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11-15 浏览次数: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 1. (2024七上·南山期末) “北京猿人……打片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磁砧法。……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石锥、雕刻器、砍砸器、球形器、石锥、石砧等。”材料表明北京人
    A . 结成了群体生活在一起 B . 使用石器进行农业生产 C . 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 D . 制作石器技术比较成熟
  • 2. (2023七上·钦州月考) 根据近代考古发掘,在台湾台南县出土的黑陶,高雄市出土的彩陶,质地、形状同大陆东南沿海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十分相似;特别是一种几何形花纹的陶器,和福建一带的原始文化有着相同的特征。据此可以判断,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开始于(    )
    A . 史前时期 B . 尧舜时期 C . 夏商时期 D . 三国时期
  • 3. (2023七上·潮安期末) 河姆渡遗址共有四个文化层,相互叠压、内涵丰富,堆积层厚达4米。第四文化层,发现大量以稻秆、稻叶、稻谷及稻壳混合的堆积物,出土了大量的木板木桩。其中遗址出土的木板木桩有助于我们了解河姆渡人(     )
    A . 成熟的耕作技术 B . 先进的生产工具 C . 精巧的房屋建造 D . 丰富的生活娱乐
  • 4. (2023七上·潮安期末) 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黄帝以明正朔。这体现了
    A . 纪传体例的推广 B . 君主权威的神化 C . 宗法观念的强化 D . 华夏文化的传承
  • 5. (2024七上·潮南月考) 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 . 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 . 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 C . 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 . 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
  • 6. (2024九下·光山模拟) 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铭文“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风有商……”《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牧野”以上材料指向同一事件,两则材料(     )
    A . 互为印证 B . 互相矛盾 C . 孤证不立 D . 不足采信
  • 7. (2023七上·潮安期末) 下图是西周分封的部分情况示意图。图中受封的对象主要是

    A . 殷商贵族 B . 功臣 C . 周室宗亲 D . 周王母系亲戚
  • 8. (2023七上·潮安期末) 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

    A .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 B . 中华冶炼技艺精湛 C . 剑影徘徊战争不断 D . 祭祀礼仪历史悠久
  • 9. (2023九下·揭西月考) 考古学者发现,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且年龄越大越明显。甲骨文中亦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图)。据此推测,这种跪坐姿势是

    A . 礼仪规范的结果 B . 狩猎生活的需要 C . 战斗训练的要求 D . 刑罚残酷的表现
  • 10. (2023七上·潮安期末) 如图是战国时期主要农业地区分布图,其中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   )

    A . 农牧分界线以北 B . 汉水流域 C .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 长江以南
  • 11. (2023七上·潮安期末)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
    A .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 12. (2024九下·翁牛特旗模拟)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
    A . 法家的“法治”思想 B . 儒家的“仁政”思想 C . 道家的“无为”思想 D . 墨家的“非攻”思想
  • 13. (2023七上·潮安期末) 某同学在研究成语起源时,有如下发现。这说明百家争鸣(     )

    成语

    揠苗助长

    杞人忧天

    滥竽充数

    东施效颦

    来源

    《孟子》

    《列子》

    《韩非子》

    《庄子》

    A . 各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B . 在当时引起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C .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 . 顺应战国时期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 14. (2023七上·潮安期末)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据此推测可知,在秦朝(     )
    A . 三省彼此牵制监督 B . 君主专制制度创立 C . 地方自主权力过大 D . 地方与中央官制一致
  • 15. (2024九下·河东模拟) 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   )
    A . 休养生息的政策 B . 分封制度的推行 C . 法律制度的严酷 D . 基层管理的状况
  • 16. 《史记》记载,胡亥是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立,但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赵正书》却记载,胡亥是秦始皇临终前亲自认可的继承人。这表明(   )
    A . 《赵正书》缺乏史料价值 B . 出土文献更可信 C . 《史记》仅仅是一家之言 D . 秦始皇刚愎自用
  • 17. (2023七上·台山期末) 《汉书·景帝纪》中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材料说明(     )
    A .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B . 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取得成效 C . 文景时期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 D . 儒家治国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 18. (2023七上·潮安期末) “武帝雄才大略……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这表明汉武帝
    A . 攻守结合巩固了政权 B . 建立起大一统王朝 C . 为后世安康奠定基础 D . 赢得少数民族尊重
  • 19. (2023七上·潮安期末) 下图为西汉疆域图,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西汉(     )

       

    A . 将西域纳入了中央政权的管辖 B . 以洛阳为都城 C . 北方与匈奴完全以长城为界线 D . 实行郡国并行
  • 20. (2024九下·安源模拟) 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 .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 . 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 . 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21. (2023·潮南模拟) 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
    A . 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 . 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C . 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 . 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 22. (2024七上·曲阳期末)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
    A . 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 . 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C . 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 . 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 23. (2023七上·潮安期末)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远古传说中被后人尊为帝王的五个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的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远古初民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嘉谷、观测天文、推算历法、编制乐舞等多方面的情况。对上述记载的看法,正确的是( )
    A . 多数属于神话传说,基本无历史价值 B . 属于文献史料,有待实物印证 C . 《史记》是第一手史料,有参考价值 D . 《史记》以信史著称,是完全可信的
  • 24. (2023七上·潮安期末) 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如示意图反映出的阶段特征是(   )

    A . 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 C . 繁荣开放 D . 国家统一
  • 25. (2023七上·潮安期末) 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这一记载可以佐证(     )
    A . 农业技术的成熟 B .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 北朝政权的更替 D . 《齐民要术》的传播
  • 26. (2024七下·揭东开学考) 东晋初期,大量避乱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这表明北方贵族(   )
    A . 缺乏生产工具和技术 B . 可支配的劳动力不足 C . 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 D . 排斥南方的本地贵族
  • 27. (2023七上·潮安期末) 陈寅恪先生指出“胡人原来只有名,而无字和号,孝文帝改胡人姓、名,其与名,是赐给他们一个汉名或雅名。”如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的胡名为“佛里伐”,“焘”就是其雅名。胡人使用“雅名”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 . 鲜卑族放弃了原有生活习俗 B . 鲜卑族主动学习汉族文化 C . 改汉姓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D . 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形成
  • 28. (2024九下·苍梧模拟) 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 民族交融加强 B . 商业贸易繁荣 C . 政治清明稳定 D . 中外交流频繁
  • 29. (2023七上·潮安期末) 魏晋以来,民间多以谷物、布帛易物。北魏孝文帝铸太和五铢,诏“京师及诸州镇皆同行之”,结果仅得以流通于京师一带。这表明( )
    A . 币制混乱激化社会矛盾 B . 孝文帝改革的效果不佳 C . 各区域间经济联系断绝 D . 分裂战乱阻碍经济发展
  • 30. (2023七上·潮安期末)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得益于(     )
    A .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B .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D .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3分,32小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3七上·潮安期末)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请你加入历史探究小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摘编自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三   东汉末年疫病大流行,他目睹百姓的痛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著名的医药学著作。这部著作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材料四   汉字书写在东汉以后发展成为专门的艺术,东晋时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下图是东晋时期的代表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五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摘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被其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诸子百家熠熠生辉”是指什么局面?文中“释”于何时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什么影响?
    3. (3) 材料三中所述的“他”是谁?他写了哪一部著名的医药学著作?被后世尊称为什么?
    4. (4) 材料四中作品的作者是谁?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5. (5) 根据材料五,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 32. (2023七上·潮安期末) 秦汉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汉王朝大事年表》

    秦朝

    汉朝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公元前221年,把全国分成36郡,以后又陆续增至40多郡。

    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万打败匈奴,收复黄河以南土地。

    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大胜,使北部诸郡得以安宁。

    材料三   秦王朝的建立可以说是历史的一座里程碑,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绝对无法稳固的。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掉最后一个齐国,只用短短十年就迅速完成了之前几代人才能完成的事情。

    ——《秦国有力统一却无力治国》

    材料四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良种马、香料、玻璃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1. (1) 观察材料一的两幅地图,说说图二与图一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地图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和西汉王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此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王朝在巩固统一方面的共同点。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秦统一六国后,为建立民族共同体采取的最具深远意义的文化举措是什么?西汉时期在秦疆域的基础上,向西有了巨大拓展,西汉政府是怎样对这一地区加强管辖的?
    4. (4) 材料四中所指的“这条路”指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条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 33. (2023七上·潮安期末)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

                   铁制农具                                                带鼻环的牛尊

    材料三   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放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四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南朝梁时期,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吠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1. (1) 据材料一,请分析归纳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 (2) 材料二中的文物反映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变化?由此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据材料三,概括汉文帝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文帝及其后继者的治国措施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田美土肥”现象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