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 /本课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年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

更新时间:2024-09-18 浏览次数: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达标。
  • 1. 画去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1. (1) 湖(bó pō)上停(bó pō)着很多船只。
    2. (2) 我把刚发下来的试(juǎn juàn)(juǎn juàn)起来放进了书包里。
    3. (3)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zhuǎn zhuàn)溪桥忽(jiàn xiàn)
  • 2. 解释加点字。
    1. (1) 日暮客愁新    
    2. (2) 江清月近人 
    3. (3) 黑云翻墨未遮山 
    4. (4) 望湖楼下水如天 
  • 3. 下列诗句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B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D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4. “野旷天低树”是写( )。
    A . 旷野中的树林比天空还要低。 B .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 C . 旷野中的天空比树林还要低。
  • 5. 比一比,再组词。

     鹊 德 州

     惜 惩 洲

  • 6. 下列诗句不是描写西湖风光的一项是( )。
    A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B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灵活运用。
  • 7. (2020六上·青神期末) 下列没有用到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A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D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8.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B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D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号稼轩,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 9. 翻译诗句。
    1. (1)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 (2)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 (3)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三、碰撞书本。
  • 10.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于写景中抒发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2.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 (3)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词人途中所见景象。
  • 11. 按课文内容填空或选择。
    1. (1)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运用了(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作者展开联想,运用了三处比喻,把比作,把比作,把比作。诗中“”一字生动地展现了盛夏时节西湖的暴雨的奇丽景色。
    3.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季节是,从这些声音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4. (4) 根据下列语境,补充合适的诗句。

      ①向晚时刻,我徜徉在宽阔的长堤,放眼望去,只见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再看江面,但见水中映月,清澈照人……此时此景,我不禁吟诵道:“。”

      ②踏着乡村湿滑的小路,辛弃疾拐过小溪上的石桥,眼前忽然出现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这一切是多么熟悉啊! 他欣然吟诵道:“。”

      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两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中“翻墨”和“跳珠”是动态描写。我知道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诗句还有“”。

四、感受阅读。
  • 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____

    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

    1. (1) 在横线上补写出作者和缺漏的诗句。
    2. (2) 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画,请提炼关键信息概括画作,并挑一幅写写你“看”到的画面。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
      黑云翻墨图

       

      我最喜欢图,我“看”到了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 B .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从下雨到天阴又到天晴的天气变化。 C . 这首诗第三句中的“忽”字准确地写出了暴雨骤去的动态。 D .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
  • 13.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____。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 (1) 把词补充完整。
    2. (2) 找出词中展望丰年的句子。
    3. (3) 《宿建德江》中描写“月”的诗句是“江清月近人”,这首词中描写“月”的词句是“”。这两首诗词虽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宿建德江》表达了诗人寂寞孤独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农村生活的感情。
    4. (4) 下列对这首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夜行黄沙道中”这个题目,主要点明了这首词写作的时间和地点。 B .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山村深秋月夜图,充满幽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C .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 D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踏着小路在溪桥处转了个弯,忽然出现了社林旁边曾经见过的那个茅店。
  • 14. 课外古诗阅读。

    桃花溪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 (1) 解释词语:

      飞桥:  尽日:

    2. (2) 这首诗通过对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追求的心情。
    3. (3) 翻译诗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 (4) 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篇有名的古文?
  • 15.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东 坡

    [宋]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东坡:地名。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正值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②荦(luò)确:怪石嶙峋貌,或者坚硬貌。

    1. (1) 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东坡的环境特点。
    2. (2) 结合注释①,分析诗中“市人”和“野人”分别指什么。
    3. (3) 说一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 16. 古往今来,月在文人墨客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人们忧时叹月,喜时望月。请你仔细阅读下列写月的诗句,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填一填。
    1. (1)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 (2)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3. (3)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 (4)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17. 古诗中有许多描写神奇大自然的佳句,请选择恰当的词语把诗句补充完整。

    草色   清泉  乱花   江清   清风  黑云

    1. (1) 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 (2) 野旷天低树,月近人。
    3. (3) 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 (4) 明月松间照,石上流。
    5. (5) 天街小雨润如酥,遥看近却无。
    6. (6) 明月别枝惊鹊,半夜鸣蝉。
  • 18. 小练笔。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前两句以动衬静,把半夜“明月”“清风”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请你选一处景物,也用以动衬静的方式写出它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