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卷

更新时间:2024-09-06 浏览次数:18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九上·台州月考) 在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如图中能正确表示溶液pH变化的是(横坐 标表示加入蒸馏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 )
    A . B . C . D .
  • 2. (2024九上·绍兴期末) 小明发现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会很快变成如图的“浆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    )

    A . 吸热熔化 B . 吸水潮解 C . 与二氧化碳反应 D . 受热分解
  • 3. (2024九上·诸暨月考) 科学施肥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技术员测定了某耕地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测定结果及土壤肥量标准见下表,则此耕地应该施用的化肥是( )


    含氮

    含磷

    含钾

    土壤肥量标准(g/kg)

    0.62

    0.34

    17.8

    测定结果(g/kg)

    0.63

    0.28

    17.9

    A . 硫酸钾[K2SO4] B . 尿素[CO(NH2)2] C . 氯化钾[KCl] D . 磷酸钙[Ca3(PO4)2]
  • 4. (2019九上·萧山月考)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 . 浓硫酸 B . 浓盐酸 C . 氢氧化钠 D . 石灰石
  • 5. (2023九上·浙江模拟) 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各种味道、气味、光线及色彩等都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列有关生活化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在柠檬水中加适量小苏打可缓解酸度 B . 羽绒服填充物的鉴别可采用点燃闻气味法 C . 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可观察到蓝色火焰 D . 波尔多液呈蓝色是因为溶解了氢氧化铜
  • 6. (2024九上·绍兴期末) 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 . 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 . 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 . 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 7. (2024九上·东阳期末)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B . 分别向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氧化锌和氢氧化锌直至过量 D . 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 8. (2024九上·东阳期末) 小科进行实验时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下列与制作叶脉书签项目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溶液可以腐蚀叶肉 B . 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C . 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 D . 固体存放处应张贴如图乙所示标志
  • 9. (2024九上·金东期末) 在进行“探究稀硫酸与氧化铜的反应”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取极少量氧化铜 B . 倒少量稀硫酸 C . 点燃酒精灯 D . 加热
  • 10. (2023九上·安吉期中) 钴(Co)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似,钴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

    物质

    CoO

    Co(OH)2

    CoCl2

    CoCO3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灰绿色固体

    难溶,粉红色固体

    易溶,溶液呈粉红色

    难溶,粉红色固体

    A . Co能从MgCl2溶液中置换出Mg B . CoO能与盐酸反应得到粉红色溶液 C . Co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 D . Co(OH)2可由Co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
  • 11. (2024九上·南浔期末) 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硫酸铜溶液,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B . M点时甲曲线的烧杯中的固体和液体中均没有离子 C . 乙过程中溶液始终为红色 D . 乙过程中溶液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 12. (2024九上·南浔期末) 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

    A

    ZnCl2溶液(CuCl2

    加入足量的铁粉后过滤

    B

    铜粉(木炭)

    在空气中灼烧

    C

    NaCl(CaCl2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蒸发结晶

    D

    Fe(OH)3(NaOH)

    将物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2021九上·江干期末) 小金分别向含有Ba(NO3)2、Na2CO3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滴加稀硫酸,并将两只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干净的烧杯中,对烧杯内的物质处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烧杯中无色滤液b一定呈中性 B . 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沉淀 C . 反应后的甲试管硫酸溶液过量 D . 反应后的乙试管硫酸溶液过量
  • 14. (2024九上·拱墅期末) 如图所示为小乐利用浓硫酸、水、锌粒和氧化铜等药品完成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进行的一些操作,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先将水加入烧杯中,再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 B . 制备氢气: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添加药品 C . 氢气还原氧化铜开始时: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再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D . 氢气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停止通氢气,再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
  • 15. (2024九上·拱墅期末) 小乐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属于氧化物 B . ①中氧化钙与水反应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 . ③中无色澄清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 D . 操作X只能是加入可溶性碳酸盐
  • 16. (2024九上·海曙期末) 科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与腈纶 B . 碳循环与生命活动紧密相联,循环主要通过二氧化碳来进行 C . 草木灰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倒伏能力 D . 蚊子叮咬时会释放出蚁酸而导致皮肤肿痛,可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二、填空题
  • 17. (2024九上·杭州期末) HCl气体通入水中可得到盐酸。室温下,将HCl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直至溶液的pH=7。HCl气体通入NaOH溶液前后,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 (1) 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选填“①”“②”或“③”)。
    2. (2) 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 (2024九上·平湖期末) 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2. (2) 图乙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为
  • 19. (2024九上·东阳期末) 尿素[化学式为]是常用的化肥,如图为制取尿素的反应微观示意图.

    1. (1) 向土壤中施加尿素,对农作物生长所起的主要作用是____(填选项字母).
      A . 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B . 使枝叶浓绿茂盛 C . 增强抗倒伏能力
    2. (2) 写出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的化学方程式
  • 20. (2024九上·金东期末) 为完成“自制酸碱指示剂”实践性作业,学习小组开展如下活动。

    【查阅资料】某品种菊花的色素提取液具有如下特性:

    色素提取液

    变色情况

    滴入酸中

    滴入水中

    滴入碱中

    紫色

    红色

    紫色

    黄色

    【动手操作】取该品种菊花的新鲜花瓣放入研钵中捣烂,移入容器中,加入乙醇,搅拌后浸泡约10min,再加入等体积蒸馏水混合并过滤,得到的色素提取液即为自制酸碱指示剂。

    1. (1) “搅拌”的作用是
    2. (2) 自制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效果需要在酸、碱性溶液中验证,其中酸性溶液可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是

      【实践应用】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一段时间,向所得溶液滴入自制酸碱指示剂,溶液变色。

  • 21. (2024九上·拱墅期末)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足量氧化铜至反应完全。如图甲①和②分别表示加入氧化铜前和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1. (1) ②中“▲”表示的离子是
    2. (2) 图乙中的a点和b点____
      A . 均能表示稀硫酸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 B . 对应溶液的颜色深浅不同 C . 对应溶液中的离子均为图甲②中的离子 D . 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同
三、实验探究题
  • 22. (2024九上·诸暨月考) Na2CO3溶液具有碱性,可清洗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菁决定对影响Na2CO3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一: 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Na2CO3溶液,依次测量溶液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溶质质量分数

    2%

    2%

    2%

    6%

    6%

    6%

    10%

    10%

    10%

    水的温度(℃)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

    溶液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

    实验二: 将10%的Na2CO3溶液从20℃持续升温到70℃,所测得的pH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溶液pH

    11.22

    11.35

    11.46

    11.48

    11.50

    11.52

    【解释与结论】

    1. (1) 碳酸钠俗称是
    2. (2) 要证明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可选择最佳的一组实验是(填实验编号)。
    3. (3) 实验二的目的是
    4. (4) 小菁将Na2CO3粉末洒在有油污的餐具上,再加适量热水,进行擦洗,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这是因为
  • 23. (2023九上·柯城期末) 学习了酸雨及酸的性质后,同学们知道了煤(含有C、H、O、S等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来研究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并设计了评价表。图1是小科制作的模型。 

     

     评价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密封性好,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 

     

     密封性好,能除去小部分污染气体 

     

     密封性不好,不能除去污染气体 

     

     指标二 

     

     能通过实验现象说明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SO2 

     

     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SO2 

     

     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指标三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不能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1. (1) 根据评价表,该模型的指标一可被评为优秀。因为该装置可以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具有 的性质。 
    2. (2) 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合格的原因是,煤燃烧还能产生 气体,也能使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变红。 
    3. (3) 该模型的指标三被评为待改进,于是小科设计了图2、图3两种模型。这两种改进模型中,图 的模型能被评为合格。 
  • 24. (2024九上·余杭期末) 小科在学习“常见的碱”过程中,将新配制的饱和Ca(OH)2溶液滴入到FeCl3溶液中,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为什么呢?

    小科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

    ①Ca(OH)2微溶于水:②FeCl3溶液呈酸性。

    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Ca(OH)2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猜想二:滴入的Ca(OH)2溶液中OH-数量太少。

    猜想三:FeCl3溶液呈酸性,Fe(OH)3沉淀不能存在。

    1. (1) 小科用pH试纸测Ca(OH)2和FeCl3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pH<7,说明溶液中没有OH。该现象(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
    2. (2) 为增加OH的数量,换用浓NaOH洛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如图甲),若猜想二正确,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经过实验,猜想三验证成立。然后,小科将FeCl3溶液逐滴滴加到饱和Ca(OH)2溶液中(如图乙),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产生,持续滴加后沉淀又消失了。请你解释沉淀会消失的原因:
  • 25. (2024九上·东阳期末)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1. (1) 向少量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2. (2) 向溶液中通入 , 观察到,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3. (3) 如图a所示,向稀溶液中缓缓通入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b.(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①分析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填“>”“<”或“=”).

      ②分析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有关.

  • 26. (2024九上·江北期末) 如图甲所示装置,同学们借助传感器监测溶液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图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图丙为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小宁同学取反应后溶液,加入Ba(NO32看到白色沉淀,根据此现象,小宁判断该溶液一定含有H2SO4。你认为小宁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 (3) 图丙中的最高点与图乙中点相对应。(填“a”“b”“c”或“d”)
  • 27. (2024九上·拱墅期末) 小乐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关闭活塞,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中液面下降。


    1. (1) 若X是一种碱,其化学式可能是(写出1种)。
    2. (2) 若X是CaCl2(CaCl2溶液呈中性),实验结束后,小乐将锥形瓶中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Y溶液,并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①取少量Y溶液于试管中,测其pH,pH>7
      ②取少量Y溶液于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试管内溶液的pH,pH>7
      ③取少量Y溶液于试管中,测其pH,pH>7,再向试管内加入K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
      以上三组实验现象,能说明Y溶液一定含有NaOH的是(选填序号)。
    3. (3)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Y溶液的溶质为(填写化学式)。
  • 28. (2024九上·镇海区期末) 实验室里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检测其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1. (1) 上述流程中“操作Ⅰ”的名称是
    2. (2) 步骤①加过量Ba(NO32溶液的目的是
    3. (3) 根据实验现象,该白色固体是由组成。
四、解答题
  • 29. (2024九上·诸暨月考) 工业纯碱中含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工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 (1) 方法一:差量法。称取W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装有试剂X的乙装置,并利用测量乙装置增加的质量,求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方法中试剂X可选用
      A . 氢氧化钠 B . 氢氧化钡 C . 氯化钡 D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 (2) 方法二:沉淀法。利用氯化钙与纯碱反应生成沉淀,然后称量出沉淀的质量,现称取15克样品完全溶解于水中配成60克样品溶液,取三个烧杯分三次进行实验,每次加入30克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所得的沉淀质量记录如表。 

      烧杯1

      烧杯2

      烧杯3

      样品溶液(克)

      10

      20

      30

      氯化钙溶液(克))

      30

      30

      30

      沉淀质量(克

      2

      4

      5

      ①如图所示,    ▲    烧杯内样品中的纯碱完全反应 。

      ②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

  • 30. (2024九上·诸暨月考)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尿素【CO(NH2)2】为最常见的化肥之一。

    1. (1) 尿素属于____(填标号)。
      A . 氮肥 B . 磷肥 C . 钾肥 D . 复合肥
    2. (2)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 (3) 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为。若生产120t尿素,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31. (2024九上·上城期末) 硝酸银溶液是实验室常用试剂,在温度稍高或光照条件下会分解,小金想要了解一瓶10%的硝酸银溶液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取洁净的小烧杯称其质量;向其中倒入5%的氯化钠溶液后称总质量;向烧杯中逐滴滴入该硝酸银溶液直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后称量。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烧杯质量/g

    烧杯和氯化钠溶液总质量/g

    硝酸银溶液/g

    沉淀的质量/g

    100

    111.7

    20

    1.435

    1. (1) 由上述信息,实验室中硝酸银的保存应注意。(请写出1点)
    2. (2) 计算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初步判定硝酸银溶液是否变质?(结果精确到0.1%)
  • 32. (2024九上·拱墅期末) 小乐用如图甲所示的药品进行如图乙所示的酸和碱的反应,烧杯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及相关数据如图丙所示。
    1. (1) 根据图丙可知,图乙所示的胶头滴管中的溶液是
    2. (2)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 33. (2024九上·海曙期末) 为测定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未干燥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情况如图所示。

    1. (1) 反应产生的总质量为
    2. (2) 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3. (3) 加入稀盐酸质量为a时,溶液pH(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
    4. (4) 求加入稀盐酸质量为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
  • 34. (2024九上·江北期末) 实验室有一杯质量为50g的硫酸铜和稀盐酸混合溶液,缓慢加入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每次加入20g,共分6次加入,同时不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并测量每次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和沉淀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⒉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溶液总质量/g

    65.34

    80.68

    100.68

    118.72

    136.76

    m

    沉淀质量

    4.66

    9.32

    9.32

    11.28

    13.24

    13.24

    1. (1) 表格中m=
    2. (2) 求实验使用的氢氧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 (3) 第3次实验中沉淀质量没有增加,而第4次实验沉淀质量又增加的原因是
    4. (4) 求原混合溶液中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