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5年高考政治快速提分训练 考点22 寻觅社会的真谛

更新时间:2024-09-19 浏览次数:2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4·北京市) 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5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②“五四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

    ③政治制度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2024·湖南) 大美潇湘,山水如画,“潇湘八景”最早由宋初山水画大师所作,作为一个超越地域和历史范畴的美学意象,成为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文化母题与图式,成就了中国山水画别开生面、自成—派的“潇湘山水”。亦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言:“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由此可知(    )

    ①潇湘的自然山水是能被艺术家的心灵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艺术家以手中画笔为潇湘自然山水描绘图景、设定法则

    ③“潇湘八景“作为美学意象是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意识

    ④自成一派的“潇湘山水”寓于中国山水画艺术共性之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4·湖北) 我们即将迎来祖国75周年华诞。经过不懈奋斗,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建国以来的经济建设实践证明: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以下对此做出正确诠释的是(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②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唤醒了很多人的创业梦想

    ③农村“三权分置”改革,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完善

    ④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让新能源汽车走俏世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4·黑吉辽) 习近平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该理论的贡献在于(    )

    ①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成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②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③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④拓展了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2024·黑吉辽) 下列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两个必然”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①两者都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

    ②两者都论证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但过程是漫长的

    ③前者揭示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实现的条件性

    ④前者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后者反映社会形态更替的实现方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6. (2023·辽宁) 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免耕播种机……各种新农具正成为农业生产的“新武器”,操作新农具的多是被称为“新农人”的大学生,他们依靠科技和专业知识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其辐射效应推动了乡村面貌的嬗变和农业发展的全方位转型。这表明( )

    ①新农具是推动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的物质条件

    ②农业新技术构成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动力

    ③新农人的出现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力的结构

    ④新农人的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活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2023·广东) 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是我国居民出行最常见的代步工具。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出行观念的普及,多地出现骑行热,凭借健身、时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车再次引发民众的消费热潮。这一现象说明(    )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生活面貌

    ③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2023·浙江) 《尔雅》是由汉初学者编纂的一部术语词典,阐释了4300余个术语的内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会、人事、学习和习俗等,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由此可知(    )

    ①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研究发展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③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

    ④术语学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2024·南海模拟) 为遵循科技发展规律,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新需求,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出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科技部门的机构改革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②遵循科技发展规律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强大动力

    ④变革生产关系能适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2024·肥城三模) “新质生产力”成为2024年全国两会热议的关键词。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放弃传统产业,而是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表明,发展新质生产力应(   )

    ①处理好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

    ②坚持矛盾主次方面相结合,更好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与转型

    ③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打通发展束缚堵点

    ④把握矛盾问题精髓,挖掘自身潜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2024·浙江模拟) 浙江省S县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着力培育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复合生态经营模式,使林下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引擎。这表明(   )
    A .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 .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D . 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化
  • 12. (2024·温州模拟) 《共产党宣言》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脚下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该论断主要说明( )

    ①资本主义制度客观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阶级斗争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③生产力发展是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决定力量

    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利益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2024·广信模拟) 蜜柚飘香的重庆石桂万福村只有8300多名平均年龄58岁的村民,如何让“弱劳动力”村撑起千亩蜜柚产业?该村探索出一条“成立合作社,号召全体村民集体劳作;盘活村内闲置土地以扩大规模;请专家培训村民以提升技术”路子,成功破解这一难题。该村的成功体现了(   )

    ①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谋求发展之路

    ②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发挥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③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状况,满足发展需求

    ④创新完善经济基础,可以解决未来出现其他村务问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2024·江西模拟) 2024年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最大限度利企便民。这体现了(  )

    ①人民立场是政府工作的基本立场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2024·北辰模拟) 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任务提出的新概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国家十大工作任务之一。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 .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源于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 . 调整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C . 人们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是一个直线式上升的过程 D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 16. (2024·葫芦岛模拟)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从我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来看,改革能破除制约生产力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让一切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据此可知( )

    ①新质生产力是社会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改革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新质生产力以创造巨大社会财富为显著特点

    ④改革决定了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2024·丹东模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所以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增进人民福祉,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①重视局部的作用,学会优化结构搞好局部

    ②整体处于统率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

    ③坚持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

    ④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8. (2024·佳木斯模拟) 有一种引人注意叫“显眼包”,有一种个性旅游叫“特种兵式旅游”,有一种无奈叫“公主/王子,请……”,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生猛叫“不讲武德”,有一种竞争叫“内卷效应”,有一种调侃称作“凡尔赛”……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这反映了( )

    ①热词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热词和社会热点事件是互相不可分离的

    ③热词是人脑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动反映 ④社会热点事件对热词的出现具有决定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9. (2024·华大联盟模拟)  为有效破解农村农民融资难题,某区紧抓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契机,大胆探索,率先在全省推行股权质押登记线上审批新模式,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登记实行线上全流程办理,让股金“可变现”,拓展了农民股份权能,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④人类社会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向前发展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2024·成都模拟) 2024年3月11日,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正式施行。此次修法,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内容载入其中,增加了国务院性质地位的规定,完善了国务院职权的表述,健全了国务院会议制度等内容。这一做法意在( )

    ①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②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③变革生产关系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④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1. (2024·四川模拟)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强调,步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需要在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对体制机制和机构职责进行调整和完善。该方案的出台意在(   )

    ①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②推动机构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③通过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促进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2. (2024·徐州模拟) 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所依赖的技术支撑和工具各不相同。新质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为重要特征,进而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和发展壮大是(   )

    ①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③衡量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            ④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动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3. (2024·自贡模拟)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赵亚夫退休20余年,志愿扎根老区农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培训8000多名致富带头人,推广农业“三新”面积250多万亩,惠及16万农户,助农增收300多亿元,践行了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这启示我们( )

    ①要重视实践决定作用,致力于推动科学理论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②要明辨科研成果的价值,以能否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标准

    ③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致力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④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主动将个人努力与人民事业相结合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4. (2024·南充模拟) 近年来,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聚焦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以深层次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取得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改革创新实践成果。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导下,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②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从事物的个性中把握其共性

    ④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5. (2024·江西模拟)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75年。从唯物史观角度,以下材料分析有道理的是( )

    历史时期

    社会革命的内容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一化三改

    改革开放新时期

    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脱贫攻坚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和发展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革命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我国不同阶段的社会革命都是为了使生产关系更好适合生产力发展

    ④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6. (2024·南昌模拟)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中,始终强调领袖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说过,“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时,马克思深刻指出,革命胜利后组织新政权、维护新政权、建设新政权都需要权威。恩格斯则明确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这表明,无产所级领袖在历史上能够( )

    ①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②决定历史事件的进程

    ③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

    ④创造人类社会的历史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7. (2024·河北模拟)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老年群体的需求既纷繁复杂,又有很大的特殊性,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情怀,就无法设身处地想老年人之所想,急老年人之所盼,就很难将感情和专业投入进去,难以将养老助老事业做深做细做好。这说明( )

    ①老龄化的国情要求我们用心发展养老事业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

    ③人的意志和意愿决定社会的发展进程

    ④尊老敬老作为传统美德具有相对独立性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8. (2024·江西模拟) 下图漫画《纸上行走》中的个别领导干部的行为( )

    ①从书本而非实际出发,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②脱离了实践和群众,是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

    ③不敢直面矛盾和问题,否定了矛盾特殊性

    ④在调研中走形式,违背了求真务实的要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9. (2024·河北模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每一个辽宁人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用汗水浇灌新时代的梦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辽宁、建设辽宁、全面振兴辽宁。据辽宁省2024年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辽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十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增速,总量GDP突破3万亿元。这印证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②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能改变人的先天条件 

    ③人民群众实践活动构成社会发展的内容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0. (2024·江门模拟)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我国和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提供了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表示,中国极地考察40年来,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严谨求实、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由此可见(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科学探索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得到社会的认可        
    ④创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秦岭站建成的前提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