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10-16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4八上·浙江期中)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下图圆明园大水法遗址见证了(       )

    A . 沙俄侵占中国的领土 B . 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C . 日军屠杀军民的罪行 D . 美日侵略台湾的史实
  • 2. (2024八上·广州月考) 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能够证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严重破坏中国优秀文明成果的证据是(     )
    A . 虎门销烟浮雕 B . 八国联军窜入紫禁城照片 C . 日军展开杀人竞赛的报道 D . 圆明园遗址
  • 3. (2024八上·长春月考) 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
    A . 林则徐 B . 左宗棠 C . 魏源 D . 邓世昌
  • 4. (2024八上·长春月考) 1844年,英国怡和洋行的一支满载棉纱的船队来到中国,船队可以在下列哪些城市进行合法通商贸易(     )
    A . 南京、上海 B . 苏州、杭州 C . 广州、厦门 D . 福州、天津
  • 5. (2024八上·丰城开学考) 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6. (2024八上·丰城开学考)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 .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 . 获得更多赔款 C . 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 . 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7.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这一言论的出现针对的是( )
    A . 上海成为通商口岸 B . 英国取得协定关税权 C . 列强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D . 中国陷入半殖民地深渊
  • 8. (2024八上·白云月考) 1900年,西方有人创作了名为《经过盟军的努力,龙被征服了》的漫画(见下图)。该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中日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 (2024八上·合江月考) 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这里强调戊戌变法(     )
    A . 挽救了民族危亡 B . 实现了变法救国 C . 动摇了清朝统治 D . 促进了思想启蒙
  • 10. (2024八上·长春月考)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就首开了屠杀中国平民的先河。美国《纽约世界》记者克利尔曼在《日军残杀记》中写道:在那里进行了整整四天的大屠杀,以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后全市只剩下了为掩埋他人尸骨而留下的三十六人!材料中的“那里”是指(     )
    A . 威海卫 B . 黄海大东沟 C . 南京 D . 旅顺
  • 11. (2024八上·福田月考) 下表是19世纪90年代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一系列企业。他创办这些企业的目的是(     )

    企业名称

    湖北大冶铁矿

    汉阳铁厂

    湖北枪炮厂

    大冶王三石煤矿

    湖北纺纱局

    湖北缫丝局

    开办年份

    1890

    1890

    1890

    1891

    1894

    1894

    A . 镇压金田起义 B . “自强”“求富” C . 发展资本主义 D . 尝试制度变革
  • 12. (2024八上·白云月考) 陈天华在《猛回头·警世钟》中说到“今日无数的外族,都要灭我们这一族,我们四万万人就合做一个……依了鄙人的愚见,不如大家合做一个大党……”之后在革命党人努力下建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 兴中会 B . 华兴会 C . 同盟会 D . 光复会
  • 13. 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
    A . 中国同盟会 B . 武昌起义 C . 中华民国 D . 北京政府
  • 14.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其核心是( )
    A . 反对独裁专制 B . 维护民主共和 C . 倡导君主立宪 D . 主张实业救国
  • 15.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曾如此评价袁世凯:他在1898年背叛了改良主义者,辛亥革命中背叛了清廷,当了民国总统后背叛了民国。体现袁世凯背叛民国的依据是( )
    A . 逼迫清帝溥仪退位 B . 向荣禄告密维新派欲图控制慈禧的计划 C . 刺杀宋教仁,解散国会,修改总统选举法 D . 以德军为蓝本,制定一套近代陆军招募、培养、训练等制度
  • 16. 《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不同报道说明了(    )
    A . 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 . 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以还原 C . 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记叙 D . 报刊媒体的记录比政府档案文献更可靠
  • 17. “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发生的情景,这场运动( )
    A . 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B . 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 斗争的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 . 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 18.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 )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⑤它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⑤
  • 19.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

    A . 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 .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 . 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 .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 20. “为了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罢工,上海商人也举行罢市。在上海工人大罢工的影响下,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相继罢工,罢工浪潮席卷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材料反映出五四运动的(____)
    A . 主力变为工人阶级 B . 爆发地点位于上海 C . 中心移至北京等地 D . 斗争目标得以实现
二、材料分析题
  • 2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见下图)

    材料二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地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被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三 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1. (1) 材料一反映了《》签订的情景。材料三中的“某一条约”是指《》。
    2. (2) 材料一反映的是指哪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3. (3)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前后,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大片领土被割占,这个国家是谁?
    4. (4)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什么启示?
  • 2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兴民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材料四:谭嗣同临刑前的壮语

    材料五: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光绪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摘编自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1. (1) 根据材料一、二,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2. (2) 根据材料三所述,梁启超认为中国应该作出怎样的改变?
    3. (3) 材料四中“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
    4. (4)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维新运动“其失败是必然的”?
  • 23.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

    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引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以后发生的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史学界才有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历史争鸣·回顾戊戌》

    材料三   “我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谁敢帝制自为成了人人讨伐的对象,谁还拖着辫子,抱着老黄历就成了封建余孽。革命派以振兴实业为己任,各级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法令和条例。据不完全统计,1912年一年内创立的各种实业团体就有40多个,所设工厂1502家。——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材料一中,给“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个事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2) 拉开戊戌变法序幕的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我”是谁?请列举出该人物为“求中国的自由平等”四十年革命生涯中的主要革命活动。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你认为还有什么遗憾?
  • 24. 近百年来,中国青年满怀爱国之心,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材料四: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一场空前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它与新文化运动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它把救亡与启蒙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五四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去追求进步和光明。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五: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作为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同时又凝聚起社会各方面力量。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正是在这种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摘编自宋进《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2019年5月7日《人民日报》)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 (3) 材料三认为五四运动有哪些重要特点?(写出三点即可)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作为青年学生应继承发扬哪些“五四精神”?
    5. (5) 材料五说明了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