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

更新时间:2024-11-25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为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2022七上·龙岗期末)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如图所示,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大致位于( )

    A . B . C . D .
  • 2. (2024七上·望城期末) 为了探究在中华文明起源时期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情况,考古学者收集了如下资料,其中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 . 大禹治水的画像 B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化石 C . 炎黄战蚩尤的相关传说 D .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 3. (2024七上·望城期末) 学者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 出自炎帝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 . 炎黄部落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人类 B . 华夏民族种类繁多 C . 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 禅让制度影响深远
  • 4. (2024七上·望城期末) 《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上述材料记录的是(     )
    A . 西周禅让制 B . 商朝世袭制 C . 西周分封制 D . 西周奴隶制
  • 5. (2024七上·望城期末)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由此可知(     )
    A . 鼎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B . 鼎是青铜器的主要类别 C . 周代的鼎多为食器 D . 商代青铜器工艺高超
  • 6. (2024七上·望城期末)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表明,都江堰(     )
    A . 可以掌控四川气候的变化 B . 为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C . 促使桂林地区变为天府之国 D . 彻底解决了蜀地水害灾难
  • 7. (2024七上·望城期末) “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西汉政论家主父偃的这段话评价的历史人物应是(       )
    A . 周武王 B . 秦孝公 C . 秦始皇 D . 汉武帝
  • 8. (2024七上·望城期末) 下图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 颁布了“推恩令” B .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 . 实行了郡国并行 D . 派霍去病北击匈奴
  • 9. (2024七上·黄埔期末) 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 )

    时期

    史实

    西汉

    公元前 60年, 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管辖西域36国

    东汉

    东汉明帝时, 派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

    A . 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B . 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C . 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 . 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 10. (2024七上·望城期末)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下列选项中,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的是(     )
    A . 《黄帝内经》 B . 《九章算术》 C . 《史记》 D . 《伤寒杂病论》
  • 11. (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
    A . 公元2世纪前期 B . 公元2世纪后期   C . 公元3世纪前期 D . 公元3世纪后期
  • 12. (2024七上·望城期末) 张明同学做的历史单元笔记中有“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关键词,由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3题10分,14题14分,15题14分,16题14分,共52分)
  • 13. (2024七上·望城期末)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河南辉县固围村的战国时期魏墓中,一次出土了铁器160多件,其中有铁农具58件,数件“V”形犁或铁犁冠被发现。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经济重心,南方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经济得以发展。

    ——摘编自刘亚荷《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 (1) 据材料一,可以推断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加速了什么土地制度的瓦解?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晋末年南方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南方经济方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14. (2024七上·望城期末)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制度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汉武帝在开发资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摘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实施该制度的目的。
    2. (2) 材料二所示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其中哪一制度对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影响最为深远?
    3. (3) 材料三中“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实行诸多措施所反映的主题。
  • 15. (2024七上·望城期末) 文明·互鉴·交流

    材料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材料二

    这条道路真正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材料三 以下是西北河西走廊地区出土的画像砖

    材料四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 (1) 你认为材料一中的先秦学说,哪一观点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2. (2) 写出材料二中“这条道路”的名称。这条路的开通有何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的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河西走廊地区出现的历史现象,并说明这一现象。
    4. (4) 依据材料四,谈谈在文明交流互鉴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大放异彩。
  • 16. (2024七上·望城期末)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重要的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致力农业生产),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北魏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材料一反映了历史上哪次改革?依据材料说出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北魏统治者进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北魏孝文帝在“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3. (3) 当今,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之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上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