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

更新时间:2024-10-22 浏览次数: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材料中所述秦朝加强统治的措施是(  )
    A . 统一文字 B . 统一度量衡 C . 焚书坑儒 D . 确立郡县制
  • 2. 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面两幅地图,其中说法有误的是(  )

    A . 两朝均采取措施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 B . 汉承秦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度 C . 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袭扰 D . 西汉疆域在秦朝的基础上有所拓展
  • 3. 六合诸侯一统天下后,秦始皇认识到欲变文化,必须统一文字,而统一文字自然要从娃娃抓起。于是下令李斯、赵高、胡毋敬三人共同使用一种书体分别编写一篇启蒙教材。李斯的作品《仓颉篇》应运而生。《仓颉篇》最早使用的书体应是(   )
    A . 大篆 B . 小篆 C . 隶书 D . 楷书
  • 4. 如图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

    A . 军事强盛 B . 文化繁荣 C . 巩固统一 D . 政权分立
  • 5. 如表分别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措施(部分)。其共同点是(  )

    秦始皇

    汉武帝

    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

    A . 加强国家对思想文化的管理 B . 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C .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 D . 便利了各地交通往来
  • 6. 公元前158年,文帝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所有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他还废除限制物品流通的关卡制度,以至于“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由此可知,汉文帝(   )
    A . 提倡以农为本 B . 重视“以德化民” C . 提倡勤俭治国 D . 重视各行各业发展
  • 7. 南朝史学家范晔所著《后汉书》在体例上承袭了《史记》,但有所创新。比方说,《后汉书》将皇后列入本纪。这一创新主要反映了东汉时期的(   )
    A . 州郡割据 B . 外戚专权 C . 宦官专权 D . 太后当政
  • 8. 史学家钱穆是说:“严格说来,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有正式统一的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他评价的是秦朝的(  )
    A . 郡县制度 B . 监察制度 C . 皇帝制度 D . 焚书坑儒
  • 9.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许多原先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逐渐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多元统一体。材料认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主要得益于( )
    A . 中央集权制度的连续不断 B . 多民族的交融与统一 C . 历代政府合宜的民族政策 D . 复杂地理环境的影响
  • 10. 如表为西汉淄川国诸王世系表,第二代以后,王国控制的领地越来越少,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世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第八代

    诸侯王名

    刘贇

    刘志

    刘建

    刘逍

    刘终古

    刘尚

    刘横

    刘交

    王国领地

    28县

    28县

    11县

    11县

    7县

    7县

    3县

    3县

    A . 分封制的确立 B . “推恩令”的实施 C . 郡县制的推广 D . 刺史制度的完善
  • 11. 如图是矗立在成都驷马桥的汉武帝时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乘坐驷马安车的现代浮雕,驷马安车是秦汉时期卿、侯、王等高官才可以乘坐的马车。其滑盖饰顶,并配四匹同色马。汉初,驷马安车几乎没有,武帝时司马相如能乘坐驷马安车在于西汉初年(  )

    A . “推恩令”的实施 B . 休养生息的推行 C . 全国道路的贯通 D . 北击匈奴的胜利
  • 12.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两大集团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战争,最终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立汉朝而告终,这场战争的实质是( )
    A . 诸侯争霸 B . 兼并战争 C . 农民起义 D . 争夺帝位
  • 13. 佛教传入中国后,相关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大量涌现,龙门石窟、敦煌壁画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这说明佛教的传入( )
    A . 附会中国本土的文化 B . 迎合了民众的道德观念 C . 推动哲学思想的发展 D . 丰富了艺术内容和形式
  • 14. 《论语•为政》中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句子。下列统治者采取的治国措施最符合材料中思想的是(  )
    A . 商鞅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B . 汉文帝重视以德化民 C . 明太祖提倡尊孔读经 D . 康熙帝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 15. 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如图是“西汉的建立与巩固”思维导图,应在①②处填入( )

    A . 兼爱非攻、尊崇儒术 B . 无为而治、尊崇儒术 C . 封邦建国、为政以德 D . 无为而治、实行“推恩”
  • 16. 班固在《汉书》中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为此,秦始皇为加强对地方管理,开始实行(  )
    A . 分封制 B . 世袭制 C . 推恩令 D . 郡县制
  • 17. 如图中一位帝王骑着高头大马,身后一干侍从僚属。帝王的对面,持笏板跪拜者就是那名“凿空”西域、为国分忧的郎官。下列对该事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 光武帝决定招募使者“凿空” B .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 . 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往来 D . 班超父子克服困难开辟此道路
  • 18. 如表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

    交通上:统一车轨、修驰道

    A . 交通事业的发展 B . 统治疆域的拓展 C . 巩固统一的措施 D . 王国问题的解决
  • 19. 小明看完某历史书后制作了如下知识线索图。据此判断,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  )

    光武中兴→政治腐朽,社会混乱→黄巾起义

    A . 秦朝灭亡 B . 楚汉之争 C . 西汉兴衰 D . 东汉兴衰
  • 20. 两汉时期,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开通道路)”的勇气,班超“投笔从戎”的追求,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事迹都蕴含着(  )
    A . 以儒治国的思想 B . 家国天下的情怀 C . 统一中国的宏愿 D . 无为而治的理念
二、综合题
  • 21. “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巩固篇】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边疆治理篇】

    材料三: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材料四: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良种马、香料、玻璃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西汉时期在秦疆域基础上,向西有了巨大拓展,西汉政府是怎样对这一地区加强管辖的?
    4. (4)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四中所指的“这条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变革是一种应变能力,更是一种世界潮流。

    【地方治理之变革】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摘自司马迁《史记》

    【经济措施之变革】

    材料二 汉初,私人铸币还没有禁绝,盐铁经营权也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他们不关心国事,肆意哄抬物价。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民族关系之变革】

    材料一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丝绸之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还有来自其他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如瓷器、香料、玉石、铁器、玻璃、橄榄油、金银条等。这些商品的交换不仅大大丰富了沿路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还刺激了各地的物种和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和摩尼教等吸引着沿途民众,并不断向各处扩散。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在地方上采取的治理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解决经济难题而采取的变革措施及其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一,简述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之间的关系,并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