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考真题单元练(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

更新时间:2024-08-14 浏览次数:22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
    A . 说汉话 B . 改汉姓 C . 通婚姻 D . 易汉服
  • 2. (2024·牡丹江)  在历史故事分享会上,同学们讲述了孝文帝改革、唐蕃和亲、澶渊之盟、回族的形成等故事。这场故事会最恰当的主题是(    )
    A . 政治互鉴 B . 中外交流 C . 政权并立 D . 民族交融
  • 3. (2024·广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反映了当时(    )
    A . 政权的更替 B . 江南的开发 C . 科技的进步 D . 民族的交融
  • 4. (2024·武汉)  下图是小历同学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绘制的思维导图。依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

    A . 江南地区的开发 B . 北方各族的内迁 C . 黄河流域的统一 D . 中外文化的交流
  • 5. (2024·赤峰)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此时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这反映。魏晋时期北方地区(    )
    A . 民族间经济交往密切 B . 民族的大交融 C . 社会政局的动荡不安 D . 生活丰富多彩
  • 6. (2024·苏州) 下列示意图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 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 7. (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某个朝代开国伊始,就形成了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这样的君臣共享天下的局面,也是其政治特征。这个朝代是( )
    A . 东汉 B . 西晋 C . 东晋 D . 北魏
  • 8. (2024·湖南) 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阴,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这推动了( )
    A . 八王之乱的爆发 B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C . 江南地区的开发 D . 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
  • 9. (2024·天津市) 下列成语典故出自于淝水之战的是( )
    A . 纸上谈兵 B . 破釜沉舟 C . 闻鸡起舞 D . 草木皆兵
  • 10. (2024·河南) 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 )
    A . 铸币金属匮乏 B . 币制较为混乱 C . 农业技术落后 D . 商品经济衰退
  • 11. (2024·烟台)  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进一步扩种,加之面粉发酵技术的成熟以及石转磨的普及,麦食地位不断提升,胡汉融合的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现。下列文献中最早记录该时期麦类作物栽培和麦食生产加工的是(    )
    A . 《兰亭集序》 B . 《齐民要术》 C . 《天工开物》 D . 《农政全书》
  • 12. (2024·盐城)  《齐民要术》记载,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适合南方的,可能有所推广:不适合的,则会不断改进。该著作所述现象(   )
    A . 导致了东汉政权的衰亡 B .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 . 奠定了北魏统一的基础 D . 推动了南北对峙的形成
  • 13. (2024·连云) 北魏迁都洛阳后营建的龙门石窟,从其飞天身上飘扬的丝带、清瘦飘逸的风貌和超凡脱俗的神韵中,可窥探到中原汉文化的诸多影响。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南北政权对峙 B . 江南经济开发 C . 书法艺术成熟 D . 北方民族交融
  • 14. (2024·广安)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
    A . 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 . 曲辕犁的推广 C . 《农政全书》推广先进技术 D . 社会比较安定
  • 15. (2024七下·南明月考) 对比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 小李同学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和辽宋夏金历史时归纳了这两个历史时期时代的共同特征。以下归纳的主题正确的是(   )
    A . 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16. (2024·广安) 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 . 长平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郾城大战
  • 17. (2024九下·南山期中) 综合以下文献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

    《三国志·魏书·卫觊传》

    “(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

    《三国志·吴书·全琮传》

    “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

    A . 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 B . 东汉末年人口南迁 C . 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 D . 东汉末年社会稳定
  • 18. (2024·封开模拟) 豹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肉习惯。在炙肉时,将整只动物放在火上烧烤,再分块分食。南北朝时,南北方社会上层的宴饮中,食用炙烤肉类现象普遍。南齐高帝曾赐给江淹鹅炙和美酒,奖励他草拟诏书有功。说明这一时期(  )
    A . 北人大量迁往南方 B .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C . 南北方饮食基本一致 D . 民族之间相互交融
  • 19. (2024·南昌模拟) 北魏新都洛阳城的设计吸纳了中原传统文化,采用平城和建康城的样式。该设计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A . 国家富强 B . 对外开放 C . 江南开发 D . 民族交融
  • 20. (2024·南昌模拟) 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 . 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 . 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 .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 . 孙权称王,国号吴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七下·台江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魏迁都示意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等《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北魏都城地点发生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迁都的原因及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一,概括迁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三、综合题
  • 22. (2023·绥化)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1) 图中A是国,蜀国的建立者是,吴国的都城是
    2. (2) 图中B处发生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该战役是
    3. (3) 图中吴国在230年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即今中国台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