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19 怀疑与学问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9《怀疑与学...

更新时间:2024-09-03 浏览次数: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把“满天繁星”改为“苍穹”) B . 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把“大多”删去) C . 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把“的原因”删去) D . 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把“不仅……但是……”改为“虽然……但是……”)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停滞 营改增 来势汹汹 三皇五帝 B . 懒惰 获得感 荒草萋萋 顾名思义 C . 锻炼 新常态 鸦雀无声 变幻莫测 D . 辩论 地条钢 默守成规 味同嚼腊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B .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 C .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颓唐不安的神气。 D .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 4.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王同学接到学校通知:“定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请你代表文学社邀请市电台的金明老师来校指导,并请他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王同学转述:____。

    A . “金老师,您好!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万望勿辞!” B . “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C . “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您可不能不来啊!” D . “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 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浅阅读”对于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能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 . ①②④⑤③ B . ②①④③⑤ C . ⑤④③①② D . ②⑤④③①
  •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B .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所以,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C .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的精神,便是怀疑的态度,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D .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开拓我们的精神。
  • 7. 对于课文《怀疑与学问》,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B . 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C . 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的论点。 D . “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一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 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2021年11月,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被中央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 B . 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支持。 C .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 D . 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
二、填空题
  • 9.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liú sú  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2. (2)  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 xíng zhī yǒu xiào  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3. (3)  说著,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bù xǐng rén shì  。
    4. (4)  先生之言,dùn kāi máo sè  ,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 10. 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 (1)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  省察)。
    2. (2) 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认  辨别)是非。
    3. (3)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示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 (4)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懒散)。
  • 11. 文学常识填空。
    1. (1) 顾颉刚,字,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 (2) 三皇指的是,五帝指的是
三、语言表达
  • 12. 请你仿照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分句,形成一个排比句。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
四、现代文阅读
  • 13. 阅读《文章之美》,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之美

    ①虽说文无定法,但文章是枯燥无味还是引人入胜,是空洞无物还是见解独到,不难分出优劣高下。这背后既有遣词造句、修饰打磨等为文之术的差别,也有格局视野、思维理念等为文之道的不同。所以,我们应学会品悟文章之美。

    ②文章之美透射价值之美。立言立文目的在于明确目标、引领方向、凝聚人心、启发行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章生命力的内核。北大红楼一楼西头的阅览室是青年毛泽东工作过的地方。在这里,他经常阅读共产主义书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更的正确解释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文章的价值和魅力可见一斑。

    ③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文字是思维的载体,逻辑是思维的内核。文章首先在形式上要符合逻辑,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一篇好的文章让人看得清楚,读得明白。如果文章让人感觉思路不清、语焉不详,大多是逻辑出了问题:或者是概念模糊不准确,或者是划分混乱不周延,或者是推理矛盾不科学,或者是论证跳跃不充分,等等。逻辑清晰、论证严密只是第一步,逻辑之美还体现在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推演,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识,达到一语中的、一鸣惊人的效果。

    ④文章之美透射伦理之美。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标准,作文如做人,一定要符合公序良俗,在喜怒哀乐、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等方面展现鲜明态度。一篇好的文章,即使是应用类的,也会带有一定的感性色彩,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立场明确、态度清晰、观点持正。文章的伦理之美,在于让读者清楚地理解哪些是原则底线、哪些是基本要求、哪些是具体标准、哪些是希望号召,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能僭越法理人伦,世道人心。

    ⑤文章之美透射美学之美。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具体到文章中,就是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字技巧,营造美的意象和境界,给人以耳目一新、酣畅淋漓的美的享受。比如,恰当运用排比,对偶、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让文字灵动起来,使情感丰富起来、富于变化。借鉴美的意象,融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⑥“文以载道”。只有让思想之根深扎实践沃土,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和大地养分,才能浇灌出美妙动人的文章之花。

    1.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 (2)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虽说文无定法,但文章不难分出优劣,这背后既有为文之术的差别,也有为文之道的不同。 B . 一篇好的文章首先在形式要符合逻辑,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 C . 作文如做人,一篇文章僭越法理人伦、世道人心,就不是好文章。 D . 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有美的意象和境界就是好文章。
    3. (3)  阅读文章,说说【链接材料】中的句子体现了哪一种文章之美,并运用文中的品鉴方法,对其文字之美作简要赏析。

      【链接材料】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选自朱自清《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