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5* 周亚夫军细柳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5《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4-08-29 浏览次数: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题目
  • 1. 填空。
    1. (1) 《史记》的作者是,字(朝代)夏阳人,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 (2) 《史记》原名《》,是我国第一部(体裁)。《史记》包括,共篇。鲁迅赞其为“”。
  • 2.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      )门        (      )弓弩

    (      )者霸上天子之(      )

    (      )之士从属车(      )

  •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1) 匈奴大边(   )
    2. (2) 上自军(   )
    3. (3) 已而细柳军(   )
    4. (4) 天子至(   )
    5. (5) 居无何(   )
    6. (6) 于是天子乃按徐行(   )
    7. (7) 成礼而(   )
  • 4. 请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 (1) 于是上乃使使持诏将军

      古义:

      今义:

    2. (2) 以军礼见

      古义:

      今义:

    3. (3) 使人称

      古义:

      今义:

    4. (4) 天子先驱

      古义:

      今义:

  • 5.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改容式车 B . 军士吏被甲 C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D . 可得而犯邪
  • 6. 下列句子直接表现周亚夫从严治军的一组是(   )

    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

    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③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④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⑤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⑥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⑥ C . ③④⑥ D . ②④⑤
  • 7.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回答问题。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下骑送迎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B . 已而细柳军送孟浩然广陵 C . 天子焉置土石 D . 其将可袭而虏也国不以山溪之险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3. (3) 结合文章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4. (4) 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营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写出三处对比,并作分析。
    5. (5) “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 (6) 文帝在细柳营处处受阻,却无愠色,反而直赞“此真将军矣”,从中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

    【乙】

    戴胄犯颜执法

    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 , 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③资:资历。④荫: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或功勋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1. (1) 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已而/之/细柳军 B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C .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 .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2. (2) 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军士吏甲(同“披”,穿着) B . 天子动(被) C . 为大理少卿(提拔) D . 天下无冤(监狱)
    3.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②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4. (4) 甲、乙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内容方面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