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五四学制)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3* 三顾茅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24《三顾茅庐...

更新时间:2024-08-26 浏览次数: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学校党委书记要求全校上下,要以思贤若渴的紧迫感,切实强化人才意识。 B . 先生三言两语的指点,使我顿开茅塞 , 找到了研究工作难于突破的关键所在。 C .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诚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D . 妄自菲薄 , 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二法门    断章取意    荡然无存    一义孤行 B . 娇揉造作    相得益章    衣衫褴褛    郑重其事 C . 置之不理    前仆后继    墨守成规    持之以恒 D . 自曝自弃    面面斯觑    茅塞顿开    如雷贯耳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狂热的球迷们歇斯底里地在场外为自己喜爱的队员呐喊加油。 B . 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 , 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 C . 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D . 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九年级(1)班同学箪食壶浆 , 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 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的“名”是出生后父母取的,而“字”则一般是成年后取的。但字与名在意义上通常存在一定的联系:意义相同或相近,如诸葛亮,字孔明;意义相反或相对,如韩愈,字退之。 B . 古人称自己时常用恭谦之辞。如“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等。 C .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D . 《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 5. 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关公崇拜起源于荆州,也寄寓着荆州人民对关羽的特殊感情。关公是“义”的化身,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守土报国的 , 也看到了治军安民的;看到了的侠义,也看到了同生共死的

    A . 仁义   情义   知恩图报   忠义 B . 忠义   仁义   扶危济困   情义 C . 情义   忠义   知恩图报   仁义 D . 忠义   情义   扶危济困   仁义
  • 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沱(pāng)      茅顿开(sè)    腼(tiǎn)      扣人心(xuán) B . 悍(piāo)       踽独行(jǔ)    指(zhāi)      紫嫣红(chà) C . (xuè)        不及防(cuì)   毛(pī)         崭头角(lòu) D . (ài)         引高歌(háng)  分(wǎn)      高瞻远(zhǔ)
  •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 .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 . 《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 . 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
  • 8.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妖 ráo        婷pīng    褴 lǔ        自惭形 huì B . 怨 zhàng    摇 yè        怒chēn      食壶浆dān C . 旁 wù         渎xiè      宽 yòu       强 不舍gō D . 言zhēn       守kè      恣 suī        揉造作jiǎo
  • 9. 从分句间语义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②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③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④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0. 下列属于语义重复语病的一项是(       )
    A . 优秀的诗篇承受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 B . 三年的初中生涯已近尾声,我们班同学在心里由衷地感谢班干部几年来的默默付出。 C . “孙中山故居”已成为珠三角很重要的旅游观光地之一。 D . 医学界相信,现代人众多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老年痴呆症等都是因自由基的氧化作用造成的。所以,消除有害的自由基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B . 变得漂亮  拮据的生活  行为不正  张开两脚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 .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 小明虽然活泼好动,但是也热爱学习。 解说:此复句的关联词语使用恰当。
  •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备愚鲁而赐教。(启发) B . 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得入览否?(审问) C . 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不可与争锋。(确实) D . 今刘璋暗弱,民国富,而不知存恤。(富庶)
  • 13. 下列加画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巾(lún)    桥(zhàn)    拮 (j ù)    食壶浆(dān) B . 如(p ì)      席(yàn)    褴 (l ǔ)    而不舍(qiè) C . 当(gòu)    梁(j ǐ)     瓦 (léng)   喏喏连声(r ě) D . 桑 (xīn)    愧 (nǎn)    带 (q ì)    斯底里(xiē)
  • 14.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睡不起(推动,移动)          未得入览否(明白,知道) B . 不胜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屏人席(靠近) C . 奸臣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而不知存恤(爱惜,体恤) D . 总揽英雄(广为延揽)             惟将军之(考虑)
二、语言表达
三、现代文阅读
  • 1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三国演义(节选)

    罗贯中

    周瑜听得孔明计策果然高明,不禁暗忖曰:“孔明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乃令人连夜请鲁肃入帐,言欲杀孔明之事。肃曰:“不可。今操贼未破,先杀贤士,是自去其助也。”瑜曰:“此人助刘备,必为江东之患。公勿多虑,我自有计较。”

    次日,周瑜点齐军将,与程普、鲁肃领兵起行,邀孔明司往。孔明欣然从之。一同登舟,驾起帆樯,迤逦望夏口而进。离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周瑜在中央下寨,岸上依西山结营,周围屯住。孔明只在一叶小舟内安身。

    周瑜分拨已定,使人请孔明议事。孔明至中军帐,叙礼毕,瑜曰:“昔曹操兵少,袁绍兵多,而操反胜绍者,因用许攸之谋,先断鸟巢之粮也。今操兵八十三万,我兵只五六万,安能拒之?亦必须先断操之粮,然后可破。我已探知操军粮草,俱屯于聚铁山。先生久居汉上,熟知地理。敢烦先生与关、张、子龙辈——吾亦助兵千人——星夜往聚铁山断操粮道。彼此各为主人之事,幸勿推调。”孔明暗思:“此因说我不动,设计害我。我若推调,必为所笑。不如应之,别有计议。”乃欣然领诺。瑜大喜。孔明辞出。鲁肃密谓瑜曰:“公使孔明劫粮,是何意见?”瑜曰:“吾欲杀孔明,恐惹人笑,故借曹操之手杀之,以绝后患耳。”肃闻言,乃往见孔明,看他知也不知。只见孔明略无难色,整点军马要行。肃不忍,以言挑之曰:“先生此去可成功否?”孔明笑曰:“吾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何愁功绩不成,非比江东公与周郎辈止一能也。”肃曰:“吾与公瑾何谓一能?”孔明曰:“吾闻江南小儿谣言云:‘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ˈ公等于陆地但能伏路把关;周公瑾但堪水战,不能陆战耳。”

    肃乃以此言告知周瑜。瑜怒曰:“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万军马,往聚铁山断操粮道!”肃又将此言告孔明。孔明笑曰:“公瑾令吾断粮者,实欲使曹操杀吾耳。吾故以言戏之,公瑾便容纳不下。目今用人之际,只愿吴侯与刘使君同心,则功可成;如各相谋害,大事休矣。操贼多谋,他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如何不以重兵提备?公瑾若去,必为所擒。今只当先决水战,挫动北军锐气,别寻妙计破之。望子敬善言以告公瑾为幸。”鲁肃遂连夜回见周瑜,备述孔明之言。瑜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肃曰:“用人之际,望以国家为重。且待破曹之后,图之未晚。”瑜然其说。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四至四十五回)

    1. (1)  有人说“孔明只在一叶小舟内安身”一句“看似平淡,实则韵味十足”,请说明这样评价的理由。
    2. (2)  下列对周瑜的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气量狭小,嫉贤妒能,面对比自己高明的诸葛亮不能联合却欲杀之。 B . 聪明,有远见,预见诸葛亮将来必为江东之患。 C . 忠诚,一心为孙权的江东着想,但不够沉着,被诸葛亮一激就上当。 D . 不能顾全大局,不听从鲁肃的建议,执意要杀诸葛亮。
    3. (3)  本文主要是写周瑜和诸葛亮斗智,为什么多次写到鲁肃?请简要说明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