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4 /4.3 *“探界者”钟扬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3《“探界者”钟扬》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4-11-25 浏览次数: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探界者”钟扬》《喜看稻菽千重浪》两篇文章都属于新闻通讯,因为新闻重在及时、真实地反映事实,所以不能运用描写的手法,更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应该让观点隐含在事实中。 B .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青衫,则是指黑色单衣,是唐代高官的专有服饰。 C . “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的总称。“天台四万八千丈”的“天台”也是山名。 D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篇,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 2. 下面是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钟扬的颁奖词,横线上应填句子的顺序是( )

    超越海拔六千米,________________。

    ①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

    ②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

    ③你热爱的藏波罗花

    ④倒下的时候

    ⑤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

    ⑥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②①④⑤③⑥ C . ②①③④⑥⑤ D . ②①③⑥④⑤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钟扬的母亲回忆,钟扬在考上少年班以后就开始补习数学、物理,因为老师说他这两门考得不好。 B . 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尽管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 C . 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婉拒。 D . 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以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
  • 4.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就我个人而言,我将矢志不渝地把余生献给西藏建设事业…… B . 钟扬教授在生命科学领域教书育人、因地制宜 , 培养了许多学科专业人才,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嘉奖。 C . “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 , 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钟扬曾说过的话犹在耳边。 D . 2017年9月25日,钟扬忙碌的行程在出差赴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作报告之后戛然而止
二、问答题
三、语言表达
  • 9. 简析《“探界者”钟扬》中“英雄”少年钟扬的成长经历与性格特点。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世上有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钟扬最喜欢的一首藏族民歌,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钟扬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致力于长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的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曾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采集到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高度。他艰苦援藏16年,16年间行程超过50万公里,足迹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期的高原工作使他,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因此而停下工作。他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______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① ),连续17年参与科普志愿服务,是深受欢迎的“科普明星”。钟扬曾说:“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他的梦就是收集种子,培育人才,投身公益,普及科学。他的一生是( ② )。如今,他收集的那些种子静静地沉睡着,等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而他的人却永远地留在了鄂尔多斯市,标志性的双肩包、褪色的宽檐帽成了他留给人们的最清晰的记忆。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成效 遍布 积劳成疾 同心协力 B . 成果 遍及 积劳成疾 竭尽全力 C . 成果 遍及 鞠躬尽瘁 同心协力 D . 成效 遍布 鞠躬尽瘁 竭尽全力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的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B . 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长期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的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C . 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致力于长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D . 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工作,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3. (3)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 排比 引用 拟人 B . 引用 排比 借代 C . 排比 夸张 拟人 D . 引用 双关 排比
    4. (4) 请在文中标序号的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 (5) 请根据上述材料为钟扬写一则颁奖词。不少于70字。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 , 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说:“①____”

    “那次,我和扎西次仁(钟扬在西藏的首位植物学博士——记者注)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②____,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麴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下划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B . 中秋节到了,我却不能回家,想想家里的父母,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C . 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 D .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 (2) 在文中横线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20个字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钟老师出现了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高原反应,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四、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课文节选部分,完成小题。

    种子达人

    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经佐琴成为他的行政秘书、后勤主管。

    那年5月钟扬报到时,学校还没有过渡房。经佐琴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当经佐琴愧疚地和钟扬沟通此事时,没想到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

    十几年过去了,钟扬和家人的住房仍没有太大改善,只是从毛坯房搬进了一套仅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屋。

    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的职位也产生了巨大反差。

    为了供孩子上学,钟扬夫妻把唯一的房产卖了,如今的住所是岳父岳母的房子。这个小屋紧挨着一片工地,却住着钟扬一家四口和他的岳父岳母。

    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钟扬要收集种子?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深扎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方舟”。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对于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来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和扎西次仁(钟扬在西藏的首位植物学博士——记者注)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麴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头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

    ……

    生命延续

    2017年5月的一场讲座中,钟扬曾介绍自己实验室里研究过一种“长寿基因”。他们使用生命期5~7天的线虫作为实验对象,当某种基因被敲除后,线虫寿命可增加5~7倍。

    有人问,只要敲除一个基因,人是否可以更长寿。钟扬回答:“这个基因主管生殖,要想长寿必须在一出生就去除掉,意味着你将终身无法生育”。对于钟扬这样的植物学家来说,生命的长短成为了藏在基因里的密码。

    但对于他个人来讲,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或许在与千千万万种生命打交道的过程中,钟扬已经有了答案。

    “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在2012年7月6日复旦大学的校刊上,钟扬发表的《生命的高度》一文这样写道。

    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钟扬的身体条件是不适合长期在高原工作的。2015年,钟扬突发脑溢血,对常人来说,这应是一次生命的警告,钟扬却把它理解成工作倒计时的闹钟。

    “他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拉琼回忆道,病好以后,大家都以为原本忙碌的钟老师可以调整一下超负荷的生活节奏,“收敛一点”。没想到的是,他变得更加拼命了。

    拉琼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的行程安排:上午到拉萨贡嘎机场,下午3点半参加西藏大学博士生答辩会,5点跟藏大同事和研究生处理各种学科建设和研究生论文等事情,晚11点回到宿舍网上评阅国家基金委各申请书,凌晨1点开始处理邮件,凌晨两点上床睡觉,清晨4点起床,4点半赶往墨脱进行野外科学考察。

    钟扬未完成的愿望很多,他希望继续收集青藏高原的种子资料,希望帮助西藏大学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希望培养出更多扎根高原的植物学人才……

    脑溢血之后,医生、亲友、同事都劝钟扬不要再去西藏,说他简直是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而他第三次向组织递交了继续担任援藏干部的申请书,成为第八批援藏干部。

    “再次进藏时,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身体大不如前,连上车和下车都特别吃力。但他总说‘没事,我很好’。他对我说,自己的时间太短了,必须这样。”拉琼说。

    2017年9月25日,钟扬忙碌的行程在“出差赴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作报告‘干部创新能力与思维的培养’”之后戛然而止。

    而在他双肩背包的很多张小纸条中,他的工作依然很满——

    9月26日,他将回到复旦大学上党课,带大家学习科学家黄大年的先进事迹;

    9月28日,他将来到拉萨,参加29日的西藏大学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会;

    之后,他将完成和拉琼参与创办的西藏植物学期刊的创刊文章;和杨亚军一起完成关于“生物样本库的伦理问题和管理政策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招标;继续英文科普书籍《不凡的物种》的翻译工作……

    未来,他还希望在成都或上海建立青藏高原研究院,让上海的红树林实现自由生长,让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

    “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

    1. (1)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一直到最后,住房条件都没有太大改善,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也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的职位产生了巨大反差。 B . 经过数年的寻找,钟扬自己在“无人区”——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最终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C . 探寻生命的边界时,钟扬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一个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先锋者。 D . 钟扬无论在上海还是西藏,都为国家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种子达人”这一部分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是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是指钟扬自己。 B . “生命延续”这部分,西藏大学的老师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一天的密密麻麻的具体行程安排,这样的精准表述了钟扬“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 C . 文中多次引用了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 D . 钟扬曾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使命感,让他在科研的道路上奔跑前行,直至生命尽头。
    3. (3) “种子达人”部分为什么从钟扬的住房写起?
    4. (4) 从节选部分来看,你认为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钟扬每走50公里,才能采一个样;一个地方的两棵取样植物,至少相隔20米;一个物种,需要5000个优质的种子。夜以继日,殚精竭虑,一个夏天,他和学生们能采500个样。

    如今,这些种子被精心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湿度15%的冷库中,仿佛坐上了一艘驶向未来的时空飞船,将在80年到120年后,为那时的人们绽放生机。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占西藏植物的1/5。

    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16年艰苦磨砺,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申请到西藏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理学博士点,为藏族培养了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钟扬的骨灰被他的学生庄严地撒入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的浪花会将他的骨灰送到青藏高原的每个角落,成为祖国山河的一部分,而他,永远也不会与这片深爱的土地分离。

    (有删改)

    材料二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上的文字都经他反复斟酌。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项目负责人鲍其泂说,当初找到钟扬,没敢奢望他会接下这个要求高但回报少、时间紧却周期长的“烫手山芋”。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就揽下了。每条不到200字的文稿,涉及天文、地质、生物、人文等学科,文字要求兼顾准确性、前沿性和可读性,通常一天只能讨论十几块图文。钟扬常和他们一字一句斟酌,他的50岁生日就是在自然博物馆的讨论会中度过的。

    材料三

    红树是一种适应海岸生活的植物,以往最北存活在浙江温州。一次钟扬提出,现在气温变暖了,也许上海也能种活。这是前人不曾有过的设想。上海的海岸线很脆弱,如果有红树,对于生态保护将大有裨益。钟扬在南汇投入了这项尝试。从小苗长大需要50年,成为红树林则要100年甚至更久,种树者自然看不到这一幕。但钟扬说,这是我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1.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钟扬带领学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多万颗种子,为中国植物种子库丰富了种质资源。 B . 在西藏大学,钟扬开创了全新的生态学科,培育了科研人才,将生物多样性研究推向世界。 C . 钟扬积极参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斟酌、讨论中英文展板上的图文,耗费了大量心力。 D . 钟扬为保护上海脆弱海岸线而创造性地尝试种植的红树,是他希望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2. (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钟扬收集种子,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造种子的“诺亚方舟”,其意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B . 过去中国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在植物学研究中缺失话语权,这坚定了钟扬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决心。 C . 青藏高原是植物学研究的空白地带,地理环境恶劣,科考道路艰辛,因此钟扬着力培植当地科研力量。 D . 钟扬一生矢志报国,他去世后,学生们遵照他的愿望将其骨灰撒入雅鲁藏布江,让他与深爱的土地相融。
    3. (3) 作为科学家,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