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

更新时间:2024-09-13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文知识积累(共16分
  • 1. 阅读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níng)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舰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____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____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zhá)眼之间,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刹那间,急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____,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dān)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____,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juān)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1.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凌(níng)波 B . 眨(zhá)眼 C . 殚(dān)精竭虑 D . 镌(juān)刻
    2.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咆哮 B . 轨迹 C . 急如闪电 D . 定格
    3. (3) 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震耳欲聋  惊心动魄  无怨无悔  白手起家 B . 无怨无悔  震耳欲聋  惊心动魄  白手起家 C . 惊心动魄  震耳欲聋  白手起家  无怨无悔 D . 白手起家  惊心动魄  震耳欲聋  无怨无悔
    4. (4) 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二道阻拦索被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 B . 第二道阻拦索被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航母甲板触到舰载机的两个主轮。 C . 航母甲板触到舰载机的两个主轮,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D . 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 2.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

    ②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

    ③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④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A . ③①④② B . ①③④② C . ③②①④ D . ①②④③
  • 3. 名篇句默写
    1. (1) 相顾无相识,。(王绩《野望》)
    2. (2) ,芳草蒌蒌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 (3) ,归雁人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 (4) 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5. (5) 《庭中有奇树》中女主人公折花,欲寄远人的诗句是
    6. (6)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争向阳树表现春天生机盎然的诗句是
二、综合性学习(共12分
  • 4. 学习与探究

        某班拟开展“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信”的内涵与意义,准备分步骤开展主题学习。

    1. (1) 请为本次主题活动拟定宣传标语,以调动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16字以内)
    2. (2) 班长就诚信准备对本班教道德与法治的方老师进行采访,请为班长拟写两条采访提纲。(每条在20字以内)
  • 5. 名著阅读。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一个月以后,蒋介石亲自出马统率三十万军队,要'最后剿灭赤匪'。协助他的有他最得力的将领陈铭枢、何应钦、朱绍良,每人负责一路大军。蒋介石指望用长驱直入的办法占领苏区,‘荡平赤匪'。他一开始就每天进军八十里,深入苏区的腹地。这恰恰给红军提供了最合适的作战条件,蒋介石的战术很快就被证明犯了严重错误。我军主力只有三万人,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杰出的运动,在五天之中进攻了五路敌军。第一仗红军就俘虏了许多敌军,缴获了大批弹药、枪炮和装备。

    1. (1) 该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五部分,这场战争发生在第几次反围剿?
    2. (2) 读完相关部分的内容,请谈一谈红军长征的原因,一至两条即可。
  • 6. 临写与鉴赏
    1. (1) 请仔细观察下边的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体将它们书写在米字格中。

    2. (2) 行书始于汉末,属于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为了弥补楷书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以辨认而产生,是最常用和最实用的书体。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际上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下列能概括行书字体特点的是(  )。
      A . 线条讲究粗细一致、直来直去。 B . 线条的多姿多态,流畅、灵动。 C . 章法和谐,结构严谨,字体风格统一。 D . 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三、阅读(共32分
  • 7.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 (1) 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开篇写自然现象,其实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B . “剧哉”一句,突出边海民悲惨的生活尤甚于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百姓安居乐业。 C . “象禽兽”“行止”是说边海民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 D .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接前面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感慨,深化了主题。
    2. (2) “寄”"依”非常传神,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与顾章书

        仆①去月②谢病③,还觅薛萝④。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⑤,孤峰限⑥日;幽岫⑥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嘤嘤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⑧幽居,遂茸宇⑨其上。幸富菊花,偏饶⑩竹实⑪。山谷所资⑫,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⑬语哉!

    注:①仆:自己的简称。②去月:上月。③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④薛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⑤争霞:和云霞比高低。⑥限:遮断。⑦幽岫:幽深的山穴。⑧素重:一向重视。⑨茸宇:修建房屋。⑩饶:多。⑪竹实:竹米,竹子开花后所结的果实。⑫资:提供。⑬徒:随便。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泉水激石  激:(   )

      窥谷忘反  反:(   )

      茸宇其上  上:(   )

      仁智之乐  乐:(   )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 嘤嘤相杂,绵绵成韵。

    3. (3) 选文【乙】中作者对石门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 (4) 【甲】【乙】共同体现作者对奇山异水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 9.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各题。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

    茨威格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琵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鬟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②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象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这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乱蓬蓬的头发,怎么也遮不住两只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③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儿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儿光彩可言。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从青年时代起,托尔斯泰就深深意识到自己这副嘴脸是不讨人喜欢的。他说,他讨厌任何对他长相所抱有的幻想。“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正因为如此,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④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从这个人身上看不出有任何精神的东西,缺乏诗人、幻想者和创造者的气质。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一个人长着这么一张在俄罗斯随处可见的脸,既有可能在台上主持大臣会议,也有可能在酒肆同一帮酒徒鬼混,还有可能在市场上卖面包。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托尔斯泰做学生的时候,可能属于同龄人的混合体;当军官的时候,没法把他从战友里面分辨出来;而恢复乡间生活以后,他的样子和往常出现在舞台上的乡绅角色再吻合不过了。要是你看到一张他赶着马车外出的照片,还有个白胡子随从与他并排坐着,你也许要动脑筋想上好一阵,才能判断手握缰绳的是马车夫,坐在一旁的是伯爵。再看另一张照片,是他在同一些农民交谈。你假如不明真相,根本就猜不出坐在老农中间的列夫是个有地位有钱财的人,他的门第和身份大大不同于格里高、伊凡、伊利亚、彼得等在场的所有人。他的面相完全没有特征,完全属于普通的俄罗斯人,因此,我们得把他称为普通人,而且此刻会产生这么一种感觉,即天才没有任何特殊的长相,而是一般人的总体现。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1. (1) 选文突出托尔斯泰外貌哪两方面的特点?
    2. (2) 试分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

    3. (3) 肖像描写是很难的,浅了很难描绘出人物肖像,深了让人难以理解。请结合文本探讨如何进行肖像描写?
  • 10.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各题。

    酸菜情思

    俞俭

    ①我时常看看随身带着的一帧母亲照片,不无辛酸痛楚地想,母亲的一生,好比一把酸菜。青翠欲滴的青菜,经过岁月的重压,生活的腌渍,就变成黄澄澄、皱巴巴的酸菜了。

    那些年,乡村生活总是离不开酸菜,尤其像我们这样家境贫寒、糠菜半年粮的人家,一年四季酸菜是唱主角的。后来生活好了,家中也是酸菜不离。

        ③印象里,乡间酸菜种类很多,从冬春至夏秋,白菜、萝卜、雪里蕻、豆角、辣椒、黄豆、姜…....似乎什么菜都可以腌制成酸菜,脆生生,油黄黄,带有光泽,其味鲜美爽口,裹挟着酸咸香辣,还有一丝甜,每每想起就很诱人。

        ④记得母亲常腌一种酸萝卜菜缨。那时,菜园地里有几畦绿泱泱的萝卜菜,主要是为着收获萝卜,削下洗净,玉洁光润,放着日常用来炒菜。而萝卜菜缨子积起一堆,去除黄蔫枯萎的,一叶一叶搓洗,水面浮一层尖尖白毛,油泛泛的,穿连起来晾晒,待其瘪软、淡绿,就藏进瓦缸,层层撒盐,最后在层层叠叠的菜上面放一方石头,压紧。

        ⑤十天半月,只见黄黄半缸酸水,烈烈的酸味就散逸出来。如此腌制出来的酸菜,整体黄亮,有韧性,有脆劲,口感好。

        ⑥每日做饭,锅烧红热,母亲捞出几把酸菜,切碎,拨炒一番,撒一撮盐,呛一鼻酸星儿,吃着脆脆的、酸酸的,还略带一丝甜味。最好放几片辣椒和蒜叶,又辣又香,闻着满口生出津液,一尝,大开胃口。⑦把萝卜菜缨子腌就炒成这么好吃的酸菜非常难得,毕竟从洗菜、晾菜到撒盐压菜,整个腌制过程还是要讲究手法和经验的。

    ⑧上中学时,真正觉得酸菜了不起呢。11岁到十里外的乡中学读书,星期六回家,手里拎着一个竹菜筒,空空荡荡,星期天下午返校,母亲帮我换上一身整洁衣服,装满一菜筒酸菜,沉甸甸的。

    ⑨那菜比平日算是特别,锅烧红热,母亲浇上半匙菜油,酸菜一炒,就见油星星,加点辣椒末,香辣味弥漫了一屋子。最难得是有的时候,加入豆腐丁,更别有一番风味。

    ⑩来到学校,别是一番欢闹情趣。同学们围在一起,抢过菜筒,争吃起来,啧啧啧,一片声响,额头鼻尖都微微沁出汗粒。当夜就空下一半,第二天课间还会溜出来,打开菜筒,偷吃几口,不到星期三,菜筒就已经一干二净了,这几日,大家饭量猛增。这时候,同学们一致嘱告我,回家定要装一筒酸菜。每个星期回家,就和母亲一块儿进菜园。抬着粪尿桶,我走在前,母亲走在后,身上还背着菜篮、锄头。母亲锄草、松土,浇粪水,手忙脚快,多年练就一副本领,侍弄得菜园四时整齐清爽,丰富旺盛。

    ⑪生产队那会儿,农村妇女最不容易,既要操持家务,又要出工干活,就像我母亲忙里忙外,勤苦劳累,一把泥一把汗,磨着命儿,负荷着生活的重担。

        ⑫母亲天不亮就起身,做一大早事,家里理弄齐整,白天到生产队挣工分,傍晚歇工回家,也从来不空手,一捆柴,一篮猪草。夜里,伴着如豆的油灯,做一堆家务事,月明之夜,就将活儿挪到天井边,切猪草,搓麻绳,磨粉,缝衣,纳鞋底……整天整夜,她似乎有着永远做不完的事。

        ⑬就是这样,母亲整个形象过早衰老了,头发灰白,脸儿瘦削,皱纹密布,条条缕缕扭绞起来,黄蜡蜡没有一丝光彩,真好比腌缸里捞出的酸菜。

        ⑭母亲从来不多言语,也许繁杂的事情压住她的话头,没个空隙蹦出来吧。每当我星期天返校时,母亲总是轻声叮嘱:“听老师的话,跟同学和气,好好学习”,就送我到村口,将菜筒递给我,目送我走过那座廊桥。

        ⑮待我走出老远,回首一望,母亲还苦苦站着,单薄瘦弱的身子,显得更细小。我心底顿时泛起一阵酸水,眼泪就流下来了。

        ⑯后来远赴外地上师范学校,开学时,母亲也要炒一大碗加了肉丁的酸菜,装满两个玻璃瓶,让我带到学校搭嘴开胃。放假回家或参加工作以后回家探亲,母亲都要特意为我炒一盘酸菜。我吃得很有滋味,母亲坐在一旁看着我微笑。

    ⑰乡亲们常说,酸菜尝一口就能让人记住,谁家的味道不一样。对于吃着酸菜长大的我,酸菜不只是一种乡村美味,更有一种深切的情思,随着年岁增长世事变迁越发浓郁的牵挂和乡愁。

    ⑱酸菜,寄寓了太多儿时的况味,更珍藏着对母亲深长的思忆。母亲的一生有如酸菜的经历,让人领悟到,一个人经历生活的磨难,会变得坚韧,盛满温情,散发出特有的清香。

    (《品读》2021年第12期,有删改)

    1. (1) 按照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那些年,乡村生活总是离不开酸菜,尤其像我们这样家境贫寒、糠菜半年粮的人家,一年四季酸菜是唱主角的。(“唱主角”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②堆积挑选→搓洗干净→   →瘪软藏缸→  →酸味散逸(在横线处补充母亲用萝卜菜缨腌制酸菜的过程。)

    2. (2) 为什么作者将母亲的一生比作“一把酸菜”?
    3. (3) 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请简要分析。
    4. (4) 题目中的“情思"包含了哪几层意思?
四、写作(40
  • 11. 下面有两个文题,任选一个作文。

    ①以《            小传》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写人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②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