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10-10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5七上·阳山月考)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鼍(tuó)鼓、石磬、土鼓等在大墓中随葬的数量、组合和布设位置都是固定和统一的。即使几座大墓的入葬时间至少相距百年,上述规制也无明显变化。据此可知当时(  )
    A . 社会中神权至上 B . 中原为引领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C . 礼制已初步形成 D . 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较频繁
  • 2. (2025七上·阳山月考)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之一。在半坡遗址发现公共墓地、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些都能够证明(  )
    A .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B . 原始居民的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C . 他们已有了埋葬的意识 D . 原始居民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
  • 3. (2024七上·期末) 历史学习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一项是(    )
    A .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C .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D . 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是齐桓公
  • 4. (2024七上·期末) “务农桑,筑城室,初定家邦;创文字,造舟车,走出洪荒……巍巍先祖功德,绵绵万世流芳。”孙中山先生的这篇祭文祭奠的是传说中的(    )
    A . 炎帝 B . 黄帝 C . 蚩尤 D .
  • 5. (2024七上·期末) 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史料中能直接证实“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的是(    )

    A .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 . 干栏式建筑 C . 炭化稻粒 D . 人面鱼纹彩陶盆
  • 6. (2024七上·钟山期末) 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早期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     )
    A . 治水英雄 B . 人文初祖 C . 兵家鼻祖 D . 天之骄子
  • 7. (2024七上·玉州期末) 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猪纹陶体、骨耜等文物共同反映了该地区的(       )
    A . 远古神话传说 B . 原始农耕生活 C . 贫富贵贱等级 D . 早期国家产生
  • 8. (2024七上·城阳期末) “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了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对于以上描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 客观上印证了涿鹿之战是信史 B . 部落之间经常展开攻伐 C . 黄帝部落单独赢得战争的胜利 D . 蚩尤害怕战鼓最终失败
  • 9. (2024七上·剑阁期末) 下面关于两幅原始居民的居住场所复原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

    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图二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①都出现在长江流域

    ②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居民种植水稻

    ③都体现了原始居民因地制宜的智慧

    ④干栏式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0. (2024七上·张北月考)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各种制度的建立,各种机构的设置,建构起国家的框架,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能验证上述说法的考古工程是___________(     )
    A . 大汶口遗址 B . 良渚遗址 C . 夏朝二里头遗址 D . 商朝殷墟遗址
  • 11. 下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A . 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 . 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 . 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 . 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 12. 有学者认为:“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 . 学术思想蓬勃兴起 C . 奖励军功普遍实施 D . 官学兴起开启民智
  • 13. 历史上把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称之为“汤武革命”,对这里的“革命”理解准确的是(   )
    A . 推翻暴政,改朝换代 B . 奴隶起义,夺取政权 C . 革新制度,社会巨变 D . 发动战争,完成统一
  • 14. (2024七上·东光月考)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 .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 .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 .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15. (2024·汕头模拟)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 .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 鲁国国君很傲慢 C . 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 . 周王室地位衰落
  • 16. 史书记载:“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该官职是(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御史大夫 D . 郡守
  • 17. 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                                     (    )
    A .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 . 促进了民族融合 C . 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 D . 打击了外族入侵
  • 18.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
    A .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 .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 .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 19.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推行“族诛”和“连坐”,这反映了秦的 (   )
    A . 赋税沉重 B . 战乱不止 C . 刑法严酷 D . 徭役繁重
  • 20. (2024七上·期末) 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领导者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领导者”是指( )
    A . 张角、张骞 B . 苻坚、王猛 C . 项羽、刘邦 D . 陈胜、吴广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七上·从江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材料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材料三

    1. (1) 解读诗歌,提取所携带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和技能。请阅读诗歌并结合材料三图片完成推论:

      材料一:文化遗址名称:

      解读:

      材料二:文化遗址名称:

      解读: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材料三中图一、图二两座房屋建筑的样式名称。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3. (3) 居住在这两种房屋的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 22. (2024七上·从江开学考)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图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

      

    图二  春秋时期青铜牺尊

    材料二  ……而且秦、晋两国又有同样的成就,秦的成就是融化了西戎,晋的成就是融化了狄人……名义上把这些部落剪灭了,实际上却把全部戎、狄民众的文化提高了,好使他们和中原民众处在平等的地位。到战国就再没有所谓“华夏”和“戎狄”的区别了。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二(秦与晋的崛起和晋文公的霸业)》

    材料三  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东周列强纷争形成的无政府状态,使中国人感到政治和社会问题格外突出和迫切。中国早期哲学家中的一些人,往往周游各国,如果得到某一国君的赏识,便为之出谋划策。各种学术流派形成,这些思想家的一言一行经过他们的弟子加工、补充后,逐渐成为诸子百家的经典。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结合材料二,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时期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这一时期各种学术流派形成的原因。这一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 23. (2023七上·余江期中)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材料四

    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 (2) 秦孝公为什么要用商君进行变法?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 (3)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秦始皇据此思想创立了什么制度?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秦始皇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