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

更新时间:2024-10-29 浏览次数:3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 1.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李鸿章的下列活动与该评价无关的是( )
    A . 创办轮船招商局 B . 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 C .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D . 设翻译馆翻译刊行西方书籍
  • 2. “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他们”的历史功绩是(    )
    A . 创办近代工业 B . 黄海海战壮烈殉国 C . 矢志为变法献身 D . 兴办大生纱厂
  • 3.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李鸿章的下列活动与该评价无关的是( )
    A . 创办轮船招商局 B . 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 C .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D . 设翻译馆,大量翻译刊行西方书籍
  • 4. 洋务派主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他们主张改变( )
    A . 清政府的统治地位 B .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C . 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上的落后状态 D . 与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 5. 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以下属于“超越”的表现是( )
    A . 学习先进科技 B . 涉及制度改革 C . 增强海军实力 D . 开办近代教育
  • 6. 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以下可以证明该观点的史实有(    )

    ①引入机器兴办工厂    ②成立临时参议院
    ③组建新式军队    ④开设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这“战败”是指(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
  • 8.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巨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在这里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有效历史信息有(  )

    ①海战战况的激烈  ②清廷派人议和  ③台湾被迫割让  ④维新运动兴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以下选项时序不正确的是( )
    A .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门户开放”照会 B .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割占台湾 C . 《马关条约》签订公车上书 D .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义和团兴起
  • 10. 晚清人士谢缵泰在甲午战败后绘制了《时局图》警示国人,并题字曰:“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反映出甲午战败后( )

    A . 民族危机因瓜分狂潮而空前严重 B . 沙俄侵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 C . 谢缵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 . 日本在中国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 11. (2024八上·广州月考) 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这一重大变局导致了( )

    ①谋求制度变革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②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2. 《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 .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 . 增辟通商口岸
  • 13.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①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

    ②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③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④戊戌变法主张仿效日本和西方的成熟模式,改革政治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4. 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 . 签订《马关条约》一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B . 严复创办《国闻报》一一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C . 戊戌政变一一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D . 戊戌变法一一在思想文化上产生广泛影响
  • 15. 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
    A . 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 B . 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 . 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 . 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 16. “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里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
    A . 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B .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 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 . 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 17.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 .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 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 . 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 18. “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
    A . 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B . 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C . 八国联军侵华—五四运动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
  • 19. “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0. 某历史兴趣小组编排了一幕反映1900年的历史课本剧,下列剧情片段符合史实的有(  )

    ①签订《辛丑条约》

    ②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③清军拆毁大沽炮台

    ④义和团在廊坊一带狙击八国联军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21. 1903年,北京某茶馆中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你认为四人中谁说的不符合史实( )
    A . 张三说他在日本人开的工厂中做工 B . 李四说他曾在菜市口见到处决义和团 C . 老赵说他现在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D . 孙某说他去山海关时见到许多外国兵
  • 22.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气和好斗精神,无论欧美日本各国,都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1/4,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时任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也有类似看法。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
    A . 义和团运动使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B . 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C . 列强已经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 D . 列强需要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 23. “北地终招八国并,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4.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开创了用条约的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

    ③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④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 25.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典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的思想主张以及主要实践活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说明洋务派、维新派近代化探索的不同侧重点。
    3. (3) 材料三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试从目的和影响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民族复兴。
  • 26.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材料三

    材料四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 (1)  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指的是哪一个事件?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条约里?这些条件对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在这场战争前后攫取好处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3. (3)  指出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有哪些?(两例即可)根据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之间的关系。
    4. (4)  材料四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5. (5)  通过阅读以上材料和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感想?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 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是什么?此次变法运动有哪些相关措施可以体现这方面的作用?请列举一点。
    4. (4) 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给我们在近代救亡图存的道路选择方面说明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及文祥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么,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材料二:康有为生卒年谱(部分)

    时间

    史实

    1888年9月

    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

    1891年

    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

    1891年

    撰写多年的《孔子改制考》完稿,该书借“素王改制说”把孔子描述成“托古改制”的改革家

    1895年

    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8年

    撰写了两部有关明治维新史的专著,对明治维新的史实进行不少改动和捏造,借以适合中国当时变法改制的需要

    1898年4月

    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

    1. (1) 材料一是对哪一重要历史事件的评价?主要观点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通过怎样的方式推动变法运动不断发展?
    3. (3) 上述材料中我国近代历史人物的探索活动有何共同作用?
  • 29.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抗争的历史,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帷幕落下没多久,中国又掀起了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风暴——义和团运动。英国人赫德评价道:“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 (1) 以上三幅图片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分别与哪三次侵华战争相关?
    2. (2) 请分别说出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3. (3) 材料二中的挽联是为了悼念谁写的?
    4. (4) 材料三中“这场农民起义”指什么运动?根据材料四概述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