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年秋季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单元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18 类型:单元试卷
一、基础知识
  • 1. 选择读音,我秒杀

    (pa pà)      起(jié jué)              事(zhào qǐ)

    量(fēn fèn)     处(chéng chěng)    须(xù chù)

    求(yào yāo)    可(níng     nìng)     侵(lüè nüè)

    琅(líng lín)      头(jué juē)             梁(jǐ jí)

  • 2. 拼写词语,我拿手。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的pí pa 的声音,在cuī rén 出发。在沙场上zuì wò 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zhēng zhàn 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 3. 读课文,完成练习。
    1. (1) 在“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效”的意思是,这句话的意思是
    2. (2) “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这句话中的“抱负和胸怀”指的是
    3. (3)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胡马度阴山。”

      “但使”的意思是。“教”的意思是“龙城飞将”指的是,他是汉代名将,被世人称为。这两句诗表达了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诗人通过“”写出了边塞战争时间的久远,通过“”写岀了边塞与中原的距离远。

    4. (4) “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对应的诗句是。“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他在战败之后宁可一死也不逃回江东”,对应的诗句是
    5. (5) 《夏日绝句》是代词人写的。词人怀念西楚霸王的诗句是“”。她怀念项羽是因为,由此可知她对当时政权的现状
    6. (6) “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这句话中的“你“是指。这是一个句,说明了
    7. (7) “金色的理想”指,“明媚的春光”指,“火红的太阳”指。追寻延安,就是追寻,就是追寻延安精神。
  • 4. 填关联词语。
    1. (1) 签订演出合同,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2. (2) 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愁没钱花?”
    3. (3) 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拒绝了。
    4. (4) 他卖房度日,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 5. 下面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欲饮琵琶上催  让他过来 B . 醉卧君莫笑  沙场点兵
  • 6.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回来? B . “醉卧沙场君莫笑”写出了战士临行前仍嗜酒如命的可笑形象。 C . 第二句诗是反问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深化了主题。
  • 7. 从《凉州词》第三、四句中,你体会到,( )。
    A . 将士们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反映了战士旷达豪放的性格。 B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悲凉伤感的情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性。
  • 8. 关于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崛起”的意思是兴起。 B . 从“清晰而坚定”可以看出周恩来是经过认真而充分的思考才立下远大志向的。 C . 其他同学读书目的是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而周恩来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 D .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是因为不相信中华不振的状况能改变。
  • 9.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直接原因是( )。
    A . 听伯父说“中华不振”。 B . 耳闻目睹,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分量,决心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 10. 下列句子的画横线部分属于什么描写?

    A.神态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语言描写

    ①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②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 11. 关于“延安精神”下列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延安精神”是指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 B . “延安精神”是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C . “延安精神”就是要毫不犹豫地丢弃以往的一切,追求现代化建设改革创新的精神。
  • 12. 关于《出塞》,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题目中“塞”字的意思是“边塞”。 B . 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巩固、国家统一的希望。 C . “龙城飞将”在诗中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D .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翰。
  • 13. 成语积累,我能行。
    1.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志存 ②报国    ③凛然

      无畏    ⑤视死 ⑥铁面

      ⑦秉公 ⑧不阿

    2. (2) 词语⑧中的“阿”的读音是( )。
      A . ā B . ē C . à D . à
    3. (3) 这些词语形容的都是人物的。如果要在习作中写一位办事公正的人,适合的词语有;如果要写一位勇敢的人,适合的词语有。(填序号)
    4. (4) 词语(填序号)的意思是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思想。在中国,这样的人有很多如周恩来、。词语(填序号)的意思是不怕牺牲,这样的人有
二、阅读理解
  • 14. 古诗练习,我可以。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____。

    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1. (1) 把古诗补充完整。
    2. (2) 这首诗是代诗人送别友人时写的。
    3. (3) 诗中写景的句子是“”;写感受的句子是“”。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句,意思是
    4. (4) 这首送别诗除了表达不舍之情,还表达了对友人的( )。
      A . 留恋和思念 B . 劝慰和激励 C . 伤感和惋惜 D . 仰慕和尊敬
  • 15. (一)

    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二)

    1917年,周恩来中学毕业。在同学和师友的帮助下,他筹到一笔赴日本留学的经费。出国前,他回到母校,与老师、同学话别。他给同学写下的临别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他还写有“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著名诗篇,抒发救国抱负。

    1. (1)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这一带”指。“热闹非凡"反衬出别处的。在中国的土地上,外国人过得,而中国人自己却过得,这一切都是因为“”。
    2. (2) 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是因为亲眼看到敢怒不敢言,使他明白“”,后来决心东渡日本求学为了 “”(填写诗中的词语),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周恩来是一个的少年。
    3. (3) “我决心为国家腾飞面壁苦学十年,希望祖国能像破壁而飞的巨龙那样。哪怕这个理想难以实现,我也绝不后悔。”对应诗句是:
  • 16. 梅兰芳蓄须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忧,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    )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    )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1. (1) 给加点字注音。

      须    订    纠斩钉

    2.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 (3) 下面的材料是不是《梅兰芳蓄须》中的主要内容?用“正确”“错误”表示。

      A.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蓄起了胡须。

      B.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

      C.梅兰芳为了安全,逃到了香港,还是不演戏。

      D.梅兰芳忍痛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也不演戏。  

      E.敌人的军医给梅兰芳治病。            

      F.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情愿打针发高烧。

    4. (4)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
    5. (5) “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中的“此”指打伤寒预防针,拒绝,这样做的后果是,从中可以看出梅兰芳具有的精神。
    6. (6) 大家为什么愿意站着看,仅仅是因为梅先生演得好吗?用原文的话回答。
    7. (7) 短文中的哪句话解释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请抄写下来。
  • 17.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选自《百年新诗代表作 现代卷》)

    1. (1) 诗歌中鸟儿歌唱土地、和黎明,其中“土地”象征,“黎明”象征着
    2. (2) 文中的省略号表示,破折号表示
    3. (3) 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②诗歌用“嘶哑”来形容鸟的喉咙,让人体味到其中经历的坎坷和辛酸。

      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中的“我”指鸟。

    4. (4) 诗歌中写到“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5. (5) 这种诗歌流露了作者怎样一种感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