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七单元 /16 /16.1 赤壁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4-11-25 浏览次数: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对《赤壁赋》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这段文字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B .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喻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也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 C . 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 D . 在第四段中,作者为客人指出了一条通向快乐的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这段文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
  • 2. 下列对《赤壁赋》中相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望,农历十五日;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晦:农历每月第一日。 B .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 . 羽化,古代道教徒认为成仙能飞升变化,故把道士成仙或人死叫作羽化。 D .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食埃土       ②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③于其身也,则师焉

    ④或焉,或不焉  ⑤非能也         ⑥顺流而也 

    鱼虾而麋鹿  ⑧孤舟之嫠妇     ⑨方其破荆州,江陵

    学而

    A . ①②/③⑦/⑧/④⑤⑥/⑨/⑩ B . ①②/③/④⑤⑥⑨/⑦/⑧/⑩ C . ①②⑨/③/④⑤/⑥/⑦⑧/⑩ D . ①②⑨/③/④⑤/⑥⑦/⑧/⑩
  •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假舟楫 , 非能水也                    虽有搞暴,不复挺 , 煣使之然也

    远古刻尽漫失                        可怪也欤

    ③群聚笑之                            倚歌和之

    ④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不拘

    ⑤不知东方既白                        纵一苇所如

    ⑥相与枕藉舟中                        其闻道也固先

    ⑦位卑足羞                            金就砺

    A . 两组相同,五组不同 B . 三组相同,四组不同 C . 四组相同,三组不同 D . 五组相同,两组不同
  • 5. 下列句子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 游于赤壁之下 B . 何为其然也 C . 渔樵于江渚之上 D . 月出于东山之上
  • 6. 课内文言知识考查
    1. (1) 下列各项对古今异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②凌万顷之茫然    
      ③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④蚓无爪牙之利              
      ⑤望美人兮天一方  
      ⑥古之学者必有师
      A . ①②③⑤为古今异义,其他不是 B . ①②④⑥为古今异义,其他不是 C . 全都是古今异义 D . 全都不是古今异义
    2. (2) 下列选项中两个句子中的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 .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B . 不知东方之既      侣鱼虾而麋鹿 C . 襟危坐            学而 D . 顺流而也          限当道者
    3. (3)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崖限当道者
      A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 不拘于时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苏子愀 兀坐,万籁有声 B . 侣鱼虾友麋鹿 不敢言敢怒 C . 为惑也,终不解矣 方破荆州 D . 哀吾生须臾 句读不知
  • 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凭虚御风(凌空) B .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 . 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舷而歌之(敲击) D . 歌而和之(循,依) 而莫消长也(到底、最终)
二、文言文阅读
  • 9.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材料二: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今者薄A暮B举网C得D鱼E巨口F细鳞G状如松H江之鲈。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七月既望”与“是岁十月之望”中“望”的意思相同。 B . “顾而乐之”与“顾安所得酒乎”中“顾”的意思相同。 C . “西望夏口”与“掠予舟而西也”中“西”的用法不同。 D .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与“适有孤鹤”中“适”的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面描绘真景抒写真情,通过无需雕琢的天然佳句,给人一种壮阔的美感。 B . 中间对踞石攀木、俯江长啸的细致描写,真切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情趣。 C . 最后写看见道士化鹤,空灵奇幻,迷离恍惚,表现了作者怅然若失的苦闷。 D . 《赤壁赋》前后两篇,同地两游,都情景交融,可谓同工异曲,各有千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酗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②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5. (5)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被后人称为姊妹篇,而两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却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
  • 10. 文言文阅读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 而问客曰:“何为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方其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麋鹿。驾一叶之扁舟,匏樽以相属。寄蜉蝣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 (1) 对下列句子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 . 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 .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 . 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萧声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寄蜉蝣天地 B . 何为其也                    使之也。 C . 哀吾生须臾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D . 耳得之为声                  今安在哉
    3. (3) 下列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襟危坐

      A . 侣鱼虾而麋鹿 B . 方其荆州 C . 顺流而 D . 西望夏口
    4. (4) 下面对《赤壁赋》主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运用对话,打破了赋的传统语言表现形式,新颖独特。 B . 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C . 主客问答,实际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D . 第一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5. (5) 翻译下列句子。

      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11. 阅读《赤壁赋》(节选),完成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 ,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月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 ,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之无尽藏也,而吾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正襟坐    危:端正 B . 山川相    缪:盘绕 C . 洗盏酌    更:更换 D . 肴核尽    既:已经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B . 下江陵,顺流东也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C . 驾一叶扁舟                 自其不变者而观 D . 客亦知夫水月乎             而吾子之所共适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像蜉蝣一样寄希望于天地,渺小得像海中的米粒。

      B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C .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D .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

    4. (4)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5. (5)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一段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故事作答,文理转折自然。 B . 作者直抒胸臆,感叹生命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 C . 作者针对客人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用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 D . 客人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转悲为喜,开怀畅饮,进入了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三、写作
  • 12. 学了苏轼的散文《赤壁赋》后,结合你对苏轼生平经历、思想、文学作品和成就的了解,以第二人称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苏轼。要求:语意简明,语言通顺,2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