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七单元 /14 /14.1 故都的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4-11-25 浏览次数:0 类型:同步测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韵(zhī)    一(yuán)    叫(sī)    子(hào) B . 寺(zhè)    落(ruǐ)    橄(lǎn)    落(mò) C . 山(tuó)    点(zhuì)    陪(chèn)    夹(ǎo) D . 廿四桥(niàn)    衣(zhuó)    混(dùn)    圆(tuǒ)
  • 2.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抓住典型景物,刻画了故都北平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文中也对比分析了南国之秋“慢、润、淡”“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等特点。文末又总结道:(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请根据文意,仿照这个句子,使用相同的修辞,选取三组对象阐述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特点。(句子字数可以不一致)

    (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

  •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散文(chào)  一(chuán) (sī)叫  (hào)子 B . (zhè)寺  落(ruǐ)   橄(lǎn)  落(mò) C . (tuó)山  房(lǐn)   陪(chèn)  夹(ǎo) D . 廿(niàn)四桥(zhuó)衣  混(dùn) (tuǒ)圆
  •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清凉                既使                悠闲            紧邻而居 B . 凝碧                空隙                稀疏            生气勃勃 C . 姿态                挖掘                螺旋            谜谜糊糊 D . 泥泞                蜘蛛                拜仿            兴致勃勃
  •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的深了 B .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的深情 C . 可是这秋的深味(很浓烈的味道),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D . 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欣赏玩味景物)不到十足
  • 6. 我常常一人一车一背包,徜徉在小城的山水之间,看秦岭色彩斑斓,汉江清秀潇洒,石泉温婉灵动。你看这里的泉水,春天滋润勃发,夏天充盈丰满,秋天清澈甘冽,冬天雾气袅袅,一年四季都有着图画般的美感。因石泉水电站、喜河水电站而形成的汉江库区,风光旖旎,碧波荡漾。跋涉于云雾高山,可以看云蒸霞蔚,暮霭烟岚。探幽中坝峡谷,可以感受天地静谧,浓荫流泉。绿叶荷塘,蛙鸣蝉噪,田垄丰饶……总是让我陶醉其间。文章、照片、视频,我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小城的美丽。

    稻香满山川,鱼跃莲藕田。我们来到石泉,看的就是青山绿水,吸的就是新鲜空气,喝的就是富硒矿泉。沉醉于天然氧吧,养了肠胃,饱了眼福,健了身心,忘了疲倦。

    上面文段中用多种人称叙述,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郁达夫追求的是“雅趣”。雅趣,不像俗趣那样偏重于外在的色彩形状,      , 这种内在意味的体悟是与古典文化修养联系在一起的。       , 也没有高雅的心灵,对雅趣可能是看不出、感而不觉的。《故都的秋》是有雅趣的,    ?体现在不去游览大家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租人家一椽破屋”;体现在不去欣赏茂盛蓬勃的自然景观,而喜欢残败凋零的生命,教冷色调的牵牛花底“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雅趣的内涵是深沉的,欣赏雅趣,除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审美水平还需要增强。

    1. (1) 请将文中加点的词依次替换成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二、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 (1) 解释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悠闲:

    2. (2) 文段中写了故都之秋的三种景况,请分别加以概括。
    3. (3) 结合文段内容,说说故都之秋的特点。
    4. (4) 写秋蝉“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的意图是什么?
  • 9.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想北平

    老舍

    ①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拣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起来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③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④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坍蚪或苇叶上的嫩靖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⑤虽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⑥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往往还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⑦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⑧好了,不再说了吧: 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 (1) 对本文第①—③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所知甚少,旨在抒写其个人感受。 B . 作者用对自己母亲的爱来类比其对北平的爱,突出了这种爱的真垫深厚。 C . 第③段中,作者用杜鹃啼血类比自己想念北平,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 D . 第①—③段作者在整理思路,但由于“说不出”,所以下文先从其他城市写起。
    2. (2) 下面对本文的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感情之深,而且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B . 作者在文中把北平比作摇篮,说明北平在作者眼中是个安全的归宿。 C . 老舍的作品市民气息浓郁,北京味十足,富有幽默感,本文也不例外。 D .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关于果子的部分,意在表现作者对外来果品的不屑。
    3. (3) 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本文结尾段与《故都的秋》结尾段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附《故都的秋》结尾段: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故乡情

    茹志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那些不惜万里迢迢而来寻根的人,有了一种同感。这是一种捉摸不住,讲说不清,难以言传,而又排遣不开的感情。

    说实在话,世上有着许许多多比乡土更加美妙,更加怡人的地方。但独有故乡却是“我的”,它像母亲一样,无可选择。美的,不够美的,都一样,是亲爱的,是“我的”。它不会让人时时挂念,却能令人终生难以忘怀。这就是故乡,人人都有的故土之情。

    绍兴是我的祖籍,我没有在这里住过,对它并不熟稔。绍兴话亦只是小时候听祖母说过,但不知为什么,这里的一切都使我向往。为了探望故土,为了聆听乡音,我来到了绍兴。

    小路引我走过一个小村尾,一团绿雾似的小竹园,掩映着一排白灰墙乌板门。一个五六岁的女孩,不知哪里受了委屈来,抹着眼睛。裤脚吊到小腿上,散了半边的辫子,遮着她有一点点脏的半边红脸蛋,独自寂寞地走在竹后面。我猜,在那紧闭着的黑板门中,总有一扇是她家的。

    啊!家,是了,是家。哦,故乡。没有我的家的故乡!从前,当我也像这女孩这么大的时候,你不曾好待我过。记得么,你让我走在那矻噔噔的石板路的深巷里,两边偌高的风火墙把我隔在外面,连想象的翅膀都无法飞越。那幼稚的想象,无非只是想到里面有一张眠床,有一碗热饭,有一点点不那么冷的暖意。这就是我心目中“家”的全体,这就是我所能有的、最美妙的想象。故乡,故乡,我在你身边做过多少次“家”的梦,多少次问过我唯一的亲人,说:“奶奶,我们什么时候也能有一个‘窝’呢?……”

    没有我的“窝”的故乡啊!你未曾好好待我过,然而却在梦中无数次地使我萦回。我梦见故乡的天,故乡的地,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因为,你给我的就是这些,因为,我把这些,就当做我的家。我的家啊,总是席卷了所有的荒漠,贫瘠,顶着一片黄苍苍的穹苍,四周围垂着灰蒙蒙的暮霭,当中缀着一弯淡淡的孤月,反复地出现在我的梦里。多么冷啊!你冰醒了我少年时代的梦。我走了,我不能总看着你那凄恻的面容。

    我也做过好的梦。那是在后来,在巍峨的孟良崮上,在马衔嚼、人轻装的陇海路旁,在济南解放的捷报声里,在白雪皑皑的淮海平原上。在那冷的北方,我梦见了温暖的故乡,梦见一个青山郁郁、绿水悠悠的故乡。那里有白米饭乌干菜,有自家的冬笋,有野生的蘑菇,有鲜红的杨梅,有金黄的蜜橘,有青布蓝衫的姑娘,有母亲般的温柔关注。没有我的家的故乡,却给了远来的战士暖和和的床,热腾腾的饭。多么好的故乡,多么美的梦啊!

    绕过了小村尾,石板路接着石拱桥。傍河的小镇,沿河伸开了一条街道。豆腐担连着鲜鱼摊,担儿前的人多,摊儿前的人少。点心店里热气腾腾,倒并不客满,布店柜台边却站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富裕的人置冬装,更富裕的人在买花的确良。立冬刚过,有人已在筹备添夏天的衣裳。有名的羊肉银水,驮着一杆秤,敞着一件盖屁股的棉袄,背脊上的面子已不知去向,露出的棉花,远看就像一件羊皮背心。一顶新的罗宋帽,高高地顶在头上,帽顶款款地歪在一边,像京戏里的武生模样。他急匆匆赶过人群,作兴要赶去宰羊。我和老友蹲在卖鱼的木盆边,挑了两尾活跳的鲫鱼,放在小篮里,任它干张合着嘴,我们自顾慢慢地走。

    在回来的路上,顺便去看了那个校办的袜厂。

    厂,就是一个大客堂,里面坐了二十多个姑娘,摇着二十多部摇袜机,“喳喳喳”地摇完袜筒,就左一针右一针地挑袜跟,手是飞快的。挑完袜跟就“喳喳喳”地摇脚筒。

    这机器,这操作,这程序,我熟悉,我见过的。不是在梦里,是真的,是在五十年之前,我暂住在杭州那危危的小阁楼里,房东聋奶奶的女儿,就整天在楼下“喳喳喳”地摇着这个。不过那时她摇的不是尼龙袜,是线袜。这“喳喳”的声音,伴着她轻轻哼的“的笃”调,让人感到凄婉和寂寞。

    这机器我见过,这操作我熟悉,只是少了那凄楚的轻哼。真的,我后来梦见的情景要比这个好。那好的梦里,似乎是在一个锃亮发光的展览大厅里,一部锃亮发光的立式机器,由工人一按电钮,几秒钟就拿出了一只夹花尼龙袜。我想着我的梦,走出了那间客堂工厂。可是一抬头,只见我已走到一个建筑工地上,一大排三层楼的楼房已大致完工,只差些门窗之类、木匠师傅的功夫了。人家告诉我,这是造的校舍和教室,人家又告诉我,这就是用那“喳喳”响的摇袜利润建起的。我走了,摇袜机的声音已远远地落在了后面,但是依然还是“喳喳!喳喳!”地回响在我的心里。用它陈旧的方式,古老的声音,竭尽自己所能,一圈又一圈地转着,摇着,为了三层楼的楼房,为了农民的冬装和夏衫,为了四个现代化,老老实实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哦!于是在那好的梦的前面,我又看见那些盖着花手帕的小竹篮,那些穿着布鞋儿的匆匆脚步……我也该动身了,太阳已升得老高,还有三里路要一步一步地走过去,篮里的鱼,还在干渴地张合着小嘴。

    石拱桥连着石板路,石板路带我回到老友家的村头,看见路上相遇过的那些姑娘,已换下干净的新布鞋,脱下了山青水绿的新衣裳,正蹲在河埠头洗菜,正喟哕地唤着小鸡小鸭……我赶紧回到了不是我家的“家”里,把鱼放进淡水缸里,干搁了两个钟头的鲫鱼,居然又悠悠地游了起来。

    故乡,这就是我实实在在的故乡。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有删改)

    文本二: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用女性细腻的笔触,极为准确地将难以言表的“寻根”之情形象真实地描述于笔端。 B . 幼时的故乡充满了凄凉与悲伤,但长大后,作者对故乡的眷念仍旧,这份情感感人至深。 C . 文章写五十年前“我”听聋奶奶女儿摇线袜,意在强调“我”对姑娘们织袜流程的熟悉,流露了作者的亲切欣喜之情。 D . 文章结尾作者感慨“实实在在的故乡”,这“实实在在”是由门板、女孩、石板路、袜厂等作者的亲身见闻组成的。
    2. (2)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取游记的写法,以作者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贯穿起故乡的人、物、景和情,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故乡深厚情谊。 B . 文章以故乡的景与人为经,以触景生情联想起的“梦境”为纬,在过去与现实,真境与幻境的层递交替中,描绘着故乡多彩多姿的风貌。 C . 文章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写街道的场景。作者摹写宰羊人的着装打扮,写不同的人买不同的布料,背后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D . 结尾“我把鱼放进淡水缸”,和前文“挑了两尾活跳的鲫鱼”在结构上遥相呼应,体现了“我”对家乡生活积极热切的融入和对生命的敬畏。
    3. (3) 茹志鹃和郁达夫的散文写人写景都颇有韵味,请结合文本一划线句和文本二,从语言、表达方式等角度分析二者写作特色的相同之处。
    4. (4) 文章多处通过梦境来抒发情感,请分析几次梦境中的作者对故乡的感情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