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9-26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題(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
  • 1. (2023八上·玉州期中) “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土,随在吸食。……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段话反映了(     )
    A . 清朝官员贪污腐败 B . 军民体质下降 C . 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D . 白银大量外流
  • 2. (2023·崇左) 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瑗珲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3. (2023八上·长清月考) 1856年10月,英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下面关于这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A . 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B . 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C . 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D . 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4. (2023八上·玉州期中)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克制和克服领导集团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段话陈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
    A . 兴起背景 B . 失败原因 C . 发展历程 D . 历史意义
  • 5. (2023八上·玉州期中) 李鸿章认为:“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基于这一认识,李鸿章主张( )
    A . 创办军事工业 B . 发展铁路交通 C . 创办近代海军 D . 兴办新式学堂
  • 6. (2023·崇左)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面对外来入侵,清政府任命钦差大臣,率领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这位钦差大臣是( )
    A . 林则徐 B . 曾国藩 C . 李鸿章 D . 左宗棠
  • 7. (2023八上·玉州期中) 下表是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从表格内容可知(       )

    国别

    参战舰数

    总排水量(吨)

    平均航速(海里/时)

    鱼雷发射管数

    火炮总数

    鱼雷舰数

    中国

    12

    34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40840

    16.33

    36

    268

    0

    A . 日本政治制度优于中国 B . 日本海军实力强于中国 C . 中国经济水平弱于日本 D . 中日海军力量旗鼓相当
  • 8. (2023八上·玉州期中)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从图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 . 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C . 中国出现分裂割据现象 D .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 9. (2023八上·玉州期中) 19世纪末,中国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此事件是( )
    A . 公车上书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广州起义
  • 10. (2023八上·玉州期中) “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悲、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断璧……独各国之兵士恃威横行……残风凄雨,流血遍地。”这是一场战争后的情景,据此判断,这场战争发生时间是在(     )
    A . 1840年 B . 1856年 C . 1894年 D . 1900年
  • 11. (2023八上·玉州期中)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 发动金田起义 B . 成立中国同盟会 C . 创办《时务报》 D . 建立新式海陆军
  • 12. (2023八上·玉州期中) 它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宣告统治中国268年的封建王朝,和有着2200年之久的中国封建帝制一道,将在革命风暴中走向终点。“它”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黄花岗起义 C . 广州起义 D . 武昌起义
  • 13. (2023八上·玉州期中) 英国《泰晤士报》某日报道:“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者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 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该报道描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影响 D . 成果
  • 14. (2023八上·玉州期中) 小明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整理了以下内容,据此判断他研究的是(     )

    颁布时间:1912年3月11日

    颁布机构:中华民国参议院

    意义: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资政新篇》 C . 《民报》 D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5. (2023八上·玉州期中) “以冯国璋和曹银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棋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以上史实反映的是(     )
    A . 军阀割据 B . 救亡图存 C . 军队建设 D . 国家统一
  • 16. (2023八上·玉州期中) 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
    A . 都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贡献 B . 都重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 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 都受到了清朝政府的重用
  • 17. (2023八上·玉州期中)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开始觉悟,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以实际行动反抗礼教,争取婚姻自由。当时追求的新思想是( )
    A . 扶清灭洋 B . 三民主义 C . 尊孔复古 D . 民主科学
  • 18. (2023八上·玉州期中) 周厚才的《温州港史》记载:1919年温州港进口的外国棉花比1918年减少34.1%,日本海带减少60.7%,日本布伞减少24.7%。摘记描述内容的是(     )
    A . 中日之间爆发战争,贸易受阻 B . 北洋军阀割据泥战,政局动荡 C . 五四爱国运动影响,抵制洋货 D . 中国近代工业诞生,国货增多
  • 19. (2023八上·玉州期中) 从1922年初到1923年2月,香港、江西、河北和湖北等地相继爆发工人大罢工,形成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与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 . 五四运动的发生 B . 中共一大的召开 C . 新文化运动兴起 D . 中共二大的召开
  • 20. (2023·崇左) 以下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A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 .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D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0分,22题12分,23题13分,共35分)
  • 21. (2023八上·玉州期中) 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最大的特征即为中西文化之冲击,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逐渐变为一个近代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槁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如果中国需要不断进口印度原棉,或鸦片在晚清时的中国竟毫无市场,那么“鸦片战争”也就不会爆发了。但在当时西方大力扩张、中国闭关自守的历史条件下,一场中外战争大概也势所难免。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生产方式的变化】

    材料二:

                        图1   手工纺纱                                               图2   湖北织布局

    【革命力量的变化】

    材料三:五四运动后期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中国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中国新的革命力量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人民日报》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中“中外战争势所难免”的原因。此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与图1相比较,图2采用怎样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兴起,客观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新的革命力量”指什么?“新的革命力量”的诞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怎样的准备?
    4. (4) 百年求索路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青少年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 22. (2023八上·玉州期中) 侵略与反侵略。寻求国家的独立与富强构成了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国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的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材料二①_____;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涌现出无数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

    材料四: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银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销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王义的其他种种方`纷纷严的情况下……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供了全新的选择。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主义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大帝国”注定最后被打垮的理由。
    2. (2) 请将材料中①的内容补充完整。材料中的条约,被清朝一些官员称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3. (3) 上图是八年级(1)班同学编写中国近代反侵略英雄的手抄报,收集了三位入物图片,请你完成①②③空白处的简介。
    4. (4) 材料中的“改良主义”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它们最终未能成功的共同原因。指出哪一理论的出现给中国提供了前进方向?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和启示。
  • 23. (2023八上·玉州期中) 某八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的问

    材料一:洋务派在晛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康:四夷交迫,分则存至,覆亡无日。

    皇:今月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去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是变寧耳,非变法也。皇帝同意其建议。

    ——摘编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

    材料三: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高中教材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式主主义革命。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了什么运动?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的主张和背景。
    3. (3) 材料三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分析引起人们思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5. (5)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思也解放与社会发展”提炼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