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10-10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5七上·阳山月考) 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这体现了(  )
    A . 华夏文明的传承 B . 部落联盟的形成 C . 禅让制度的确立 D . 神话传说的真实
  • 2. (2025七上·阳山月考) 郭沫若曾咏叹某遗址为:“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其咏叹的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半坡遗址
  • 3. (2024七上·平山月考) 大汶口墓葬遗址位于山东泰安,出土遗物以陶器、石器和骨器为主。考古发现大墓陶器多达八十多件,还有象牙梳、玉璧环等,小墓仅一到两件粗制陶器和石器。可见,当时这一地区(     )
    A . 处于旧石器时代 B . 出现了贫富分化 C . 出现了早期国家特征 D . 确立了奴隶制度
  • 4. (2024九下·潼关模拟) 以下3图是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插图,北京人制作石器技术比较成熟,使用不同的工具猎取动物,会用火并能长时间保存火种,改善生存条件。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图1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图2 北京人狩猎想象图                                图3 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

    A .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和烧骨 B . 史书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 . 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 .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 5. (2024九下·建昌模拟) 下图为某同学筹备的中国境内北京人专刊的部分素材,以下还能放到专刊里的是(     )

    A . 磨制的骨针 B . 打制的石锤 C . 碳化稻粒 D . 彩绘陶盘
  • 6. (2023七上·通道期末) 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

    A . 生活在长江流域 B . 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 . 种植粮食作物粟 D . 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 7. (2024七上·期末) 传说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尧、舜、禹三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都是通过民主推举的方式当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 . 世袭制 B . 奴隶制 C . 分封制 D . 禅让制
  • 8. (2024七上·期末)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使华夏民族“合以成一族”的战役是(    )
    A . 巨鹿之战 B . 阪泉之战 C . 涿鹿之战 D . 牧野之战
  • 9. 春秋时期纷争不断,实力弱小的诸侯国日渐减少,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出现。在战国时期初年,出现七个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它们是(  )
    A . 齐楚燕韩赵卫秦 B . 晋楚燕韩赵魏秦 C . 齐楚燕韩周魏秦 D . 秦楚燕韩赵魏齐
  • 10. 春秋时期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出现交往和斗争。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 . 有利于民族的交融 B . 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C . 维护了周王的权威 D . 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 11. (2024九下·金川模拟) 春秋战国时期蓬勃发展的体育项目,都与军事训练有密切关系。如射箭、举重、武艺、摔跤、田径、游泳、赛马、击剑尤为兴盛。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  )
    A . 经济富足,娱乐多样 B . 体育发达,人才辈出 C . 战争影响,强兵治国 D . 严格训练,竞赛频繁
  • 12. (2024九下·长春月考) 西周时期青铜器工艺高超,以礼器鼎、簋为主,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还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这主要说明西周(   )
    A . 青铜器制作流程复杂 B . 社会腐败现象很严重 C . 社会等级的界限森严 D . 流行以礼器彰显财富
  • 13. (2024八下·月考) 察历史变化,思发展根源。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铁器牛耕应用、推广 B . 公田变为私田    C . 国家走向统一 D . 封建制度确立
  • 14. (2024七下·揭东开学考)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对待别人的家庭如同对待自己的家庭),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体现的是(   )
    A . 韩非的“法治”思想 B . 孔子的“仁政”思想 C . 老子的“无为”思想 D . 墨子的“兼爱”思想
  • 15. (2024九下·巴楚开学考)

    据下面三幅图提供的信息,我们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不包括(    )

    A . 考古发现 B . 上古的神话传说 C . 文献资料 D . 网络小说
  • 16. 史学家钱穆是说:“严格说来,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有正式统一的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他评价的是秦朝的(  )
    A . 郡县制度 B . 监察制度 C . 皇帝制度 D . 焚书坑儒
  • 17.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以下可以印证这一措施的文物是(  )
    A . 二里头遗址的铜鼎 B . 殷墟的甲骨 C . 战国时期的铁臿 D . 秦朝的铜权
  • 18.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之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这一“ 统一之新局”体现在 (  )
    A . 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B . 从分封诸侯到帝制集权 C . 从郡县制到分封制 D . 从以法治国到以德治国
  • 19.  观察下列图片,秦始皇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

                       

    A . 发展经济 B . 文化交流 C . 巩固统治 D . 便利交通
  • 20. 秦始皇统一后,为了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修建了一个水利工程,沟通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这个“水利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大运河 D . 郑国渠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5七上·阳山月考)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在世界直立人的遗址中,最被人肯定的、最丰富的用火遗迹当属北京人的用火遗迹。在北京人遗址中的13层文化堆积里,共发现了5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的遗迹。其中最厚的灰烬层可达6米。灰烬成堆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烧过的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灰烬成堆、成层分布的现象,表明北京人已具有管理火的能力,对火的使用能力具有相对的连续性。

    ——摘编自安家媛《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

    1. (1) 根据材料一的我国早期人类分布图,指出①处跟④处分别生活着哪些早期人类。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早期人类使用的工具有哪些。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任选一个方面,说说两个时期的早期人类的异同。
    3. (3) 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早期人类在用火方面的发展。
  • 22. (2024七上·东莞期中)  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二:如下图。

    1. (1)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2. (2)  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
    4. (4)  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
    5. (5) 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时代,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诸侯势力不断坐大。齐桓公即位后想重新振兴齐国,使其发展强大,重用管仲。管仲从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方面大刀阔斧改革,管仲主张,在官吏的任命与管理上,要“以劳受禄”、“受禄不过其功”;用人原则是:“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 管仲把富民放在首位,他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管仲辅佐齐桓公以……的旗号,进行征战,最终成就霸业。

    材料二 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赵两国为争夺韩国上党地区,爆发了战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秦强赵弱,最初赵名将廉颇采取了坚壁不出、疲劳秦师的战略。后来秦国使用离间计,赵王临阵换帅,用毫无战争经验的喜欢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帅,秦军则偷换名将白起为帅。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1. (1) 根据材料一,齐桓公重用管仲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秦赵⋯⋯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是什么?它对秦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3. (3) 根据所学,概括春秋战国的长期征战的混乱局面是如何结束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