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

更新时间:2024-11-15 浏览次数: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表格里)
  • 1. (2023七上·徐闻期末) 学了历史我们知道人类是从古猿演化而来的,可今天仍然有很多猿类,它们为什么不能演化成人呢?人和猿的最大区别在哪?(    )
    A . 直立行走 B . 学会用火 C . 集体生活 D . 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 2. (2023七上·徐闻期末) 人类总是在不断与自然适应的过程中发展前行,“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大自然的规则。在下列生活技术中,明显地增强了人们的生存能力的是(    )
    A . 制造工具 B . 使用火 C . 缝制衣服 D . 种植作物
  • 3. (2023七上·徐闻期末)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原始居民河姆渡人文化特征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 4. (2024七下·衡阳开学考)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生活在长江流域 B . 过着定居生活 C .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 . 会制造陶器
  • 5. (2023七上·徐闻期末) 下列关于联盟首领禅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 舜→禹→启 B . 尧→舜→禹 C . 尧→禹→舜 D . 舜→禹→尧
  • 6. (2023七上·安乡县期中)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 .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 .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 .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 .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 7. (2023七上·麻阳期中) 西周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西周冶铜业落后 B . 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C . 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D .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8. (2024七下·衡阳开学考) 商朝盛行占卜。商人占卜时,先将龟甲或兽骨刮削整治,然后在背面钻孔凿槽,用火灼烧,卜者根据正面出现裂纹的密度、方向判断吉凶行止。占卜完毕,将经过概括地写成卜辞,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备查。以上情形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青铜器 B . 甲骨文 C . 造纸术 D . 印刷术
  • 9. (2023七上·桑植期中)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夏商周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周确立分封制                       ②商朝用甲骨文记事

    ③夏朝的建立                           ④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④①②③ D . ②①③④
  • 10. 在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战乱纷争、经济发展、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主要特征。其中关于经济发展的原因,最为基础的是( )
    A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 B . 各诸侯国竞相进行改革 C . 战争中获得土地和人口 D . 各学派先进思想的传播
  • 11. (2023七上·徐闻期末) 历史课上,李同学学习了“韩赵魏分晋”“长平之战”“地主阶级兴起”等,这些史实所处时代的主要特征表述最准确的是
    A . 文明起源 B . 国家建立 C . 社会变革 D . 皇权加强
  • 12. 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A . 变法违背民意 B . 变法深入贯彻 C . 变法遇到阻力 D . 变法宣告失败
  • 13. (2023七上·揭西月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 . 因材施教 B . 温故知新 C . 有教无类 D . 仁者爱人
  • 14. (2024九下·安源模拟) 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 .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 . 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 . 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15. (2023七上·东莞期末) 汉武帝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开展均输平准等经济措施的直接影响是(     )
    A . 控制经济命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 为北击匈奴奠定物质基础 C . 稳定社会,巩固秦王朝的封建统治 D . 加强中央集权,禁锢思想
  • 16. (2023七上·徐闻期末)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 . 阿房宫遗址 B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C . 孟姜女的传说 D . 小说《大秦帝国》
  • 17. (2023七上·徐闻期末) 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历史上,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
    A . 公元3世纪初 B . 公元前2世纪初 C . 公元前2世纪末 D . 公元前3世纪末
  • 18. (2023七上·徐闻期末) 如下图是魏晋时期的墓砖画,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民族交融 B . 江南开发 C . 中外交往 D . 政权分立
  • 19. (2023七上·徐闻期末) 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崇儒术”。两位帝王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       )
    A . 推进政治经济改革 B . 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C . 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D . 杜绝官员贪污腐败
  • 20. (2023七上·徐闻期末)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眛的陵墓,出土了大量的丝织衣物和车马帷帐,其精美程度可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丝织物一争高下。这一考古发现可直接印证(       )
    A .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时期 B . 汉武帝采取经济措施巩固大一统 C . 汉代岭南地区丝织技术的进步 D . 丝绸成为南越王国民众主要衣料
  • 21. (2023七上·徐闻期末) 从人类文明社会开始,书写材料就成为人类交流思想、传播文明的载体。其中,解决了笨重、品贵、脆弱等缺陷的书写材料是(     )
    A . 甲骨 B . 纸张 C . 竹木 D . 简启
  • 22. (2023七上·徐闻期末)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伟业,到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对上述说法,解读正确的是汉武帝时(     )
    A .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B . 消除了诸侯国对朝廷的威胁 C . 造就了全民族的政治文化认同 D . 结束了西汉末年长期的混战
  • 23. (2023七上·揭西月考)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下列有关曹操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
    A . 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 B . 实行屯田制等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 C . 采用声东击西等战术偷袭袁军 D . 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其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 24. (2023七上·徐闻期末) 三国时期,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     )
    A . 北方地区的开发 B . 东南地区的开发 C . 西南地区的开发 D . 东北地区的开发
  • 25. (2023七上·徐闻期末)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 . 南方经济发达 C . 北方战乱频繁 D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 26. (2023七上·徐闻期末) 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

    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②“苏湖熟,天下足”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 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A . ①②④ B . ①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④
  • 27. (2023七上·徐闻期末) 下列关于东晋统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夺取东晋皇位的是文官 B . 北伐未能收复中原 C . 420年灭亡 D . 依靠王导为首的大贵族建立政权
  • 28. (2023七上·徐闻期末) “确立县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以上材料叙述的是(   )
    A . 商鞅变法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B .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 C . 西周分封制和孝文帝改革 D .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
  • 29. (2023七上·徐闻期末) 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富”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A . 北魏迁都洛阳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B . 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C . 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发展 D . 士族在中原得到发展
  • 30. (2024七下·衡阳开学考) 圆周率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的节日,时间被定在3月14日。通常是在下午1时59分庆祝,有时甚至精确到26秒,以象征圆周率的近似值3.1415926。圆周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东汉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最早记述了圆周率 B . 蔡伦改进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C . 司马迁《史记》中最早记载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第7位的值 D . 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比欧洲早近1000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3七上·徐闻期末) 随着历史发展,“大一统”的内涵逐渐丰富,“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惨烈的杀伐,造成大量财富的耗费以及生产建设的摧毁,贡赋徭役的负担,又全集聚在列国人民的肩上。从祸乱中,百姓逐渐获致一个历史教训,体会到唯有一个统一和平的大帝国,才能脱离终年分裂攻占的苦痛。

    ——邹纪万《秦汉史》

    材料二

    方升外侧铸有铭文记载秦孝公十八年齐国率领卿大夫来秦访问。这年冬天,大良造(秦国官职)规定十六寸又五分之一寸为一升。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材料四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至辛亥革命的2132年间,虽然历朝兴替时往往有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动乱和割据,但相对稳定的地区性政权的存在只有三国时期(计46年)、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计272年)…(动乱和割据时期)总计523年只占整个历史进程的245%其余则都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王朝在汉文化的主要区域有效地行使着政权

    ——摘编自王子今《权力的黑光中国封建政治迷信批判》

    请回答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生活在当时的老百姓最急切的愿望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方升”的出现与哪场改革中的哪一措施直接相关?谈谈这场改革对推动“大一统”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汉代“大一统”思想包含哪些内涵?
    4. (4) 根据材料四,归纳中国“2132年间”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特点的认识。
  • 32. (2023七上·徐闻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译文:京城(国库)中的钱币堆积有百万万之多,串钱的绳子朽烂,钱币散落不可计数:国家粮库中的粮食因为不断地存入新的粮食,而没有多余的地方,只好把新粮放到陈粮的上面,都满溢到粮仓的外面,直到粮食腐烂而无法使用。)

    材料二   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于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

    材料四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材料五   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坦普尔《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

    请回答问题: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阐述的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分封的一些诸侯王后来对中央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一威胁?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道路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4. (4) 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百家争鸣的评价。
    5. (5) 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改变了世界”的中国发明有哪些?
  • 33. (2023七上·徐闻期末) 魏晋南北朝在大分裂中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阅读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改革谋发展】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科技新高度】

    材料二   《齐民要术》全书10卷92篇,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等,包括:耕种、收谷、蔬菜种植、果树栽培、畜禽、养鱼、酿造等,还记录了热带、亚热带植物100余种,野生可食植物60 余种。

    【文化新气象】

    材料三

    请回答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孝文帝将都城迁到哪里?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中《齐民要术》的内容,分析贾思勰写这部书的目的。他的身上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什么精神?
    3. (3) 材料三中《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他流传下来的另一部作品是什么?龙门石窟和其他石窟的开凿都和统治阶级宣扬的哪一宗教有关?
    4. (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一系列新变化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