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育英实验学校、温州第十四高级中学2024-2025...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 1.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某一文化的重要标志与代表器物如图所示,该文化最有可能是(     )

    A . 仰韶文化 B . 龙山文化 C . 红山文化 D . 良渚文化
  • 2. (2024·)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记载:“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今之世当之矣。”作者认为( )
    A . 天子是天下大乱的根源 B . 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 C . 恢复秩序必须重建周室 D . 诸侯争霸导致民不聊生
  • 3. (2024高一上·绍兴期末) 某一思想流派的开创者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下列思想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A . “道法自然” B . “为政以德” C . “相生相胜” D . “兼爱非攻”
  • 4.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下列汉朝的做法与材料建议相符是(     )
    A . 设立刺史制度 B . 颁布“推恩令” C . 推行郡国并行制 D . 设置西域都护府
  • 5.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 )
    A . 外戚 B . 地主 C . 宦官 D . 士族
  • 6. (2023高一上·金华期末) 六朝是指公元3 世纪初-6世纪末的 300 多年间,先后有孙吴、东晋和宋、齐、梁、陈六个汉族政权在南京建都,合称为“六朝”。这一时期,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主要原因有( )

     ①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②孝文帝的改革

     ③大批北方人流亡南下 ④一年三熟的麦稻复种制普及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7.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这一“帝”的政权是(       )
    A . 曹魏 B . 西晋 C . 东晋 D . 北魏
  • 8.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唐招提寺是唐朝的一位高僧和他的弟子在日本仿唐制建造的寺院,至今被日本视为国宝。该高僧是(     )
    A . 法显 B . 玄奘 C . 鉴真 D . 空海
  • 9. (2024高一下·丽水月考) 唐代医学成就很高,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收集了3500多个方子,收载了800多种药物,专门记述了200多种药物的采集和炮制方法,著成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这一医学名著是(     )
    A . 《伤寒杂病论》 B . 《千金方》 C . 《唐本草》 D . 《本草纲目》
  • 10.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宋真宗景德二年,宋与辽签订协议,北宋每年送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称为(     )
    A . 岁赐 B . 岁币 C . 岁贡 D . 纳贡
  • 11.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内容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是( )
    A . 推动社会转型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整顿官僚机构 D . 实现富国强兵
  • 12.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辽都的上京城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皇城是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种布局源于理念(     )
    A . “因俗而治” B . “天人合一” C . “事在四方” D . “要在中央”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 13.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考古学极大地延伸了中国的历史轴线。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考古学家出土了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晚期特点的陶鬻、陶盂等陶制品,还有最早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的玉琮和玉璧,以及与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出土物相同的双翼形玉饰。这说明(     )
    A . 部落联盟战争频仍 B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 国家机构形态完整 D . 阶级分化开始出现
  • 14.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B

    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商代可能出现牛耕

    C

    甘肃灵台的春秋早期墓中出土了人工冶炼的铁剑

    春秋时期,我国已有铁器

    D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王拒绝。熊通“乃自立,为(楚)武王”

    分封制受到冲击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23高一上·渭南期末) 唐朝孔颖达说: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被周边民族所认同,是在(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 B . 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 C . 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 D . 诸侯纷争与变法时期
  • 16.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中国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下列关于先秦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     )
    A .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B . 墨家和法家学派,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C . 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D . 在人性观上,孟子认为人性恶,荀子认为人性善
  • 17.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汉书》中称颂汉武帝:“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下列各项能够佐证汉武帝雄才大略的是(       )

    ①平定了吴、楚等七国叛乱②设立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

    ③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④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8. (2023高一上·富阳月考) 《资治通鉴》载:609 年至610 年,隋炀帝在洛阳举行大会。“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自昏达旦,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胡客或过酒食店,醉饱而散,不取其直,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这一记载能用以佐证隋朝(     )
    A . 盛极一时,但短命而亡 B . 短暂统一,但影响深远 C . 制度创新,但民不聊生 D . 劳役繁重,但泽被历代
  • 19.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送别诗的佳作。作者王维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表达送别好友去安西都护府的惜别之情。其中“安西都护府”位于图中(     )

    A . B . C . D .
  • 20.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由此可见(     )

    ①三省长官分掌宰相职权   ②中央决策体系日臻完备

    ③中央行政效率大大降低   ④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1.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780年“炎建议做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这一调整(  )
    A . 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和下限 B . 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 . 需依托国家对农民的土地分配 D .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22. (2023高一上·温州期中) 时人描述宋初“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与此观点相符,宋初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

    ①设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

    ②枢密院与“三衙”分掌调兵、统兵权

    ③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

    ④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彼此制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3.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1313年,元朝宰相向皇帝上奏说:“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选官)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据此推测,该官员建议( )
    A . 禁止民间诗词歌赋的教学 B . 确保程朱理学正统地位 C . 提高经学在科考中的地位 D . 科举考试经学词赋并重
  • 24. 据史书记载,商鞅变法推行“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但考古研究发现,秦朝洞庭郡某地仍然存在超过二男的扩大家庭和联合家庭,约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据此可知( )
    A .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定论 B . 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的多样化 C . 历史结论必须要经过考古来证实 D . 史料拓展更有利于全面理解历史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5题18分,第26题22分,共40分)
  • 25.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直接关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秦代虽然确立了郡县制这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但是由于他的残暴统治,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三   北宋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长官的事权。地方监督知州的通判权力过大,妨碍了地方行政职能的正常发挥。……政权过分集中,分散与削弱了各级机构与官员的事权,虽在较短时期内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但势必形成机构庞大,职能分散,官员众多,吏治败坏,重叠机构之间和官吏之间相互牵制,行政效率低下,使整个国家机器运转不灵。

    ——艾光国《略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得失》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再写出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并说明秦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建立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的含义,以及汉武帝时期为“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所采取的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为加强对地方控制采取的措施及其对地方行政的不利影响。
  • 26. (2024高一上·温州月考) 各民族交流互鉴,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中国”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在南方的“蛮夷”地带,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除了移居中原的,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华夏”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中国”。……转化的动力,都在于他们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

    ——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而体制的进步活力,则可以最终归结为北方的独特历史道路……北方少数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

    材料三   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重要阶段。辽夏金政权一方面推行以儒家文化和中央集权制为主导的统治方针,使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一体化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因俗而治的二元体制推动了“华夷一体”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深化了民族交融。

    ——摘编自高福顺《辽宋夏金时期内聚性不断增强》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并根据材料概括出这一新变化出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北朝“汉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辽夏金政权在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以“元朝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主题,结合行省制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紧扣主题,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