的材料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三、练素养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起“卢沟桥”,老人浑浊的眼中立刻闪烁着泪花,深邃的目光将我们带入他记忆中的1937年7月7日。那天夜里……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内搜查,并鸣枪示威。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入城。日军即于当夜炮击宛平城……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抡起大刀向侵华日军冲杀而去。

      材料二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1937年9月22日向全国公开发表了共产党于7月15日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材料三 2019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突出了和平主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具有世界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历史教科书”,将向世人和所有来者表明“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1. (1) 材料一出自《我在卢沟桥保家卫国的日子》,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沟桥事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 (2) 材料一中“一名士兵失踪”是事实吗?为什么?请写出第二十九军牺牲的将士中的两位代表人物。他们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 (3) 材料二中所说的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4. (4) 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何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