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2024) /第四章 光现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训练培优卷:4.3平面镜成像

更新时间:2024-08-22 浏览次数: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如图2.68所示,两个平面镜相互垂直竖直放置,点光源;在平面镜内成3个像。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可以观察到镜内的3个像( )。

    A . 全都顺时针运动 B . 全都逆时针运动 C . 一个顺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逆时针运动 D . 一个逆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顺时针运动
  • 2. 平面镜MN前有一物体AB,不透光的屏CD放在AB和平面镜MN之间,两者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如图2.67所示,并且屏的下端与AB的中点等高,那么( )。

    A . 平面镜中只有AB下半部的像 B . 平面镜中只有AB上半部的像 C . 平面镜中仍能成AB完整的虚像,在平面镜前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 D . 平面镜中仍能成AB完整的虚像,但在平面镜前一定范围内才可以看到
  • 3. 如图2.65所示,一根长度为L的直薄木条上有两个观察小孔。两小孔之间的距离为d,d恰好是一个人两眼间的距离,当木条水平放置时,此人想通过两观察孔看见此木条在平面镜M里完整的像,那么选用的平面镜宽度至少是( )。

    A . B . C . D .
  • 4. 如图2.64中的bc是一口水池,地面ab和cd与水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aa '是高为10 m的电线杆,ab=4 m,bc=2 m,cd=2 m。立在d点的观察者弯腰观察电线杆在水中的像。已知观察者的两眼位置d'距地面高为1.5m,则他能看到电线杆在水中所成像的长度为( )。

    A . 4.5 m B . 6m C . 3m D . 1.5m
  • 5. 在图2.63中,MN为一平面镜,a,b,c,d表示一个不透明正方体的四个侧面,其中b面与平面镜平行,e是观察者的眼睛所在位置(位于正方体的正下后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 观察者可以观察到a,b,c,d四个侧面 B . 观察者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a面和d面 C . 观察者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a面及部分b面 D . 观察者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a面,不能看到b面的任何部位
  • 6. 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S到平面镜的垂线的垂足为O,如图2.55所示。当平面镜绕过O点并与纸面垂直的轴逆时针转动时,像点( )。

    A . 与平面镜的距离保持不变 B . 沿一直线越来越接近平面镜 C . 与发光点的距离越来越大 D . 按逆时针方向沿一圆弧运动
二、填空题
  • 7. (2024八下·衡阳月考)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4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若S'移动了0.5m,则水位上升了m.

  • 8. (2023八上·吉林期中) 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大树,是因为光的。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夹角放置。

  • 9. (2023八上·南京期中) 如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现将平面镜绕M点从MN转过40°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运动轨迹为 (选填“直线”或“曲线”),像S'离M点的距离 (选填“越来越近”、“越来越远”或“保持不变”),像S'绕M点转过的角度为 

  • 10. (2024九下·龙马潭模拟)  如图是小明拍摄水池中白鹤的照片,可以看到三只“白鹤”,其实有两个是白鹤的“影子”。最右侧的“白鹤”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影子”;靠近拍摄者的“白鹤”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选填“实”或“虚”)像;若水面下降,靠近拍摄者的“白鹤”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1. 如图2.70所示,MN为平面镜,CD为光屏。它们均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N端正前方、位于MN和CD中点处有一激光源S。现S点发出一束光线向镜面投射,当光线的入射点从N点单向移动到M点时,测得反射光在光屏CD上的移动速度是3 m/s,则入射光的入射点沿镜面移动的速度是m/s。

三、作图题
  • 12. 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左边入射,经过方框内的光学元件作用后,从右边射出。请在方框内画出所需光学元件及光路图(包括光线).

  • 13. 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


四、实验探究题
  • 14. (2018八上·兴隆期中)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并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

    1. (1) 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 (2) 该实验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放置时要与白纸
    3. (3) 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看到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表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4. (4) 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置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表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5. (5) 图乙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请你根据纸上所记录的信息,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两条特点(不能重复):

  • 15. (2024·昆明模拟)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c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cm。

    1. (1) 最好选用玻璃板(选填“茶色、“无色透明”)进行实验。
    2. (2) 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3. (3) 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位置观察,移去蜡烛B后,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虚”),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填“反射”或“折射”)。
    4. (4)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5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6. (2024八上·楚雄期末) 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在(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更好;
    2. (2) 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取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蜡烛B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在白纸上用笔描出蜡烛A、B的位置;
    3. (3) 然后,小明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 的像,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B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4. (4) 取走白板,小明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两次(2)中的实验步骤,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分别对应测出蜡烛A、B 到玻璃板的距离,由此可得出:平面镜成像中,像到镜面的距离物到镜面的距离。小明在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5. (5) 实验后,小明整理好器材,抬头看见墙上的平面镜上显示的时钟数字如图丙所示,此时的实际时间是____(填选项)。
      A . 10∶21 B . 12∶10 C . 15∶01
  • 17. (2023八上·合肥期中)  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 (1) 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 (2) 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 (3) 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 (4) 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5. (5) 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___(选题字母代号)。
      A . 蜡烛成像仍在B处 B . 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 . 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 18. (2023八上·庐江期中) 小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 (1) 在竖直放置的茶色玻璃板前放棋子A,按照图甲中(填“①”、“②”或“③”)的方式看到棋子A的像。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应选择(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
    2. (2) 把与A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并移动直至棋子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 (3) 移去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按照图甲中(填“①”、“②”或“③”)的方式观察光屏,根据的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 (4) 改变A的位置,三次实验得到三组物、像位置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填“相等”或“不相等”);
    5. (5) 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丙),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选填“偏高”或“偏低”);
    6. (6) 实验结束,小华离开实验室,走近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她在玻璃门中的像将(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 19. (2023八上·浠水期中) 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透明玻璃板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玻璃板与木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 A、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实验时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 B”是经玻璃板(选填“反射”或“折射”)成的虚像;

    (2)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平直的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放置;取两支相同的蜡烛 A、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目的是

    (3)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下面选项中的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偶然因素,寻找普遍规律

    (4)如果在蜡烛像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作为屏幕,则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白纸板上承接到 A 蜡烛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5)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 A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如果将玻璃板绕 EF 轴顺时针转动,可以观察到像(选填“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或“不动”)。若玻璃板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 A 蜡烛,2s后B蜡烛应远离原来的位置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6)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L1和L2平行竖直放置,两镜相距s,物体A在两镜之间,A在L1中的一个像是A1 , A在L2中的一个像是A2 , 已知A1、A2相距s1 , 当物体A在两镜之间移动时,A在两镜里成的像A1、A2的距离s1的变化情况是(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20. (2021八上·揭东期末)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 (1) 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图中的A′和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 (2) 小柯在A′处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3. (3) 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

      物距U(cm)

      5.0

      6.0

      7.0

      8.0

      像距V(cm)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是:   .

    4. (4) 小柯吸取了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
    5. (5) 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   不易确定的问题.
五、简答题
  • 21. 如图2.47所示,平面镜OM1和OM2之间的夹角θ=75° ,在两镜之间有一物点S(为了容易看,将S与平面镜的交点O连为一直线,实际上也可以把这条直线视为一个物体), OS与两镜面的夹角分别为α(=20° )和β(=55°),则S在OM1和OM2之间可以成多少个像?

六、综合题
  • 22. (2023·东城)  请阅读铜镜并回答题。

    铜镜

    铜镜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圆形居多,方形较少。镜面平整光滑,镜背有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纹饰图案。

    针对铜镜成像,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器用中做了极好的阐述:“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纳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沈括在此比较了平面镜、凹面镜“鉴洼”和凸面镜三者成像情境。平面镜若小,则“不能全纳人面”,而凸面镜“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他进一步指出,在镜的粗坯制成后,“复量鉴之小大”,在镜上“增损高下”,即改变其曲率半径,从而可使“人面与鉴大小相若”。这是极符合光学原理的叙述,因为球面镜的物距、放大率的数值、曲率半径有以下关系: , 当物距取一定值后,放大率的数值仅仅与曲率半径相关。这时,改变曲率半径就可以改变放大率,从而使小镜“全纳人面”。

    1. (1) 我们经常可以在街头路口处见到反光镜,它们都是凸面镜。请从文中找到并写出与此使用目的一致的描述写出一处即可
    2. (2) 文中介绍的“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是为了改变铜镜的曲率半径。古人的具体做法是____;
      A . 在镜的粗胚上打磨                                在镜的粗胚上再镀上一层铜
    3. (3) 当你坐在桌前照镜子时,若镜子是一面曲率半径是的凸面镜可看成球面镜 , 请你根据文中的公式估算一下该镜子的放大率的数值是多少?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
  • 23. 如图2.75所示,在天花板上用弹簧悬挂一个小球,让小球做幅度不变的上下振动,A点和B点分别是振动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在O'点放置一个平面镜,00是AB的中垂线,设AB= AO'= BO'= L,眼睛沿着00'观察平面镜中的像。

    1. (1) 当小球以6次/s的频率振动时,为了看到一个始终在OO'延长线上的像,平面镜应该如何运动?
    2. (2) 小球的像在OO'上前后移动的最大距离为多少?
  • 24. 一般人脸宽(包括两耳)约为18 cm,两眼的光心相距约为7 cm,两眼光心离头顶和下巴分别为10 cm和13 cm。当平面镜竖直放置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平面镜(矩形),才能看到自己脸的全部?
  • 25. 如图2.44所示,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前,试问:

    1. (1) 若S不动,镜以速度v沿OS方向向右平移,S的像将如何运动?
    2. (2) 若S不动,镜以O为圆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θ角,且转动角小于45°,S的像将绕O点转动多少角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