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社会基层组织开始建立 ②中正官负责官员的考核
③政府通过察举选拔人才 ④官吏为政注重优抚老弱
①《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总结性类书
②明成祖标榜“文治”强调了图书的教化作用
③国家统一为《永乐大典》的编纂提供了条件
④《永乐大典》被明政府确定为儒学基础读物
①地丁合并征收 ②丁银数额固定 ③百姓赋役免除 ④人身束缚加强
①理证:“无证而以理断之者”; ②书证:引书为证,“可以补史之阙”;
③亲证:“考地理贵实践,亲历其地”; ④物证:“以新出土之金石证史”。
王国维上述研究运用的考证方法主要有( )
①行业种类多样 ②国家重视农业生产
③地方资源的所有权归总督 ④书信是国王处理事务的一种方式
①拜占庭首次统一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
②基辅罗斯的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③拜占庭文化被奥斯曼帝国全盘接受和传承
④《查士丁尼法典》推动了近代欧洲法律发展
①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引入了科学方法
②透视法理论的出现标志欧洲近代科学兴起
③艺术理论和实践促进了近代科学研究发展
④透视法成为了近代天文学革命的核心理论
①文学创作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理论来源
②二战后科技进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化发展
③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关系的新变革
④人们对机器人发展的潜在风险加以防范
材料一
今北京在唐朝称幽州,是中原与东北地区、北方草原的交通枢纽。朝廷曾在此设节度使,以掌军政。随着漕运、海运的发展,幽州与各地经济往来日益频繁。
材料二
今北京在辽时称南京(燕京),为五京之一。辽帝曾在此行册礼(上皇帝尊号)、设行营;设三司使司,“掌燕、蓟、涿”等州钱帛;设都元帅府,“杂掌蕃汉兵”;实行科举,设置太学。“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
辽在南京“劝农桑,修武备”“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所产“线缕机绫”工艺精巧。“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城中“户口安堵,人物繁庶”,居民“俗皆汉服,中有胡服者,盖杂契丹、渤海妇女耳”。
南京与开封之间设有榷场。南京外有居庸、古北等关口,通达辽其他四京等地。金人评价“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元人有诗云:“万国河山有燕赵,百年风气尚辽金。”
材料一
孙中山沿海港口建设规划示意图
(依据1921年《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原图改绘)
材料二
新中国与海洋相关的文献及内容(部分)
195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十二海里 |
1982 | 第六个五年计划:积极开展海上石油的对外合作勘探和开发 |
1996 |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阐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战略目标、基本对策,以及主要行动领域 |
19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二百海里 |
2003 |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
2022 | 中共二十大报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
材料三
中国当代海洋资源开发及成就示意图(部分)
依据材料,评析百年来中国对海洋资源的谋划与开发。
英国关于印度的法案
法案名称 | 部分内容 |
东印度公司特许状(1600) | 东印度公司为法人和政治实体,选举产生理事会和总督,可制定法律;依法在东印度地区获得土地、租金,享有自由、司法、特许经营和继承权等 |
东印度公司法案(1773) | 提高孟加拉总督地位,统管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业务,成立由4位英国委员组成的参事会进行辅佐;设独立于总督的最高法院,由英王任命英国人担任法官,批准总督颁布的法令 |
东印度公司法案(1784) | 东印度公司的政治事务由英王任命的6人委员会监管,东印度公司负责商业经营;总督由公司董事会推荐,经英王许可后任命 |
印度政府法案(1858) | 东印度公司的权力、领地和财产等转归英王,英王为印度国王(后称皇帝);设印度事务部,由内阁中的印度事务大臣直接领导;英王任命印度总督,作为其直接代表统治印度 |
印度参事会法案(1861) | 总督任命6~12人为总督参事会额外委员,其中非官方委员不低于6人;额外委员只能参加参事会立法会议,参与制定法律和法规 |
印度参事会法案(1892修订) | 居住在印度的人均可任额外委员;经总督授权批准,立法会议讨论总督的年度财经报告、提出质询;不懂英语的委员可以请人代为发言,议案翻译成印度语言 |
印度政府法案(1919) | 总督参事会6名成员中3名为印度人;立法会议从参事会中分出,设上下两院,下院145名议员中104名从居住在印度的人中选出,上院60名议员中33名由选举产生;议员可以对部分预算进行表决 |
印度独立法案(1947) | 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废除英王印度皇帝称号,取消印度事务大臣办公室;英国法令在印、巴不再有效(注:1950年总督及总督办公室撤销,英王不再任印度国王) |
材料一
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为基础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冲突的危机……
当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构成对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
材料二
我们必须尝试超越我们自己的日常争吵(或谈判)去看待危险的长期问题。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贫困和饥饿仍然在很多地区肆虐的世界,一个滥用资源而不顾其再生的世界,一个武器生产和销售超过任何时代的世界……
南北之间无论有何不同,分歧有多深刻,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利益。双方的命运休戚相关。
——(世界银行成立的)国际发展问题独立委员会:《北方和南方:争取生存的纲领》(1980)
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叠加碰撞、交织发酵……
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和谐共生、合作共赢……
中华文化以和合理念为精神内核,秉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2023)
材料一
端午节由来已久,其起源有纪念屈原、吴越民族图腾祭、恶月恶日避毒除害等说法。古代各地的端午习俗包括,“以五彩丝系臂”祈求“不病瘟”“采艾以为人(人形),悬门户上,以攘毒气”,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屈原,“蹋百草”“斗百草”“龙舟竞渡”,出嫁女“归宁(回娘家)”等。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中国端午节大事表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新历法,规定新旧二历并存,旧习俗择要存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
1922年,《杭州青年》发表《整洁节(端午)卫生大运动宣言》“利用旧习惯里端午节除毒的社会心理”,举行卫生大运动 |
1928年,民国政府废止阴历,严禁机关、学校、团体循旧历习俗放假 |
1940年,抗敌文协为纪念屈原,将端午节定为“诗人节”“向国内推广实行” |
1941年,《屈原》新剧上演,纪念国殇 |
民国年间,各地县志多有关于当时端午习俗的记载,如山西“插艾,食角黍(粽子),饮雄黄酒……游郊”;广东“各家裹角黍,各乡竞龙舟” |
1984年,国家体委在广东举办首届“屈原杯”龙舟赛;随后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也开始举办龙舟赛 |
2006年,端午节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07年,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
2009年,端午习俗申遗成功,中国传统节日首次跻身世界非遗名录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阐释端午节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