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中考真题】江苏省南通市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4-08-23 浏览次数:6 类型:中考真卷
一、第Ⅰ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第1至15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第16至30题为历史试题。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 1. 秦朝在地方彻底废除了“封诸侯,建藩卫”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郡县制度,郡县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命和考核。秦朝推行这一制度意在(    )
    A . 强化经济管理 B . 实行思想控制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防止外戚专权
  • 2. 《魏书》记载,大臣高闾认为夏商周三代疆域不大,实行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祭告天地的仪式),劝孝文帝也举行封禅大典。孝文帝却认为南方荆州和扬州尚未归顺,不欲封禅。由此可见,孝文帝(    )
    A . 学习汉族政治制度 B . 推动北方人口南迁 C . 打击藩镇割据势力 D . 胸怀国家统一大志
  • 3. 图1和图2分别是三国时期和唐朝生产工具。这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

    图1 图2

    A . 利用运河发展经济 B . 学习北方畜牧经验 C . 重视农田水利灌溉 D . 善于推广犁耕技术
  • 4. 隋唐时期大书法家共15位,其中南方占11位,并集中分布在今天的江苏、浙江两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江南地区得到了持续开发 B . 科举制度培养了大量人才 C . 书法开始成为专门的艺术 D . 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频繁
  • 5. 1920年春,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与李大钊等人多次座谈,向他们介绍十月革命,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轮廓”。这反映(    )
    A . 新文化运动的逐步兴起 B . 中共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 .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 6.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秋收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从《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到《黄河大合唱》的传唱。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 .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 C .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D . 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 7. 据南通籍老战士陈雪章回忆,因土改翻身,他的父亲积极响应党和政府保家卫国的号召,送其参军。接着,他到达接近战争前沿的辽宁安东参加训练。他将参与的“战争”是(    )
    A . 百团大战 B . 淮海战役 C . 渡江战役 D . 抗美援朝
  • 8. 下图是1954年出版宣传画。该作品旨在体现(    )

    A . 土地革命取得巨大的成就 B . 青年投身国家建设的志向 C .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D . 包产到户激发农民的热情
  • 9. “邓小平著作发行量巨大,经济学著作、教材热销,国外科学著作大受欢迎。这些畅销书出版传播呈现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景象。”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 1949年~1956年 B . 1957年~1966年 C . 1966年~1976年 D . 1982年~1989年
  • 10. 下表是2002年和2012年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相关统计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项目

    2002年

    2012年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6300元

    16674元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22.8平方米

    32.9平方米

    国内旅游人次

    8.8亿人次

    29.6亿人次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B . 新发展理念的贯彻 C .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D . 现代化强国的建成
  • 11. 早在罗马共和国末年,中国就有大宗丝绸运往罗马,执政官凯撒曾向罗马人展示了一大批丝绸织物。此时中华文明的发展正处于(    )
    A . 汉朝 B . 西晋 C . 隋朝 D . 唐朝
  • 12. 1793年,雅各宾派发出动员令之后,全国就很快征召了120万军队,比最显赫的路易十四时代的军队还多五倍,新的军队奔赴救国的前线。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英国“光荣革命” B . 法国大革命 C . 美国独立战争 D . 凡尔登战役
  • 13. 1873年12月,英国伦敦的持续大雾使人们感到呼吸艰难,有强烈的窒息感,周平均死亡人数比正常死亡人数多出了700人。引发伦敦大雾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B . 垄断组织的产生 C . 汽车流水线的出现 D . 贫富分化的加剧
  • 14. 有学者认为,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在于双方误解了对方外交政策的目标。国际局势的两极对立与国内的压力,使美苏之间的误解不断加深,并进一步导致了两国的过度反应。以下最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
    A .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 . 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C .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D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15. 20世纪90年代以后,欧盟国家的信息化水平较高。新加坡、韩国等也起步较早,制定了自己的信息化方案。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材料反映(    )
    A . 近代自然科学得到广泛运用 B . 苏联模式的推广 C . 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 D . “新经济”的扩展
二、第Ⅱ卷共4小题,第31、32题为历史试题,第33、34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请按要求写在答题卡上。
  • 16. 20世纪30年代,史学家围绕历史上英雄人物撰写著作,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青七次出击匈奴,斩首五万余级,收黄河以南土地置朔方郡,这样功劳不算小罢!张骞冒万死为朝廷效力,西到波斯,南通印度,从此中国与西方、西南方各民族开始接触。考察张骞成就大功的原因,只要看他被匈奴拘留十多年,逃脱虎口后却依然向西奔去。谁及得他,谁就能做他的事业!

    ——摘编自范文澜《大丈夫》(1936年)

    材料二  在当前的民族危机之下,我们需要的是正在受教育的爱国青年,复兴民族的责任在他们身上。我们希望因为《大丈夫》这本书的出现,刺激出版界,多编印同性质的书,普及历史知识,助力国人建立功业,以适应时代要求。

    ——摘编自《读书》(1937年第1卷第1期)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位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并概括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可贵品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史学家撰写英雄人物的时代背景,概括《大丈夫》等著作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 17. 下列材料摘自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世界简史》第十章的目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    6.苏维埃创造奇迹

    2.社会主义的兴起    7.开天辟地慨而慷

    3.分赃的巴黎和会    8.法西斯主义兴起

    4.民族解放运动       9.第二次世界大战

    5.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史实。
    2. (2) 请选择材料中两个相关联的子目,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列出子目,表述准确,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