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6题)
  • 1.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秦朝时,九卿以掌管司法律令的廷尉和掌管财政钱货的治粟内史为首,地位最高;而汉代的九卿中,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又称奉常)和宫中警卫的光禄勋(又称郎中令)地位最尊。这种设置(   )
    A . 是汉代政治思想变化的反映 B .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成熟 C . 表明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激化 D . 表明汉代脱离秦制框架束缚
  • 2.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九朝律考》引董仲舒的观点说:“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妻子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保管使用,女儿可以分财产,丈夫“以妻名置产”,妻子改嫁可以全部携走。这可以说明汉代(   )
    A . 妇女权益得到全面保护 B . 子女可以均等分配财产 C . 妇女是否改嫁是自由的 D . 律法注重理顺经济关系
  • 3.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上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彦博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宋神宗与宰相文彦博的这一段对话表明了(    )
    A . 皇权空前加强 B . 改革遭到官僚和百姓的共同抵制 C . 皇权与官僚的利益冲突 D . 皇权与官僚阶层的依存关系
  • 4.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明代科举考试实行南北榜制度,南北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南方学子占55%,北方学子占35%,其他地方占10%。这一制度
    A . 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B . 化解了南北方的矛盾 C . 利于笼络北方士子 D . 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 5.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大清律例》由体现法律总则的“名例律"和按照六部管理范围划分的“六律”组成,是清代最为系统的成文法典。在财产继承方面,户律规定:“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材料反映出当时( )
    A . 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B . 法律制定程序趋向近代化 C . 传统宗法观念淡化 D . 土地兼并之风日益盛行
  • 6.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朝代

    分等标准

    “万户以上为伞”“减万户为长”

    “户口多少”“资地美恶”

    纳钱粮的数额

    冲(交通要冲)、繁(政务繁杂)、遗(赋税拖欠)、难(命盗案多)“四项兼者为最要”,派能力强的官员管理

    A . 历代都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等级最高 B . 县的等级高低由缴纳赋税多少决定 C . 县级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日益严密 D . 中央政府对县的行政管理逐渐细化
  • 7.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历代官员监察制度的演进,体现了统治者对吏治清明的重视。表1是有关秦汉、隋唐、两宋、明清四个时期官员监察制度的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十三州部刺史

    十道监察区

    台谏合一

    六科给事中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②①③
  • 8.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下表记录了无锡4位乡村秀才的科名之路与废科举后的境遇。据此可知(       )

    丁鹏振

    16岁负笈入城,19岁中县试;废科举之年肄业于南菁书院,时同窗多留学日本,其因家庭因素遂在小学任教员、校长以及乡议会议长等职

    蒋标

    少时研求数理化等新学。后风气渐开,以算学、汽学两科中生员。废科举前任高小算学教习、小学校长,后任荣巷女学教员。入民国,以经商为主

    俞霖

    23岁中生员,后设馆授徒为业;1905年肄业于南菁高等学堂,归乡设改良私塾。入民国,任乡董、县立实业学校教员

    俞家振

    21岁中生员,1907年肄业于江湾蚕桑学校、苏州法政学堂,任无锡自治筹备参议员。入民国,任县议事会议员、省立育蚕试验分所所长、县公署第四科科长等职

    A . 学制改革利于完善教学内容 B . 制度变革增加就业机会 C . 革命思潮推动了教育的进步 D . 社会变迁影响职业选择
  • 9.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
    A .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B . 营造专制的合法性 C . 扩大人民政治权利 D . 发扬三民主义理论
  • 10.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陕甘宁边区政府根据边区经济落后、地广人稀、群众文化程度不等的实际情况,选举采取了若干富有特色且方便选民的“投票”方式:识字多的选民采用票选法,识字不多的选民采用画圈法、画杠法,完全不识字的选民则采用投豆法。这说明陕甘宁边区(     )
    A . 充分保障了选民的民主权利 B . 建立了代表工农的民主政权 C . 开创了根据地民主选举的先河 D . 全面落实了“三三制”的原则
  • 11.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引起如图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 12.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     )
    A . 政府管干部是我国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 B . 我国已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C . 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职责 D . 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 13.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古代雅典用于指控恶意告发者,或者指控和节日相关的犯罪行为的案件必须向公民大会揭发,公民大会通过一项法令来宣告被告有罪还是无罪,但是案件最终须在陪审法庭审理。这表明,在古代雅典( )
    A . 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B . 审判程序遵循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C . 权力分配体现了分权制衡思想 D . 人民主权原则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 14.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两者是领主与附庸的关系。最高统治者和最底层农奴之间有若干层领主,各大中小领主仅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各种权力,并没有权力干涉封臣权力的运行实施。由此可知,封君封臣制度(     )
    A . 容易形成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局面 B . 实现了中央王权的高度集中 C . 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D . 以血缘关系作为维系的纽带
  • 15.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美国1883年通过的《彭德尔顿法》规定“禁止文官参加政治运动和捐助政党活动经费,不准以官员职位的分配作为政党竞选的许诺。同时政府文官不犯过失不得撤换。”这表明美国( )
    A . 政党政治弊端消除 B . 文官素养得到确保 C . 行政管理日趋规范 D . 官员贪腐现象杜绝
  • 16.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表1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英国政府文官数量,据表可知,英国政府文官数量的变化( )

    年份

    1891

    1901

    1911

    1914

    1922

    1939

    1943

    文官数量

    79241

    116413

    172352

    280900

    317721

    387400

    710600

    A . 适应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大 B . 体现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C . 扩大了执政党的阶级基础 D . 强化政府对经济的主导
二、材料问答题
  • 17.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很多地方出现私田开垦,“公田不治”的情况;“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然而“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摘编自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材料二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变迁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史实,简评其在社会变迁中产生的影响。
  • 18.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科举制度与晚清选官制度】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曾著有《风俗论》赞誉中国“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法国重农学派魁奈更认为“中国的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派,把文人奉为贵族”。一直到1855年,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仍认为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包括罗马帝国)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中国有更多社会群体享有“竞争(文官)的自由”,且“没有操纵的提名,也没有可耻的党争”,有的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

    ——摘编自【英】汤因比等《展望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二   李鸿章在1864年就批评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建议“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需专设一科取士”,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要求“停止八股试帖,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光绪二十四年诏令“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1905年清政府再有诏书“饬令各督抚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趋实学,以备任使……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据【日】宫崎市定《科举史》、【美】艾尔曼《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改编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相关西方人士推崇科举制度的原因,论证科举制所具有的“(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方面的新举措。结合所学,基于政治、文化角度,归纳影响近代科举制命运的外部因素。
  • 19.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董仲舒首创以春秋经义决狱,以经代律,使儒家思想直接进入法律领域,从而奠定了礼法融合的基础。此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礼的进一步入律,形成了以“礼法结合”为核心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这一思想至唐代达到圆熟程度,其突出代表是《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唐代长孙无忌等奉唐高宗的诏令编纂,经过多次修改,我国古代保存下来最早、最完备的一部法典。它体系完备, 包罗广泛,上集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法制之大成,下开宋元明清立法之风气,其影响曾覆盖整个东亚 ,被称为“东方罗马法”,是“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

    ——摘编自李杰《从法律用语看<唐律疏议>“礼法结合”的特点》

    材料二 1907年9月, 清廷派沈家本等为修律大臣,于1911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共计5编,1569条。第一编:总则,法人、物、权利等8章。第二编:债权,契约、广告、证券等 8章 。第三编:物权,所有权、永佃权、担保等7章。第四编 :亲属,婚姻、亲子、监护、抚养之义务等7章。第五编:继承,遗嘱、特留财产、债权人与受遗人之权利等6章。该法: 一是“注重世界上最普通之法则 ”;二是 “原本后出最精之法理” ;三是 “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四是“期于改进上最有利益之法则”。《大清民律草案》不仅在体例上克服了以往民刑不分、诸法合体的缺陷,初步形成独立的、系统的民法典, 而且在内容上确立和贯彻了近代民法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贾孔会《晚清民法近代化论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及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清民律草案》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
  • 20.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大事

    1841年

    两广总督祁贡上《请推广文武科试疏》,提出变革选官制度的动议。

    1864年

    李鸿章提出“欲觅制器之器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科取士”。

    1898年

    清廷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1898年

    6月23日光绪帝发布上谕改试策论;9月,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1901年

    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改为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

    1901年

    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出身,对成绩优秀者再行考试,殿试后“因材器使,优予官阶”。

    1903年

    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留学生归来后的待遇和地位。

    1904午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并对国内学堂毕业生的出身和奖励做出规定。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

    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被清廷采纳。

    1905年

    拟定《奏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规定对留学生根据考试优劣给予官职。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

    1913年

    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文官考试制度建立。

    ——依据《中国近代史》选编

    请仔细阅读表格中信息,从中提出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紧扣材料,阐述合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