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8 冀中的地道战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年秋季五年级上册语文《冀中的地道战》同步练

更新时间:2024-10-11 浏览次数:1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看拼音,写词语。

    qīn  lüè

    guǎi  wān

    chà  dào

    yāo  he

    bǎo  lěi

    jié  kǒu

    diāo  bǎo

    sǎo  dàng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侵略(qīn luè) 堡垒(bǎo lěi)   道(cà) B . (diāo)堡     妨碍(fáng ài) 任丘(rén qiū) C . (bì)     吆喝(yāo hè)  (xiàn)坑 D . (chà)道     住(shuān)  口(jí)
  • 3. 地道战能够取得成功,关键的因素有(    )(多选)
    A . 冀中人民特别勇敢、特别有智慧,面对敌人的“扫荡”积极想办法。 B . 地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设计精巧,易守难攻。 C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发挥智慧,创造新的斗争方式。 D . 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保家卫国的勇气和斗志,这是智慧的源泉。
  • 4. 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人民的智慧难道不是无穷无尽的吗? B . 很多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 C . 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 D . 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5. 下列哪个句子和其他句子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
    A . 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B . 难道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没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惊人的奇迹吗? C . 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怎么会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惊人的奇迹? D . 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不会不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惊人的奇迹。
  • 6. 对下面两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分析正确的是( )

    ①黑旋风李逵的塑像高高地站在山崖之上,黑风口外,把守着通住山塞的要道。好气魄,好威武。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慨。

    ②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A . 都强调地形险要。 B . 前者强调人物本领强,后者强调地形险要。 C . 都强调人物本领高强。 D . 前者强调地形险要,后者强调人物本领强。
  • 7. 下列句中的双引号起什么作用?请选一选。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引用。
    1. (1) 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
    2. (2) 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8.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再另选一组关联词写句子。

    只要……就……  不但……还……    就算……也……  既……又……

    1. (1)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生产,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2. (2) 进了活道,敌人过不了关口。
    3. (3) 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可以把“子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 (4) 冀中平原的人民坚持了生产,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5. (5) 造句:
  • 9. 品读课文重点句子,完成练习。
    1. (1)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①这句话介绍的是地道战

      ②用句中带点词写句子:

      ③找出文中与之相呼应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

    2. (2) 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出自代诗人的古诗。

      ②这句话体现了地道战的特点。

      ③用带点词写句子:

二、课内阅读
  • 10.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 (1) 语段以为例,按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的结构。
    2. (2) 说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填在横线上:

      ①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

      ②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

    3. (3) 这段文字先讲什么?后讲什么?
    4. (4) 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什么?
    5. (5)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
  • 11.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做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涧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 (1) 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牢靠—   隐蔽—

    2. (2) 选文以为例,按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的结构。
    3. (3) 这里介绍的“大洞”有哪些特点?
    4. (4)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明了( )。
      A . 地道里的环境很舒适,还可以纺线。 B . 地道里隔音效果好,在里面纺线外面都听不到声音。 C . 地道里不气闷,有亮光。 D . 地道里很宽敞,能容下纺车。
三、拓展提升
  • 12. 课外阅读

    卢沟桥烽火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残  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既  即)严词拒绝。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军人仰马翻。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但是,日寇不死心,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慕)。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全面展开了。

    1. (1) 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
    2. (2)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3. (3) 阅读短文时,我们有许多提高阅读速度的办法。如:

      ①看到题目时,我会产生疑问:“?”带着这个问题读,我对短文的内容理解得更快了。

      ②阅读第3自然段时,“”这个四字词语我不懂,但是并不影响我理解短文,因此我就没有管它,继续往下读。

    4. (4) 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选择正确的选项。( )
      A .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卢沟桥战略地位重要的特点。 B .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卢沟桥特别窄小的特点。 C .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卢沟桥十分窄小的特点。
    5. (5) 短文赞美了
  • 13. 课外阅读轩。

    从一个微笑开始

    文/刘心武

    ①又是一年春柳绿。

    ②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③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是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迎上前!

    ④一些固有的格局被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⑤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故、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以学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⑥地球上的生灵中,唯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藏的遗憾。

    ⑦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号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唯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⑧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⑨微笑毋庸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怀拓宽。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棵新草;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⑩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选自《开发心大陆》,吉林人民出版社)

    1. (1) 文章第①段“又是一年春柳绿”中为何用“柳”而不用“草”?
    2. (2) 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3) 联系全文,分三点说说怎样才能“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
    4. (4)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本文是一剂调适心灵的良药,号召大家从一个微笑开始,坦然地面对世界、社会和自己。

      ②本文采用象征手法,用了如《白杨礼赞》一样托物言志的手法。

      ③这篇文章和一首歌的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作者认为,只要微笑就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

      ⑤本文在语言运用上很有创造力,就内容而言,也做到了条分缕析,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