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中山市教学共进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11-22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29分)
  • 1. (2023九上·中山月考) 默写古诗文。
    1. (1)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 (2)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 (3) 不以物喜,,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诗词中的“用典”引发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请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4. (4) 小明:“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举个例子: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的 “。”这一句,就是借助历史故事表达自己对前途并未失去信心,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小红:是的,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也是借助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怀念亲友的无奈伤感和人事变迁的感叹。

      小强:你们说的都是“用事”类的用典,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 “。”则是“引用前人诗句”类用典,他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2. (2023九上·中山月考)  默写古诗时,“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
    知识卡片
         《汉书·苏武传》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
  • 3. (2023九上·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青山环抱、绿水逶迤的五桂山旗溪村,吸引了一批有志向、有情怀的大学生前往创业,其中就____了以香草种植为主业的旗溪香草生活农场。①这里不但有十几个品种规模化种植的香草,此外,还设计了香草科普园,里面有上百个香草品种。五桂山土地矿物质____丰富,其中硒元素是国内土地含量平均值的5倍。肥沃的土壤给予了香草生长的养分,水质天然纯澈的山泉水更是____了无数的香草。

    生活农场还根据季节开发了特色香草体验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春天,xiān        yán的花儿们在绿水青山下摇曳生姿,游客可在农场采摘洋甘菊、金盏花,制成细腻的手工皂;夏天,可采摘jǐ        qǔ了天地之精华的野姜花蒸馏制成的纯露;秋天,可采摘洛神花制成果酱,甘甜可口;冬天,可挖姜黄做植物染。四时之景不同,其乐也无穷也。因地制宜、用心经营,是农场走向成功的bù        èr        fǎ        mén。

    1. (1)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培育        含量        滋润 B . 培育        储量        滋润 C . 孕育        储量        滋养 D . 孕育        含量        滋养
    2.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xiān        yán        jí        qǔ        bù        ěr        fǎ        mén

    3. (3) 语段中①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创业者不但设计了香草科普园,里面有上百个香草品种,此外,还规模化种植的香草有十几个品种。 B . 创业者不但设计了香草科普园,里面有上百个香草品种,而且这里规模化种植的香草有十几个品种。 C . 这里规模化种植的香草有十几个品种,此外,创业者还设计了拥有上百个品种的香草科普园。 D . 这里不但规模化种植的香草有十几个品种,创业者还设计了香草科普园,里面有上百个香草品种。
    4. (4) 作为旗溪香草生活农场创始人的你,受邀到某中学做一场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请从下面几个题目中选取一个作为你演讲的题目,并说明理由。

      ①我的“中国梦”        ②志当存高远        ③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④论不屈不挠        ⑤放飞青春梦想        ⑥不可知难而退

  • 4. (2023九上·中山月考)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问题。
    1. (1) 艾青是诗人,也是画家,艾青的诗作有一种“绘画美”。同学们对艾青诗作的“绘画美”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表格提示,将表格补充完整。

      “绘画美”的特点

      解释

      示例

      色彩赋象,以象寓意

      通过不同的色彩交织,营造出情感画面

      空间营造,透视意象

      通过透视增加空间的层次,让诗歌充满空间画面之美

      A.假如没有你/太阳/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即使有翅膀/也只能像蝙蝠在永恒的黑夜里飞翔……
      B.我站立在低矮的屋檐下/出神地望着野蛮的山岗/和高远空阔的天空/很久很久心里像感受了什么奇迹……
      C.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D.我忠实于时代/献身于时代/而我却沉默着/不甘心地/像一个被俘虏的囚徒/在押送到刑场之前沉默着/我沉默着/为了没有足够响亮的语言……
    2. (2) 和同学讨论完艾青诗歌的“绘画美”之后,你爱上了艾青的诗歌。学校国庆节晚会将至,你打算从《艾青诗选》中挑选作品表演爱国诗歌吟诵节目。请选择其中一首诗歌,并从作品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阐述选择它的理由。
二、阅读(41分)
  • 5. (2023九上·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集笺注》)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人鸟声俱余孥一小舟饮三大白

    2. (2) 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沉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上下白/日之盛 B . 此人一一为具所闻/石篑数为余 C . 余强饮三大白而/是一种趣味 D . 死于乐/可为俗士道哉
    4. (4)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今 岁 春 雪 甚 盛 梅 花 为 寒 所 勒 与 杏 桃 相 次 开 发 尤 为 奇 观

    5.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①两文描绘的西湖之景有什么不同?作者分别是如何来描绘西湖之景的?

      ②【甲】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与【乙】文“安可为俗士道哉!”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

  • 6. (2023九上·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忍受枯燥

    ①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需要学习者忍受,投入深度注意力去穿透抽象。写作的开始,是枯燥的;阅读一本经典,是枯燥的;深刻的课堂,是枯燥的。枯燥是一个门槛,为不学无术、浮躁者、消遣者设置的障碍,越过这个门槛,沉浸其中,才能慢慢获得愉悦。

    ②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常有学生跟我说,我为什么不写,因为没有灵感,等有灵感的时候再动笔。我说,哪能这么被动等灵感﹖你得现在就思考和动笔。开始肯定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我的经验是,克服了开始30分钟的枯燥,逼着自己动笔,想着想着,就进入状态并找到灵感了。一气呵成,很少是那种一开始就有写作冲动的,而是在克服开始那30分钟的枯燥过程酝酿出来的。伟大的记者李普曼一生创作1000余万字,这需要克服枯燥的强大意志。李普曼初出道时,他的老师威廉·詹姆斯就教育他对自己要有所强制:一个作家每天至少要写1000字的东西,不管他是否愿意,甚至不管他有无东西要写。

    ③阅读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你要有耐心让自己慢下来,坐得住冷板凳,忍得了枯燥晦涩,去获得这个阅读资格,而不是看一两页就轻易扔一边。再深奥难读的书,克服了前30页的阅读痛苦,坚持一小时慢慢读进去了。前30页往往是作者设的障碍和门槛,一个优秀的作者也是在寻找优秀的读者,绝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一个不学无术的人糟蹋。很多人的问题在于,容易被书的标题吸引,却连30分钟的耐心都没有。那些让人很舒服、不断点头的轻松阅读,往往是重复你既有认知的无效阅读,要想获得认知增量,需要艰难的“入境”,需要烧脑的坚硬阅读。

    ④上一门好课也是需要忍受枯燥的。常听学生说,某某课是好课,老师善于讲段子;某某课太枯燥,全是抽象的概念和艰涩的推理。我说,判断一门课的好坏,绝不能用“能不能在10分钟内吸引我”的消费者自负去判断,那是对好课的侮辱。首先要清楚,自己是否需要这门课去完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思想。学生与老师并不是“我花钱让你教我知识”的消费关系(流行的知识付费异化了教育关系),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才会有收获。

    ⑤枯燥是一个门槛,庸人越不过门槛,睡着了,或者被电脑上的综艺和手机上的段子吸引走了,谋杀了时间。优秀的人忍耐了前30分钟的枯燥,沉浸到写作、阅读和课堂之中,日积月累,就有了学霸与学渣、人才与人手的分别。所谓优秀,绝不是机巧式小聪明,背后必有强大的枯燥忍耐力,是聪明人下笨功夫,越过了枯燥并攀登到知识高处的结果。

    ⑥好习惯的养成,是克服枯燥的过程。运动,学英语,坐地铁时读书而不是刷短视频,睡前读几页书而不是刷短视频,会议间隙写几段文字而不是刷短视频。有了想法立刻记下来而不是“等会儿记下来”,多个动作,动笔去记,而不是相信记性或指尖。刚开始总有点枯燥,有了近一个月的积累,回过头去看,有了受益感,进入身体本能,就成习惯了,让我们终生受益。

    ⑦专业训练的过程,是克服枯燥的过程。史学家桑兵说,长时间不断重复的、枯燥乏味的基础性练习,是培养兴趣逐渐变成内行不可或缺的必由之路。弹钢琴,学历史,读哲学,读文献写论文,写一手好字,成为专家,每一项令人景仰的成就,受到业内外专业人士的肯定背后,都经历过常人无法忍受的枯燥。你看到的有趣好玩,那是别人专业积累之后游刃有余的从容驾驭。

    ⑧看看那些能成就人滋养人、在哪里都能受到推崇的好品质,多跟“忍受枯燥”相关。专注、自律,是对枯的克服;勤奋,刻苦,深刻,耐心,坚强,钻研,节制,谨慎,惜时,坚毅,慎独,忍耐,适应,是对枯燥的超越。唯有接受和越过枯燥,才能塑造这些滋养人格和意志、让人受益终身的好品质。

    (本文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 (1) 以下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本文认为枯燥是一个门槛,跨越了这个门槛,人们能慢慢获得愉悦。 B . 本文认为那些让人很舒服轻松的阅读,往往让你无法获得认知增量。 C . 本文认为那些能成就人、滋养人的好品质,都和.“忍受枯燥”相关。 D . 本文先提出“为什么要忍受枯燥”,接着论证“忍受枯燥的好处”。
    2. (2) 本文多次使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请挑选一处进行分析。
    3. (3) 你的同学向你抱怨,最近老师布置的《艾青诗选》没有惊险有趣的情节,没有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枯燥难懂,诗歌意象繁多,让人读不下去,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开导你的同学。
  • 7. (2023九上·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校园生活

    ①每一位作家都有个储存仓库,里面最精彩的东西往往是少年时期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少年时期最纯真、最敏感、最烂漫。这一时期,刚刚踏上人生旅途,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不谙世事时候的光彩总如金子般闪亮。

    ②我少年时期恰好赶上战争时代,不免留下些困苦、惊险的记忆。可如今,在记忆中当年的生活却只留下美好了。那些纯净的朝气日益凸显出来;阴影,反倒成了俗话中说的“灯下黑”-—只见光芒四射,不见灯台下边照不到的死角。

    ③脑子里时常浮现的,是校园生活,那些记忆总是挥之不去。

    ④还记得我们唱校歌。半个世纪以前,男女齐唱校歌的半童声,现在还总回响在耳畔头两句就如行云流水一般:“雁山云影,瓯海潮踪……”

    ⑤歌词的作者是朱自清先生,他是散文大家,也是著名的不吃外国“救济面粉”的硬骨头知识分子。在我们中学执教时,他还年轻,曾写过当地生活的一组散文,其中一篇《绿》后来还被选进教科书。这“绿”写的是梅雨潭的绿色,朱先生形容它作“女儿绿”。

    ⑥校歌中写到“春草池边”,校园里是有一个池塘,题名“春草”。这两个字的来历是谢灵运的名句。大约十五六个世纪以前,南朝大诗人谢灵运在这里任过太守,据说“遨游山水,经旬不归”,两千年来,传为风雅佳话。

    ⑦谢灵运是历史上山水诗的先驱。我们中国的山水诗,有自己特有的宇宙意识。世间万物,与天地合一,生生息息,完全融合,浑然一体。谢灵运留下的著名诗句中,有一联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字句平易,却道出了生态的自然,一片葱茏的生机。多少人心服中间那个“生”字,粗看很是直白,细品却极天真。我疑心这精妙的用字与我们本地的语言有关。“生”这个字,通常要与“长”合成一个词,我们那里只用一个“生”遇到单用一个字的时候,别的地方用“长”,我们那里却用“生”。

    ⑧校园里的春草池,原先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想,它的形状,应该是不规则的,取其富有野趣;也许是椭圆的,是心形的,连环蜂腰处或许还有一弯拱桥,以求具有一种图案美。可是我上学时,这里却建成了长约四五十米的长方形游泳池,又不许游泳,里面尽是些混乱的杂草。池北一排两层楼的教室,池南一行冬青树,却没有种上谢灵运诗里写到的“园柳”。这样的修建,那时候的我,就觉得应该判个不及格

    ⑨后来,我在外转了半个世纪,又回到母校,先要去看春草池。池,没有了。老楼有的塌了,有的苦苦撑着。新楼不少,东一个西一个,仿佛都是“急就章”,没有总体的布局。我心里暗暗有一丝莫名的惆怅。

    ⑩但眼前的另一番景象,不容我怀旧,也不容我思念,甚至没给我留下一点儿叹息的机会。只见楼上楼下,来来去去,满登登都是活泼泼的少男少女,自由,天真,烂漫。我们那时是“云影潮踪”,现在是一片生机勃勃。

    ⑪好好地听听吧,也是半童声的男女齐唱,如今更多的是无拘无束的欢笑,脚下是更加轻健的奔跑……未来二三十年后,在这一代少年的记忆存储库里,校园生活也必将是最美好的画面。

    ⑫今天的校园,跳跃着、流荡着、放射着不同以往的朝气。

    ⑬他们尽管没有“春草池”,无关谢灵运;“女儿绿”没有了,和朱自清关系也不大了。但是,他们有与他们的时代相关的东西。代代都有少年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好记忆,因为那都是最富朝气的年月。朝气,也是葱笼的生机。对了,这才是代代相同的东西还要问为什么吗?只好说是与自然、宇宙浑然一体了吧。

    (取材于林斤澜的文章)

    1. (1) 文章先写记忆中的校园生活,重点回忆【甲】和【乙】;再写眼前的校园生活,描绘少男少女的齐唱、欢笑和奔跑。校园虽有变化,但少年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好记忆”。
    2. (2)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⑧段画线句中“判个不及格”的理解。
    3. (3)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第⑿段中“跳跃着、流荡着、放射着”的表达效果。
    4. (4) “葱茏的生机”在第⑦段和第⑩段两次出现。解释它们各自的含义,分析它们对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三、作文(50分)
  • 8. (2023九上·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枯水季与雨季的壶口瀑布,是梁衡眼中的美好风光;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所见所闻,是阿来眼中的美好风光。你呢?你见过的美好风光是怎样的?

    请以“这一路,风光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材不限,诗歌除外;5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