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3 /3.2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3.2 《...

更新时间:2024-11-25 浏览次数: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 1. 阅读

    材料一: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习近平总书记17日来到河南省兰考县。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一下车,他就直接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总书记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学习焦裕禄精神。

    材料二: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注]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县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幼桐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

    1. (1) 两段文字所写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从文体和表达方式看,有何不同?
    2. (2) 结合两段文字,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则评论。(150字左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 2. 阅读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始终把36万兰考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与群众一道抗风沙、治盐碱、除内涝。“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体现他为官一任、立德一方的高尚品格。他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在焦裕禄同志身患肝病后,仍时刻不忘人民,右脚踩藤椅,右膝顶肝部,为百姓奔小康、期生存、求温饱的热望奔波。最后,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仅42岁。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像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强大思想动力。( ),更应学习、传承、弘扬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争做焦裕禄式青年,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谱写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青春篇章。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对于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青年人 B . 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青年人 C . 青年人因为与新时代共同前进 D . 在青年人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过程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
  • 3.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据法新社报道,俄罗斯远东地区一名男子为进行耐力测试,在朋友家的花园里将自己“活埋”,谁料想无独有偶,命丧黄泉。

    ②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是日新月异,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已经很少遭遇望其项背的尴尬了。

    ③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之中,政府既要打造金山银山,也要保护住绿水青山,不宜出现畸轻畸重的问题。

    ④我们饭店的大堂内,就陈列着许多国内外空运过来的海鲜,客人们大都神情自若地挑选着,十几年前的奢望如今已经变成了稀松平常。

    ⑤近些年,上海的中学生不孚众望,连续几年在经合组织举行的PISA测试中独占鳌头,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⑥北汽集团的前身——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试制成功第一辆“井冈山”牌小轿车,并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北汽人自此踏上了奋发图强的圆梦征程。

    A . ①②⑤ B . ②③⑥ C . ③④⑥ D . ④⑤⑥
  •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__________,只有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有坚强的人生支柱,正确的是非标准和有效的政治免疫力。

    A . 名节源于党性,是非明于学习,腐败止于正气 B . 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是非明于学习 C . 是非明于学习,腐败止于正气,名节源于党性 D . 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人类历史的精神天空里,总有一些星光璀璨闪耀。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55年了,55次花开花落,55载春去秋来,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B .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诉求实现了从生存到生态、从温饱到环保,“会呼吸的痛”让人们渴望干净的空气和水。 C . 那些被赫然供奉、被反复演绎、并且见诸于各类艺术历史教科书,广为后人传颂的杰作,在思想内容、风格形式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D . 面对突发灾难,地方应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当地政府应急机制的健全,九寨沟地震救灾及时,再次证明了这个观点。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 7. 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分析下列语段的语言特色及其艺术效果。

    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战胜灾害,单靠一时的热情,单靠主观愿望,事情断然是办不好的。即使硬干,也要犯毛主席早已批评过的“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的错误。要想战胜灾害,必须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详尽地掌握灾害的底细,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

    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1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分量。

    根据这一想法,县委先后抽调了1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焦裕禄和县委其他领导干部都参加了这场战斗。那时候,焦裕禄正患着慢性的肝病,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说完就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8. 阅读

    材料一:

    典型传播是媒体通过人物典型形象的塑造去反映、倡导某种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样式。在以往,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在榜样示范、政策宣传、凝聚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历史功绩不可抹杀;如今,发生了巨大变迁的社会无疑仍然需要极具感召力、代表时代精神内核的精神楷模,而典型传播在现时的社会整合功能恰好能契合这种需要。

    一方面,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现时社会还是一个同质化程度相当高的社会,“典型的认识与实践功能仍然是有效的”。从另一方面来讲,社会问题越多,结构越是复杂,转型速度越快,越是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来引导。典型人物报道可以用新闻的手法在某一社会层面提供多种不同的典型形象,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乃至情感诉求的渠道。

    (摘编自麦尚文《中国典型人物报道创新研究》)

    材料二:

    媒介形象的建构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从历史发展来看,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曾先后以报纸、电影、电视剧为载体,而不同时期、不同媒介形式对焦裕禄形象建构的侧重点有所差异。焦裕禄媒介形象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大众媒介再现历史、建构历史的过程,而在信息社会中,大众媒介对历史的再现无疑是建构人们集体记忆的一种重要机制。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不同的媒介形象事实上在建构着不同的集体记忆。因此,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变迁实际上涉及媒介建构和集体记忆两个方面。

    一方面,媒介形象建构是由大众媒介来主导的生产性活动。我们知道,大众媒介在进行媒介生产活动的同时,总会受制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力量。媒体作为政党和政府的喉舌,首先就承载着政治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中国的焦裕禄是共产党员干部的模范代表,对焦裕禄这一模范人物形象的建构事实上正是中国政府宣传工作的一部分,因而,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必然要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另一方面,集体记忆是经由文化的、社会的因素联结起来的“想象的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记忆,它虽然是关于过去的概念,但并不仅仅只指涉过去,它是连接现在与过去的桥梁。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总是受到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心态的影响,在每个时代,集体记忆的建构必然与当时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对焦裕禄集体记忆的建构,事实上也是从现实社会语境出发,通过提炼过去的人物和事件来回应当下的一种表现。

    回到不同时期的具体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语境对焦裕禄媒介形象建构的制约作用。首先是20世纪60年代的典型报道。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一方面整个社会的阶级意识、革命色彩还很浓厚;另一方面,严重的自然灾害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典型报道的形式将焦裕禄突出建构为“困境中的英雄”和“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者”。再到20世纪90年代,电影《焦裕禄》上映,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已步入正轨,社会建设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却是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疏离。因此,电影着重建构了焦裕禄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正是意在通过这一集体记忆来重新拉近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那么,现在的电视剧《焦裕禄》所建构的焦裕禄形象及相应的集体记忆又是如何与当下的现实语境相契合的呢?细细究之,也不难发现其内在关联。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的浪潮如今正势不可当地涌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而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领地却多有荒芜。电视剧《焦裕禄》将另一种人生哲学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剧中,焦裕禄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着朴素的衣裳,奔波于泥土地中。可以说,他对信仰的坚持和对理想的执着正是当下物欲社会所最缺乏的一种精神力量。另一方面,90年代以来官与民之间关系疏离的状况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电视剧《焦裕禄》通过诸多细节讲述了作为党员干部的焦裕禄对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他在寒冷的冬夜给偏远的公社送去棉衣,他亲力亲为给老百姓解决买煤的问题……通过对历史细节进行影像还原,焦裕禄形象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剧中得以凸显,而这种精神无疑是对当下党员干部的一次心灵洗礼。

    综上所述,从新闻报道到电影再到电视剧,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表征的不仅仅是时间流逝所带来的变化,抑或是传播形式的创新,在本质上它还是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一种镜像折射。透过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变迁,我们所观照的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脉络。就当下而言,和谐社会的建设迫切需要这方面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期盼,通过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建构,能将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以集体记忆的形式转化为现实社会中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蔡骐、曹慧丹《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与发展》)

    1.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有关“典型传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作为一种媒体传播样式,典型传播都产生了巨大的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 B . 目前,我国社会同质化程度高,结构复杂,转型速度快,因此,典型传播的存在是很必要的。 C . 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过程,就是一次不断变化的典型传播,体现了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变迁。 D . 这种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塑造,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下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力量的支撑。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媒介形象建构是由大众媒介来主导的,而这种大众媒介又始终受制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力量。 B . 集体记忆既指涉过去,又把过去和现在相连接,它的建构一定会与当时的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 C .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这成为电影《焦裕禄》重构焦裕禄形象的重要原因。 D . 电视剧《焦裕禄》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抑制的是消费主义的无节制的物欲追求。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媒体塑造典型形象除了能够借以倡导主流价值,同时也为人们的情感诉求提供了渠道。 B . 焦裕禄这一媒体形象的集体记忆关联着文化的、社会的因素,并将现在与过去相联结。 C . 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如果始终以某一种媒介为载体进行建构,就不会出现侧重点的差异。 D . 在新的时代,如果重拍以焦裕禄为主角的电影,他的媒介形象应该还会有新变化。
    4. (4) 电影《焦裕禄》和电视剧《焦裕禄》都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题,但两部作品中这一主题的内涵并不一样。请结合材料二进行简析。
    5. (5) 如果将来再拍有关焦裕禄的影视作品,来重塑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应从哪些方面加以借鉴?请结合材料进行归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