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孝感市名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十月教...

更新时间:2024-09-13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 1. (2023七上·孝感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苔花如米小

    乔巨华

    ①近几日天空逐渐放晴,教学楼后面那些红砖缝里的青苔,也在渐渐地消失。房檐下,原本青苔最多、最绿的地方,现在也只剩下几个绿格子。

    ②我喜欢“绿格子”这个词,绿色的青苔把红砖纵横的边缘划分得那么清晰,这不就是格子吗?红和绿的搭配十分显眼。

    ③砖地并不平整,所以积蓄的雨水时而多,时而少。水分的量会影响红砖的颜色,吸水多的是深红,吸水少的是浅红。我觉得那些深红色的方砖得了老天的偏爱,这颜色的深浅关乎青苔的存亡,因为青苔就在这夹缝里生存。

    ④青苔生存的环境确实特别,很多植物都很需要阳光,而它偏偏喜欢角落,偏爱缝隙,喜欢潮湿的环境。楼房挡住了阳光,加上有雨水的滋润,这里便成了青苔的家。雨季来临时,砖缝里那绿茸茸的线条会变得很粗,如果天气连日晴朗,那线条就会变得纤细一些。这断断续续的变化,会一直从春天持续到深秋。

    ⑤昨夜的雨,让操场上的青苔又复活了。

    ⑥那莹莹的绿,又纵横在红砖之间,绿得如此炫目。说青苔复活了是恰当的,这些小精灵从没有完全消失,它们只是隐匿着,似有魔法一般,遁了形,在雨来临时才现形。

    ⑦我忍不住俯下身子,细看那些在夹缝中生存的精灵,雨水使它们重现生机。它们排成一队,像红砖地上摆着的一条条毛茸茸的绿布条。我真为它们感到高兴,它们弱小却满怀热情,在狭小的缝隙里努力地生长着,展现出勃勃的生机。清朝诗人袁枚有诗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用米来形容苔花的小,真是绝妙。可是,那矮到近乎没有高度的青苔真会开花吗?我是没见过的。我转念一想,诗人定是亲眼见了苔花,才写出了这样绝美的诗句。我隔着手机屏,放大拍摄的画面,镜头之下的青苔分明就是一畦绿叶的小青菜,谁说青苔没有高度呢?那些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菜苗,都生出了尖尖的嫩芽,齐刷刷地探着小脑袋在仰头看天呢。

    ⑧我还在砖地上发现了一个小坑,是缺了一角的红砖形成的,坑里长满了青苔,成了一个惹眼的绿色小坑。因为在雨天多蓄了一些水,所以这一丛青苔显得格外的绿,尤其是在晴天的时候,别的青苔变黄时,它们的绿就更加显眼。

    ⑨从此,小绿坑成了我的牵挂之地,我下课后总想去看看它。我担心有一天这绿会消失,又深知惦记也没用,万事万物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

    ⑩这青苔真是顽强,隔了那么多个晴天,小坑里的绿居然没变黄,也没变少,反而长得更加葱郁,我蹲下身才发现,它们填满了小坑,似乎还结出了谷穗一样的东西。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它们,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花,但它们在那些挨挨挤挤的绿色中,像百合花一样淡雅,真令人高兴。

    ⑪袁枚的诗句很唯美,这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写尽了青苔的执着。青苔默默地在阴暗的角落或夹缝里生活,它那么弱小,那么卑微,然而,它又那么执着,绿了又黄,黄了又绿,那么生生不息,在夹缝里悄然绽放生命光彩。它虽然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它有它的淡雅和高洁,它有它的隐忍和追求。

    ⑫青苔如此,人亦如此。____。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 (1) 选文以“苔花如米小”为标题有何妙处?
    2. (2) 简要阐述文章第⑤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 (3) 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它们排成一队,像红砖地上摆着的一条条毛茸茸的绿布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隔了那么多个晴天,小坑里的绿居然没变黄,也没变少,反而长得更加葱郁。(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 (4) 结合全文内容把文章最后一段补充完整。(60字以内)
  • 2. (2023七上·孝感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材料一】如今,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更值得警惕的是,青少年近视低龄化,高度数趋势愈发明显。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36岁的群体中约有2.5%为近视眼,6-18岁的城市在校学生近视发生率猛增至80%,近40%的孩子的近视超过325度达到中度近视。为此,国家领导人连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光明的未来”。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旨在提高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

    我国青少年视力健康牵动着亿万人的心,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各行各业需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责无旁贷地加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队伍,用行动保护青少年的视力。

    【材料二】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古代医籍对本病早有认识,称为目不能远视,又名能近怯远症,至《目经大成》始称近视。

    大部分近视眼发生在青少年,在发育生长阶段度数逐年加深,到发育成熟以后即不发展或发展缓慢。其近视度数很少超过6D(1D=100度),眼底不发生退行性变化,可以配镜矫正,称为单纯性近视,另一种近视发生较早(在5—10岁之间即可发生),且进展很快,25岁以后继续发展,近视度数可达15D以上,常伴有眼底改变,视力不易矫正,称为变性近视。此外,习惯上常将3D以下的近视称为轻度近视,3D—6D的称为中度近视,6D以上的称为高度近视。

    近视的产生原因至今依然不是十分明确,公认的看法是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起作用。

    【材料三】“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除了课业负担重、用眼习惯不好之外,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体育活动的缺失以及户外活动的减少。”某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席玉宝表示。

    专家表示,近视眼中存在调节功能异常,特别是看近的时候,近视眼的孩子存在调节滞后现象,越是看近,看近时间越长,调节准确性越差,调节滞后越明显,在视网膜上造成的后离焦越明显,对近视的形成影响越大,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总是在室内的环境下更容易引发近视。

    我省作为近视省份之一的大省,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教育厅负责人介绍,我省将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深入推进校园足球、篮球、武术等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建设,通过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真正动起来”。

    “鼓励儿童青少年更多地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学校和家长有共同的责任。”某医科大学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伍晓艳表示,学校应当重视开好体育课,坚持开展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实行课间10分钟“清空教室”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家长可以和学校联合探索“结伴步行上学小组”行动,鼓励孩子“步行上学”,并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亲近阳光。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B . 某中学生去医院体检,其中视力检查的结果是双眼均为500度,他处于中度近视。 C .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根本原因是课业负担重、用眼习惯不好、缺少体育及户外活动。 D . 总是在室内更容易引发近视,因此专家提倡学生应多走进大自然,加强体育活动。
    2. (2)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有效防控青少年近视?(最少三点)
二、名著阅读(7分)
  • 3. (2023七上·孝感月考)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题。

    【甲】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乙】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1. (1)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全书共十篇。在此书中始终并存着两个世界:一个是回忆中的往日世界,一个是写作当下的现实世界。 B . 《朝花夕拾》中有批判“正人君子”之流的《无常》,有表现师生情谊的《藤野先生》,有反映家庭、教育问题的《五猖会》……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 C . 【甲】选段中的“他”与鲁迅相识于日本,曾因“绣花鞋”事件被鲁迅误会。在老师徐锡麟牺牲后,“他”不主张发电报谴责当局者,与鲁迅的意见不一致。 D . 【乙】选段中的长妈妈和鲁迅是同一门的邻居,鲁迅在她的怂恿下,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2. (2) 【甲】选段中的“他”指的是谁?是一个怎样的人?
    3. (3) 参考示例,结合【乙】选段的原文,谈谈自己的阅读心得。

      示例: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年少时的鲁迅对大自然的热爱。小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热爱自由生活,喜欢探求知识。

三、古诗文阅读(29分)
  • 4. (2023七上·孝感月考) 古诗文积累,填写下题。
    1. (1)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2) 沾衣欲湿杏花雨 ,。(志南和尚《绝句》)
    3. (3) 曹操的《观沧海》中写出诗人登临地点和目的的诗句是:
    4. (4) 《江南逢李龟年》中“”两句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感叹。
    5. (5) 《峨眉山月歌》中既点明主旨,又抒发诗人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6. (6)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的主旨句“”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乱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7. (7) 古人注重修身养德,“”告诉我们要懂得宽容大度。(《<论语>十二章》)
    8. (8) 春天到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润泽着绿色的大地,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中的诗句:
  • 5. (2023七上·孝感月考) 古诗词赏析

    【甲】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 (1) 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诗首联写“客路”“行舟”,暗含诗人虽身在江南,而神驰故里,故匆匆赶路,急于归家之情。 B . 【甲】诗的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着新事物孕育在旧事物当中的哲理。 C . 【甲】诗为五律,韵脚有“前”“悬”“年”“边”,【乙】诗为七绝,韵脚有“霜”“乡”,两诗读来均富有声韵之美。 D . 【乙】诗一、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大漠似雪,月华如霜,写出了边地荒凉和凄冷的特点。
    2. (2) 请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3. (3)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出来的?
  • 6. (2023七上·孝感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 (1) 解释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相委而去   

      ②下车引之           

      ③遇故人,而止之食  

      ④故人至暮不来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表达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相委而去

      A . 人不知而不愠 B . 学而不思则罔 C . 不义而富且贵 D . 遇故人,而止之食
    3. (3) 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故 人 曰 诺 期 返 而 食

    4. (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5. (5) 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四、综合运用(16分)
    1.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临(lì) 脑(suǐ) 斜(qí) 咄咄逼人(duō) B . (jì) 蓄(zhù) 粗(kuàng) 披戴笠(suō) C . (sè) 蔽(yīn) 脸(jiá) 为一谈(hǔn) D . 巢(kē) 黄(yùn) 落(zhuó) 食瓢饮(dān)
    2. (2)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学家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B . 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 . 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D . 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3. (3)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政府部门专门制定了有关的规章制度。 B .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 .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D . 通过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活动,使孩子们领悟了文学之美。
    4.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接踵而至 B . 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缺乏了解,更缺乏尊重,常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见。 C . 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 , 尽展其长。 D . 晚会上,同学们自编自演的节目绘声绘色 , 街舞、相声、小品等都赢得了阵阵掌声。
    5. (5) 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传播”“淡雅”“花瓣”“大家”分别是动词、形容词、名词、代词。 B . “顽强”与“坚强”是同义词,“懦弱”与“怯懦”也是同义词。 C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东汉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 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常见的谦辞、敬辞。谦辞如家严、鄙人、小店、拙见、寒舍等,敬辞如令堂、垂念、高朋、贵庚、赐教等。
  • 8. (2023七上·孝感月考) 语文实践活动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个好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为探讨“交友之道”,七年级一班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拟标题,知友情】同学们出了一期黑板报,除了“同学风采”“友谊名言”“交友之道”等栏目之外,还粘贴了一组图片,请你给这一栏目拟写一个小标题。

      小标题:

        

        

        

        

      伯牙绝弦

      桃园结义

      割袍断义

      负荆请罪

    2. (2) 【品诗文,忆友情】下列搜集的诗句与本次活动无关的一项是( )
      A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 (3) 【敞心怀,抒友情】仿照例句中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在你的心中,什么是友情呢?友情是黑暗中的明灯,让你看到一线光明;友情是焦渴时的甘泉,使你品尝到一丝清甜;友情是。愿这美好的友情,陪你走过漫漫人生路。

五、写作展示(共50分)
  • 9. (2023七上·孝感月考)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题一:我为我的            而自豪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散文;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

    材料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中“习”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700字左右。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