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氮 | 含磷 | 含钾 | |
土壤肥量标准(g/kg) | 0.62 | 0.34 | 17.8 |
测定结果(g/kg) | 0.63 | 0.28 | 17.9 |
物质 | CoO | Co(OH)2 | CoCl2 | CoCO3 |
在水中的溶解性 | 难溶,灰绿色固体 | 难溶,粉红色固体 | 易溶,溶液呈粉红色 | 难溶,粉红色固体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 |
A | ZnCl2溶液(CuCl2) | 加入足量的铁粉后过滤 |
B | 铜粉(木炭) | 在空气中灼烧 |
C | NaCl(CaCl2) |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蒸发结晶 |
D | Fe(OH)3(NaOH) | 将物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查阅资料】某品种菊花的色素提取液具有如下特性:
色素提取液 | 变色情况 | ||
滴入酸中 | 滴入水中 | 滴入碱中 | |
紫色 | 红色 | 紫色 | 黄色 |
【动手操作】取该品种菊花的新鲜花瓣放入研钵中捣烂,移入容器中,加入乙醇,搅拌后浸泡约10min,再加入等体积蒸馏水混合并过滤,得到的色素提取液即为自制酸碱指示剂。
【实践应用】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一段时间,向所得溶液滴入自制酸碱指示剂,溶液变色。
【进行实验】
实验一: 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Na2CO3溶液,依次测量溶液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a1 | a2 | a3 | b1 | b2 | b3 | c1 | c2 | c3 |
溶质质量分数 | 2% | 2% | 2% | 6% | 6% | 6% | 10% | 10% | 10% |
水的温度(℃) | 20 | 40 | 60 | 20 | 50 | 60 | 20 | 40 | 70 |
溶液pH | 10.90 | 11.18 | 11.26 | 11.08 | 11.27 | 11.30 | 11.22 | 11.46 | 11.50 |
实验二: 将10%的Na2CO3溶液从20℃持续升温到70℃,所测得的pH如下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溶液pH | 11.22 | 11.35 | 11.46 | 11.48 | 11.50 | 11.52 |
【解释与结论】
评价表:
评价指标 |
优秀 |
合格 |
待改进 |
指标一 |
密封性好,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 |
密封性好,能除去小部分污染气体 |
密封性不好,不能除去污染气体 |
指标二 |
能通过实验现象说明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SO2 |
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SO2 |
没有明显实验现象 |
指标三 |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
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
不能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 |
小科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
①Ca(OH)2微溶于水:②FeCl3溶液呈酸性。
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Ca(OH)2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猜想二:滴入的Ca(OH)2溶液中OH-数量太少。
猜想三:FeCl3溶液呈酸性,Fe(OH)3沉淀不能存在。
①分析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填“>”“<”或“=”).
②分析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有关.
烧杯1 | 烧杯2 | 烧杯3 | |
样品溶液(克) | 10 | 20 | 30 |
氯化钙溶液(克)) | 30 | 30 | 30 |
沉淀质量(克 | 2 | 4 | 5 |
①如图所示, ▲ 烧杯内样品中的纯碱完全反应 。
②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
烧杯质量/g | 烧杯和氯化钠溶液总质量/g | 硝酸银溶液/g | 沉淀的质量/g |
100 | 111.7 | 20 | 1.435 |
测量次数 | 第1次 | 第⒉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溶液总质量/g | 65.34 | 80.68 | 100.68 | 118.72 | 136.76 | m |
沉淀质量 | 4.66 | 9.32 | 9.32 | 11.28 | 13.24 | 1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