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时作...

更新时间:2024-10-22 浏览次数:1 类型:同步测试
一、练基础
  • 1. 遵义会议的意义:开始确立以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挽救了,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的转折点。
  • 2. 世界上最伟大的壮举,莫过于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下图是位于江西于都的“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的纪念碑,记载着这一段历史的开始。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目的是(____) 

    A . 实现红军的战略转移 B .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C . 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 . 摆脱“左”的错误路线
  • 3. 某校八年级(2)班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随机出现的关键信息,判断出其反映的相应历史事件。下面是小红同学抽取到的一组关键信息,据此判断,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

    A . 湘江战役 B . 遵义会议 C . 四渡赤水 D . 会宁会师
  • 4. 长征途中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军事行动是(____)
    A . 血战湘江 B . 四渡赤水 C . 渡过金沙江 D . 飞夺泸定桥
  • 5. “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材料强调的是(____)
    A . 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 . 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C . 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 . 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二、练能力
  • 6. 近代,上海《申报》曾登载过一则新闻:“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这则新闻可以间接印证(____)
    A . 北伐胜利进军,成功消灭北洋军阀 B . 井冈山会师,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C . 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D . 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 7. 刘伯承回忆说:“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我军“获得了新的生命”是因为遵义会议(____)
    A . 通过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议 B . 决定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C .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D .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三、练素养
  • 8. “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以上歌词选自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它反映的事件的背景是(____)
    A . 大革命的失败 B .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损失严重 C . 秋收起义受到挫折 D .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 9. 长征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它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被迫长征】

    材料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征途纪要】

    材料二

    【历史感悟】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目的。
    2. (2) 图一所示是哪一次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地位?图二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一军事斗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能够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
    4. (4) 以上材料折射出长征精神的哪些内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