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10-10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5七上·阳山月考) 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鼍(tuó)鼓、石磬、土鼓等在大墓中随葬的数量、组合和布设位置都是固定和统一的。即使几座大墓的入葬时间至少相距百年,上述规制也无明显变化。据此可知当时(  )
    A . 社会中神权至上 B . 中原为引领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C . 礼制已初步形成 D . 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较频繁
  • 2. (2025七上·阳山月考) 归纳、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
    A . 都会缝制衣服 B . 面貌都与古猿相似 C . 都会人工取火 D . 都使用打制的石器
  • 3. (2025七上·阳山月考) 云南元谋蕴藏着丰富的古文化遗产,至今还留存许多古生物、古人类、古文化遗留的化石和遗迹,被人类学家称之为“天然原始社会博物馆”。通过对遗存的研究,我们可知道元谋人(  )
    A . 距今约170万年 B . 使用磨制石器 C . 知道使用人工火 D . 掌握磨光技术
  • 4. (2024七下·松原开学考)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河姆渡遗址 C . 北京人遗址 D . 半坡遗址
  • 5. (2024七上·期末) “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 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C . 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和长时间保存火种 D . 能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并过群居生活
  • 6. (2024七上·期末) 在湘西地区的苗族传说中,有一位勇敢善战的远古苗族首领,黄帝在天下大乱时,曾借助他的遗像安定了天下。这位传说中的远古苗族首领是( )
    A . 蚩尤 B . 炎帝 C . 舜帝 D . 大禹
  • 7. (2024七上·韩城期末) 良渚遗址,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城表现出了明确的社会等级与城市化特征,这也证实了中华文明起源于五千年前!对此结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 古老传说 B . 神话故事 C . 考古发现 D . 文学作品
  • 8. (2024七上·潜江期末) 孙中山曾评价某位人物:“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位人物是(       )
    A . 炎帝 B . 大禹 C . 黄帝 D .
  • 9. (2024七上·从江开学考)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10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 .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 . 历史向统一的趋势发展
  • 10. (2024七上·潮南期末) 下列关于“二里头”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因发现于河南偃师西南二里头村而得名

    ②这里出土了精美的玉器、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③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平等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①③
  • 11. (2024七上·期末) 下图所示内容为夏商周时期的大事件,其中填入①处的事件应为( )

    大禹建夏

    成汤建商

    平王东迁

    A . 炎黄联盟 B . 武王伐纣 C . 秦灭六国 D . 楚汉之争
  • 12. (2024七上·期末) “有了它,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经过演变传承,从祖先的心里流传到我们的指尖。”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神话传说 B . 甲骨文 C . 青铜器 D . 《史记》
  • 13. (2024七上·期末)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商汤灭夏 ②牧野之战 ③周平王东迁洛 ④夏朝建立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④①③② D . ④①②③
  • 14. (2024七上·期末) 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
    A . 齐国 B . 秦国 C . 宋国 D . 楚国
  • 15. (2024七上·期末) 学者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教育思想的是( )
    A . 仁者爱人 B . 因材施教 C . 有教无类 D . 为政以德
  • 16. 秦简《为吏之道》记载:为官要“宽容忠信”、“慈下敬上”;治民应“均徭赏罚”、“严刚毋暴”。这反映秦朝(  )
    A . 存礼尚法 B . 以法治国 C . 为政以德 D . 尊崇儒术
  • 17. 秦朝通过自上而下的制度设置,形成以皇帝为中心,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材料评论的是(  )
    A . 秦朝统治的特点 B . 秦朝统一的原因 C . 秦朝设制的目的 D . 秦朝暴政的表现
  • 18. 有学者认为“始皇”这个称号对嬴政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都具有始创意义,他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是(  )
    A . 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 . 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 .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 . 思想开放,经济繁荣
  • 19. 有学者认为,郡县在本质上是一种雇佣制度,无论是郡守,还是县令,他们都只是代理人,不是权力所有者,说到底只是皇帝命令的执行人而已。由此可见,郡县制(  )
    A . 有利于皇帝掌握国家权力 B . 不利于提高官员的积极性 C . 杜绝地方发生叛乱的可能 D . 限制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 20. (2024七上·寻甸期末)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桂陵之战 B . 陈胜、吴广起义 C . 黄巾起义 D . 长平之战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七上·期末)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这种房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他们分别生活在哪一流域?他们种植的农作物分别又是什么?
    2. (2) 图一、二所代表的文化大致处于同一时期,造成这两种房屋构造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22. (2023七上·防城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为而治

    兼爱非攻

    材料二:……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已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冶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可固法……坚持德治与法治统一,自律与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唐志君《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材料四: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图1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集中在哪一本著作中?图2是谁?
    2. (2) 材料二中“哲人辈出的时代”是指我国哪一历史时期?-这时期出现的思想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什么局面?据材料指出诸子百家争论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3. (3) 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法治”“德治”分别源于这一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战国时期提出法治的代表人物是谁?
    4. (4) 材料四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张?`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中华民族传承的理念有何意义?
  • 23. (2023七上·松原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始农耕时代,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二: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率先民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乘势利导,无坝引水,成为划时代的杰作。

    材料三: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在地方上,秦朝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由中央政府管辖。

    1. (1) 材料一中涉及房屋样式的名称是什么?请写出居住这种房屋的远古人类一例。
    2. (2) 材料二中的“蜀郡郡守”指的是谁?材料中的“大型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涉及的是秦朝的哪一制度?该制度的实行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4. (4) 请谈谈在创新方面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