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7* 昆明的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昆明的雨》同步练习(基...

更新时间:2024-10-09 浏览次数: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篱笆

    绿

    青头

  • 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觉  感受)的。

    ②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  温和)了。

    ③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情趣),写了一首诗……

    ④我(思念  想念)昆明的雨。

  • 3. 《昆明的雨》选自《》,作者,江苏人,家。代表作有《》《》等。
  • 4. 仿照划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墨的田野上;;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二、阅读理解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扣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

        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

        ④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按碟算价钱。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

        ⑤除了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⑥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⑦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淋、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原文有删节)

    1. (1)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题目的含义。
    2. (2) 分析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①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

    3. (3) 昆明翠湖在作者笔下有何特点?试从文章第三段进行概括。
    4. (4) 本文主要记叙作者对翠湖的回忆,为何文末要提到最近几年所听说的变化呢?
三、语言综合运用
  • 6. [文化之美]有人说,汪曾祺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文化:民俗文化、农业文化、美食文化、胡同文化、诗词文化……请你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根据示例,填写下表。这些随处可见的“文化味”是否会冲淡汪曾祺散文平淡、自然和家常的特点?谈谈你的观点。

    表4-7汪曾祺作品的“文化味”

    文化

    课文相关内容

    诗词文化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文末作者创作的诗

    民俗文化

    农业文化

    美食文化

    我的观点:

  • 7.  [语言之美]汪曾祺曾说:“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请你从课文中摘录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并做赏析。

    摘录:  

    赏析:

  • 8.  【语言仿写】

    一字一句读,突出鲜明特点

    课文示例: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现场训练

  • 9. 仿写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

    ;冬天的雪,

  • 10. “雨”一直是诗人词人笔下的最爱,如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再如苏轼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请你结合自己的积累,举出两句含有“雨”的诗词名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