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述内容 | 教材版本 |
朝鲜政府向清请求援助,日本出于保卫本国利益的目的也派遣军队,日清战争开始了。 | 学图出版社1986年版 |
清为了不失去朝鲜这个最后的重要进贡国,将日本视作敌人。 | 扶桑社2005年版 |
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二:6月3日……林则徐命人在海滩高处,围起栅栏……待石灰将池水煮沸后,投下鸦片,鸦片就渐渐销毁。
——摘自八年级教材
材料三:“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四: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一: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
材料二: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材料三: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李大钊
材料四: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
材料一 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自1898年6月11日起实施,其变法内容主要包括:改革政府机构、兴办商业体系、开办新式学堂、开放言论、废除科举制度、取消政府内部的无用官职等。百日维新对传统教育的否定,促进了西式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摘编自《近代中国教育史料》
材料三 ……那个闷热的夏季,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来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虽然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材料一 封建统治者历来“重道轻器”,视科学技术为“雕虫小技”的传统观念、视西方船炮为“奇技淫巧”和“形器之末”……历史演进到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接受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并以此作为清廷国防建设的指导方针。
——摘编自袁和平《洋务运动及其孕育的近代军事工业——写在江南造船厂建厂150周年》
材料二 洋务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 史实 |
1862年 | 李鸿章奏设同文馆于上海,该馆译出的西书颇多 |
1865年 |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设立,附设书局 |
1866年 | 设船政学堂于福州,并派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
1872年 | 始派学生赴美国留学 |
材料三 洋务运动的主持者们如同打开了潘多拉匣子一样,不自觉地引发了中国从防务现代化向其他领域的现代化纵深发展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