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一单元 /2 /2.2 红烛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 《红烛》课时优化训练

更新时间:2024-08-19 浏览次数: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题目
  • 1. 下列关于《红烛》一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烛啊”这一句在诗中共出现了九次,每一次出现都使诗歌的主旨进一步深入,感情进一步升华,而且使得全诗层次分明,节奏感强。 B . 诗歌开头就写到“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鲜明地表达了诗人以红烛自比,借红烛燃烧自己、奉献光明的形象来表达自己深沉的爱国之情。 C . 本诗语言凝练,感情充沛,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红烛,形成直接而强烈的情感交流,更显出感情的炽热和赤诚。 D . 本诗开头引用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增添了这首新诗的古典气息,这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 2. 对“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句诗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红烛自焚的困惑:自我的价值为什么一定要在自我毁灭中去实现呢? B . 这句诗体现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这个世界是充满着黑暗与丑恶的,需要红烛来驱散黑暗,需要烈火一样的热情来战胜丑恶的。 C . 在这句诗中,存在着暗示,只有燃烧成灰——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才能迎来光明。 D . 这句诗有着牢骚的意味,体现出诗人既想见到光明,却又不愿意像红烛那样燃烧自己的矛盾心理。
  • 3. 根据你的理解,最适合依次填入原诗的一项是( )

    红烛(节选)

    闻一多

    红烛阿!____?____?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____,____,____,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①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②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③烧沸世人的血

    ④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⑤烧破世人的梦

    A . ②①③④⑤ B . ②①⑤③④ C . ①②⑤④③ D . ①②③⑤④
  •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创作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 B . 《红烛》写于1923年,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死水》是诗人的第一部诗集。 C . 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曾受教于闻一多。 D . 闻一多热心于新诗的创新与理论研究,积极倡导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都产生深远影响。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常言“文如其人”,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情、喜好等等会自然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文字和作者____,非常相似。如果作文之人风流倜傥,他的文章定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如果作文之人不苟言笑,他的文章定然庄严肃穆,天然一般有威慑力。( )每当阅读先贤的书籍,常常忍不住或者为先贤的____,或者为先贤的深刻思想____,恨不得立马和他当面交流所得、畅所欲言。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稍稍可以安慰的是,通过阅读先贤书籍,了解先贤的品性,知道先贤的喜好,体会到先贤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自觉心意相通,感情更加贴近,____,未曾得缘一见,内心里却已把他当作最亲近的朋友。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休戚相关    金玉良言    拍手称快    虽然 B . 息息相关    金科玉律    拍案叫绝    即使 C . 休戚相关    金科玉律    拍手称快    即使 D . 息息相关    金玉良言    拍案叫绝    虽然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所以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 B . 所以熟读一个人的文章,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了解一个人,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C . 所以了解一个人,就大约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同样的,熟读一个人的文章,自然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 D . 所以能够推断他文章的大体风貌,自然可以了解这个人;同样的,能够揣摩出这人的性格,自然可以读懂他的文章。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 B . 然而面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时,与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 C . 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使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 D . 然而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逆转,所有的想法只能一人独对时,先贤言谈的美好景象唯有在梦中出现。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意象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意”就是心中的情志,“象”就是客观的事物。①____,就形成意象。②____,诗歌就会产生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如在闻一多的《红烛》中,诗人通过对红烛这一核心意象的层层渲染和开掘,赋予了红烛丰富的内涵,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再如雪莱的《致云雀》以云雀为中心组成密集的意象群,表达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坚定的理想。

    创作诗歌时,最好不要③____,而要通过具体的意象,运用比喻、象征等方式来抒发心志或暗示情感。总之,要婉转曲折地表达,才能耐咀嚼,有诗味。如下面这首小诗,借“蜡烛”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礼赞。

    蜡烛

    你注定一生与火焰为伴

    时时为别人送来光明

    却燃尽了你自己

    1. (1) 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请另选一个事物,仿照文段中《蜡烛》的写法和形式,写一首小诗。
  • 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发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注] , 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注释】罡(gāng)风:道家语,天空极高处的风。

    1. (1) 下面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行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后一行中的“火”比喻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 B . “我追问青天,通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了诗人想回到祖国的急切心情。 C .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回国,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D .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希望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赤胆忠心。
    2. (2) 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首先抒写诗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殷切希望,然后抒写诗人重返故土的所见、所闻、所感。 B . 这首诗仅有十二行,虽短小却立意非凡,构思新颖灵巧,诗歌的开头和结尾不同寻常,富有吸引力。 C . 这首诗是诗人爱与恨的结晶,表现的是诗人归国之后,对当时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和愤懑。 D . 诗人没有落入俗套,他一反常规,独辟蹊径,一开始就单刀直入,撕肝裂肺、呼天抢地地呼喊。
    3. (3) 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描写自己的发现?这些意象说明了什么?
    4. (4) 诗中的“我来了”“那不是你”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作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